扶眉战役尖刀团长——武志升

编者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1949 年 7 月 10 日至 14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以陕西扶风、眉县为中心的西北战场上,与国民党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一一扶眉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军 1 个兵团部(第 18 兵团部)、3 个军部(第 38 军军部、第 65 军军部、第 119 军军部)、8 个师(第 24 师、55 师、160 师、177 师、178 师、191 师、244 师、247 师)、1 个师部(第12 师师部)、3 个团(第 12 师 1 个团、第 61 师 2 个团)【

摘自《第一野战军征战日志》、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张宗逊回忆录》、解放军总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年战绩表》、扶眉战役纪念馆资料室】共计 44060 人,解放了眉县、扶风、岐山、宝鸡等 9 座县城,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反扑西安的迷梦,改变了西北战场形势,完全摧毁了胡、马集团军在关中的防线,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军的灭亡,为迅速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进军大西南打开了北大门。

从 1986 年起,眉县乡村教师侯省彦,自费走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 33 年间走访了 216名战役亲历者,寻回了 50 余名烈士的证书、遗像、遗物、立功证书、革命事迹;搜集革命文物数十件;征集到珍贵图片 1200 多幅,撰写出版了 240 万字的扶眉战役系列丛书,全面记录了扶眉战役过程,再现了扶眉战役宏大激烈的战斗场面,并向全国听众进行红色教育讲座 100 余场次,向全国读者免费赠送红色书籍近1.2 万册,价值 50 万元,被人们称作“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尖刀团长”——武志升》 此文作者根据第 30 团团长武志升之子武永戈和师师长刘懋功提供的史料编写。

文\\侯省彦


扶眉战役尖刀团长——武志升

扶眉战役尖刀团长——武志升

1949 年 7 月 10 日,第 30 团遵照上级指示,部队赶到乾县西南临平镇西北地区隐蔽集结,第二天下午四点半出发。李有益副团长带师侦察连和团侦察排头前开路,全团紧跟,一出村,部队撒腿小跑起来。智取益店镇后,一直前进。忽然,队伍停下来了,武团长上前一问,原来是下塬畔时跟李副团长带的侦察分队失掉了联系,下到沟底再往前一望,南面出现了一条东西蜿蜒的白茫茫的长带,那就是韦河。武团长带着警卫员到前面去观察,忽听见塬上面有挖土的声音,像是敌人在上面做工事。此时,从河边下来了三个敌人的游动哨,嘴里哼着淫囗腔浪调,朝武团长走来,他已经躲不及了,便索性打火抽起烟来。

他们问: “哪一部分?”

武团长答: “王治岐的队伍。”王治岐是敌 119 军军长,这一下又把他们迷惑住了。

游动哨兵自言自语地说: “我说嘛,共产党长着翅膀也飞不到这里来。”说罢朝着做工事的方向走了。从做工事的声音和部位上看,这儿顶多有一个营的敌人,虽然离天明时间不长,但从方位上判断,距罗局镇已经不远了,满可以趁敌做工事不注意,打它个措手不及。武团长回到前卫连跟前,把第 1连、3 连连长叫来,对第 1 连连长说: “你带上部队顺沟沿向上打,要快,要猛。”又对第 3 连连长说: “你带上部队从南面绕过去,从敌人的翼侧往上打,也要快,要猛。”

各连按照武团长的指挥,迅速消灭敌人后,立即抓紧时间构筑工事。这时,师的主力也赶到了,在罗局镇以南到眉县车站之间三十里宽的正面,筑下了一道铜墙铁壁。能否全歼敌人,就看能否堵死这个口子。李副政委亲自到阵地上去鼓动大家: “我们要打得坚决,守得顽强,绝对不能放过一个敌人。”

敌人重整旗鼓,两个军靠拢,以猛烈的炮火向第 30 团阵地进行多梯队反复冲击。在第 30 团阵地上,炮弹像冰雹一样落下来,庄稼被打得满天横飞,有的战士被埋在掩体里。等到敌人进入第 30 团阵地附近,战士们轻、重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子弹像雨点般地落在敌群里,敌人纷纷倒下。第 7 连机枪手杜长林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连长王天才(第 2 营副营长)高喊着: “向杜长林学习!”带头端着步枪冲上去。第 7 连的勇士们在王连长的带领下,一起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肉搏,又一次击溃敌人。

到了中午,各营都打退了敌人十余次冲击,第 3 营还组织了四五次反冲锋。第 30 团阵地前,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敌人始终未能越过一步。随着敌人一次次冲击被打退,第 30 团有相当大的伤亡。第 7连的伤亡更是严重,阵地只剩下二十来个人。武团长在电话上告诉第2 营副营长王天才,准备让他们下去休整一下,王副营长坚定地回答:“团长,只要有一个人在,也要守住阵地,请首长放心。”而在后面休息的第 4 连,早就等不及了,副连长丁兴发不断跑来要求去换第 7连,他问武团长: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用上预备队呀? ”武团长说:“你不要急,准备好,今天一定有你们的仗打。”


扶眉战役尖刀团长——武志升

十二点钟左右,在战斗的间隙里,孙超群副军长和师的首长也到阵地上来了。首长们的到来,给了第 30 团以莫大的鼓舞。武团长向首长报告了战斗的经过,师政委左爱同志连连点头赞扬第 30 团: “打得好!”报告情况后,首长们在附近找了个地方,研究情况去了。首长们刚刚离开,敌人又向第 30 团阵地猛攻。不一会,第 7 连的阵地上已经发现敌人,十几个人战士已同敌人拼杀在一起。杜长林搁下机枪,从烈士身上捡起一支步枪,拚开刺刀,在敌群中左格右挡,前捅后刺,十来个敌人围住他,可是他毫无惧色,接连刺死三个敌人,终因寡不敌众,英勇地牺牲了。王天才高喊: “同志们,拚刺刀哇!人在阵地在!”战士们根本听不清连长的声音,只顾在敌人堆里反复冲杀。

看到第 7 连的处境,武团长急忙叫第 2 营快把第 4 连带上来,团部的勤杂人员也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敌人突破了第 7 连的阵地,直向团指挥所扑来,距离不到二百米,这时忽听到后面有人喊: “老武,坚决顶住哇!”武团长回头一看,左爱政委带着师部的警卫员、通信员约十来个人,跑来参加战斗了。武团长急得高叫: “我的老天爷,什么时候了,你跑来干什么?”忽听旁边又有人在制止武团长: “别管那么多,赶快指挥部队!”武团长一看,刘懋功师长不知什么时候早已到了他的跟前。

正在危急的时候,忽听一声呐喊,丁兴发带领第 4 连像一阵风刮来,迎着敌人便打,他光着膀子连续向敌群扔手榴弹,第 4 连的战士们一个个像出山的猛虎,直扑敌群。敌人疯狂的气焰开始下降。正在这时,刘师长拍了拍武团长的肩膀说: “老武,你看……”武团长顺刘师长指的方向望去,看见兄弟部队约摸有一个团,已从第 30 团的翼侧打上去了。那是第 11 师第 31 团赶来支援的。一见援军来到,战士们士气倍增,全团立即出击,与第 31 团肩并肩地反击敌人,稀哩哗啦,一下子把敌人赶了回去。新解放战士雷健高声喊: “弟兄们,放下武器!解放军宽待俘虏!我就是在康家河解放过来的,不信你们看我的衣服还没有换哪!”一时间,到处喊: “缴枪不杀!” “宽待俘虏!”敌人纷纷缴械投降。不到天黑,第 30 团就抓到了 1000 多个俘虏。

战斗结束后,在祝捷大会上,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授予第 30团“能攻能守”英雄团的称号,武志升被荣获为“尖刀团长”的称号。


扶眉战役尖刀团长——武志升

作者侯省彦采访周凤祥生前所在的第10师师长刘懋功时的合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1953年10月出生,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入党,凤翔师范毕业,小学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首批“百姓学习之星”、 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市首批“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 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获得者、眉县宣传思想文化先进工作者、眉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政协眉县文史研究员、眉县关工委讲师团讲师、扶眉战役系列丛书的作者。长期从事扶眉战役史料征集、整理、研究、编撰等工作,曾多次参加扶眉战役纪念馆布展工作和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其事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已报道,并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史志。

著有:《校园春光》《激情在校园燃烧》《任家城战斗》《扶眉战役故事》《鏖战扶眉》《永远铭记》《红色故事》《红色英模》《不朽丰碑》《军魂永存》扶眉战役系列丛书等 19 本,300 余万字。《校园春光》获陕西省优秀论著一等奖, 《任家城战斗》被列入中共西安历史教育基地丛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