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跟孩子撒個嬌


【前言】是不是很多家長都糾結過一個問題,我到底要不要培養孩子有愛心、又兼具責任感和使命感,應該怎麼去培養?依據目前流行的一種說法,懂事或乖是讓女人或孩子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全別人,很多女孩都非常反感,也有相當一部分父母認同,認為不給孩子壓力,孩子會相對快樂幸福一些,本篇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疫情生活進行時》

1、傲嬌的媽媽

早上,坐到飯桌前,看到碗裡的湯圓,驚叫,“啥?!沒有荷包蛋?!”接著把碗一推,佯怒道:“我不吃!”

寶寶愣了,“為啥?”

“媽媽最愛吃荷包蛋,沒有荷包蛋我不吃!”

“那咋辦?”

“你現在給我去回鍋下兩個荷包蛋!”

“不!”

“那怎麼辦?那要不你去給我煎荷包蛋也行!”我退而求其次。

“不行!”

“那你要怎麼樣?!”

“炒雞蛋。”

“哦!原來你要吃炒的,好吧好吧!”然後開始聚精會神邊刷手機邊吃湯圓。

過了一會兒,心想,咦,這對面吃飯的人咋沒了,吃飯時候又跑哪去了?

四處觀望,聽得廚房打蛋的聲音嘩啦嘩啦地,原來真炒蛋去了。

其實我是開玩笑,沒有蛋,很遺憾,但是也是可以的。

一會兒,金黃的炒蛋端上桌,嘗一筷大喜,“原來還是炒蛋好吃哦!”

2、誰來訂

臨睡,商量著還是屯點貨吧。

我要試各種新軟件,寶寶不同意,堅持繼續每日優鮮。

“起晚了,每日優鮮就訂不到,誰來訂?!誰來訂?!”

寶寶一看爭不過我,“好好好,我來訂,我來訂。”

次日,鬧鐘響了,寶寶還在呼呼大睡,我又踢又踹又搖她,“快快快,起來,訂每日優鮮了!”

她睡眼惺忪地打開手機操作。

耶!心裡歡呼!

3、哎呀,刺撓呀

網上流行的動漫“哎呀,刺撓啊”就是我和寶寶生活的真實寫照,最近更甚。

每次寶寶玩電腦或手機時,我就往旁邊一蹭說“扣扣”,寶寶就開始一手拿手機或操作鍵盤,一手給我脊樑骨做五指按摩。

看了這個動漫更方便了,只要我一開唱,“哎呀,刺撓呀!怎麼辦哪!”寶寶就開始笑。

“扣不扣?扣不扣?!”我裝作很兇的樣子質問。

“哎,扣,扣。”寶寶總是很有愛的樣子回答。如果想要大面積Massage,我只需要唱,“……上上下下再劃拉劃拉……”

哎呀,爽。這動漫真棒!

解析:

回到題頭的問題,我們到底要不要培養孩子關心關愛他人的能力,以及要不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說實話,這個問題回到幾十年以前,是毋庸置疑的,還用說嗎?我們當然要培養孩子有愛心、講道德、有責任心和使命感。

自古以來,我們教書育人,都會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來激勵青少年奮發圖強。

其實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可能每一次聽到這句話都會熱血沸騰,雖然自己是一個小人物,但彷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應有大意義。

可是近年來,我經常聽到一種觀點,從父母們那裡,從孩子們那裡。一些父母們認為,給孩子太大壓力,孩子活得不幸福,他(她)本該享受的未成年人的快樂不純粹;一些孩子們認為,說我懂事,就是給我扣帽子,我才不要懂事呢,你也別想通過誇我懂事來達到讓我妥協的目的,父母不行,男女朋友更不行,我要的是真正享受生活,而不是什麼條條框框。

這種觀點不能說完全不對,有一定的道理。孩子沒有壓力,自然兒童時代活得更加無憂無慮;也確實懂事或者乖的評價,以及“你要懂事,你要乖一點”的勸慰從某種程度上妨礙了孩子的自由。這個地方,我順帶要提醒一下,一定要認識到孩子的人權,給孩子自由,或許以後會有專門文章寫到如何給孩子自由。

那這個觀點不對在哪裡呢。

首先有壓力不能跟不幸福或不快樂直接劃等號,生活有一點壓力甚至可能更容易體會到幸福的滋味。況且你別和我說你沒給孩子壓力,我相信大部分父母給孩子學習的壓力並不小,不僅不小而且非常之大,這種專注於一事一物的壓力不僅使壓力強度增加,而且後果也非常嚴重。

其次,孩子未來是不是在一片淨土生活?你的萬貫家財是不是能保孩子一生無憂,別說你沒有,即使你有萬貫家財,也不能保證不被孩子提前敗光,從此過上窮困潦倒的生活。

最後,我們到底想要給孩子什麼樣的一輩子,每天都一樣過著幸福的小日子,那活一輩子和活一天有什麼區別?你是不是應該也要給孩子一些激動的時光,那些時光與平凡的日子並不一樣。

並不是說平凡幸福的日子不好,但至少在孩子未成年之前,你要培養出她隨時選擇自己想要什麼樣生活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幫她選擇過一輩子平平凡凡的日子。能力培養好了,她未來自己選擇她想要的生活。她想要平凡,可以歸於平淡;她想要跌宕起伏的人生,她可以拿起武器,衝上巔峰。

以上只是從孩子角度出發的簡短論述,培養一個有愛心、責任感的人對她本人、周圍的人、社會能帶來的積極影響無需一一論述,就好像蝴蝶效應,是會起到連鎖反應的。所以我們不應該從一開始就放棄這個培養方向。

那麼問題來了,我要怎麼培養一個有愛心、責任感的孩子呢?這個實際上也牽涉到方方面面的,不同情境下不同策略,要寫全,一本書也寫不完,那我們今天從小處著手,給一個小小的建議,不妨跟孩子撒個嬌。

你可能要說了,什麼?!撒嬌!我一長輩,跟孩子撒嬌,像不像話?!當然如果你是新時代寶媽或寶爸,可能能接受,或者我沒說,你們早就已經撒開了。因為現在自稱寶寶的人是比比皆是哈!

在這裡,不管像話不像話,我要強調,撒嬌的意義非常重大。首先,撒嬌是把孩子擺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這個對孩子來說實在是重大而神聖的一件事,從這件事上她能體會到跟你的平起平坐。如果你參加過競技類的比賽或者商務談判,你就會知道,當你把對手放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用上十足的精力或耗盡對方的精力來對付你的時候,這說明你們給予了雙方最大的尊重。所以把孩子擺在跟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當你跟孩子撒嬌時,你們其實是夥伴。生活中,家人之間相處時間是最長的,你難道希望你一直揹著重重的殼,而孩子永遠都當甩手掌櫃?儘管可能你願意,但是事實上這是不公平、不對等的關係,每個人都應該活出自我,活出自己的精彩。

而且,有一天,你幹不動了怎麼辦,不排除孩子管不了你的可能性,因為她從來都沒有學習過怎樣來關心你,這能不能怪她呢?

更有甚者,有的家長在家裡一天到晚勤扒苦作,但是心裡又時不時覺得委屈,所以喜歡發發牢騷,這本來是人之常情,但通常這樣的作法不會獲得孩子(或家人)的體諒,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是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寧可什麼都不做,管他天翻地覆,也不要發牢騷,有時候事實擺在那裡,比你嗆出聲更有效。但這並不意味著你一次牢騷都不發,發一次要有發一次的效果,不然就選擇沉默。後面會應邀寫一篇類似如何通過發脾氣達到效果的文章。這裡不贅述。

更何況也不要因為自己的盡力呵護,而剝奪了孩子享受這種能夠因反哺而感到幸福的權利,最後只能在父母仙逝時哀嘆一句,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你的付出又何嘗不是一種獨霸在孩子心中的無上地位的自私呢!

在從前沒有電視、電玩的時代,大家應該記得,孩子們都喜歡過家家,過家家的時候孩子都希望扮演爸爸媽媽,為什麼?其實孩子潛意識裡是希望能跟大人有同等地位,被平等對待。另外,我還想說,其實中國孩子的維權路真的很艱辛,我看到很多的爸爸媽媽隨意剝奪孩子的很多權利。這個或許以後也會專門談一篇,此處不談。

那現在你知道撒嬌的意義何在了,可能你要問,那撒嬌跟培養愛心和責任感有什麼關係呢?

撒嬌是通過最不激烈的一種方式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的語言、行為以及心靈的。

當你下班非常疲憊的時候,你跟孩子撒個嬌,讓她給你端杯水、遞個拖鞋、削個蘋果,你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候,孩子也得到了非常正向的肯定,同時她也學會了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當你也想睡個懶覺,或者享受吃現成的時候,你跟孩子撒個嬌,讓她做一頓也未嘗不可,讓孩子知道她也能照顧別人並且極有可能意識到她其實一直在被照顧;當你工作很忙,加班的時候,你跟孩子撒個嬌,讓孩子自己一邊去玩,整個上午或下午都不要打擾你,他就能體會到,大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無形中他的責任感就建立起來了;當你感到傷心悲痛的時候,撲在孩子懷裡,跟孩子撒個嬌,她會知道大人原來也是有煩惱的,她雖然不是大人,還是能夠起到一點安慰作用的,從而學會關懷並更重視他人的內心感受……等等,不勝枚舉。

當然,撒嬌也是有底線的。方法不論,我相信你能找到跟孩子撒嬌的最佳辦法,但是作為撒嬌的你必須清楚,撒嬌要有底線。試想當你在商場裡看到一個在地上能躺著半小時不起的孩子哭鬧時,你是有多麼的煩。所以,撒嬌的時候,其實你就是那個在地上哭鬧的孩子,要有分寸。互相的妥協非常重要,你要看到前面的對話中,我內心是對每一次的“撒嬌”設了標準的,其實標準就是妥協,你嘗試了,孩子不願意的話,不要勉強。你內心要保持並不生氣,這是孩子的權利,別把自己父母的權威當回事,孩子的反駁永遠應該都有效。不然,你撒嬌沒成功,還惹來一肚子氣,可不是得不償失嗎?所謂,凡事都有個度,一個道理。

撒嬌的意義和方法、底線都說了,或許你要問,孩子多大的時候,我們可以跟孩子撒個嬌呢?

下面,我想略舉幾個親生經歷。實話實說,當我的孩子能夠穩穩當當坐著的時候,我就開始撒嬌了。當時她估計快一歲,每次吃飯時,都坐在緊靠著廚房牆壁的木頭椅子上搭的小凳子上,桌前擺著她的專用碗碟,我坐在另一邊,以保證她的絕對安全,不會掉下來(現在有安全椅了,當時還沒有),這樣她可以學習自己吃飯,我作為一個饞貓,也能全心全意享受美食。那時候,吃著吃著,我就邊把頭靠在孩子的懷裡邊說,“媽媽也要撒嬌嘛!”,如果那天真的情緒不高,我還會說,“媽媽今天有點不開心哦!”孩子總是用手摟著我的肩或我的頭,輕輕拍打安慰我。過一會兒,恢復常態,繼續吃飯。

孩子四歲多時,我記得那時候,經常會鼓勵孩子做早餐或者洗碗。記得一次過年的早上,孩子給全家十來口人煮了餃子吃,寶寶起來做早餐,有幸讓所有大人都賴了一次床,而這也成為寶寶後來在我面前常炫耀的資本之一,所以,你看,孩子幹活,不僅是開心的還是非常驕傲的,這完全取決於你怎麼激勵她;另一次還洗過全家二十來個人吃完飯的碗,當時我的舅舅,不大相信孩子是自願去洗碗的,他想一定是我逼孩子去洗的,於是偷偷跑到廚房考察,發現孩子邊洗碗邊哼歌,開心得很。出來才跟我說,咦,你怎麼培養的,孩子怎麼能心甘情願去洗碗呢。其實孩子的精力是無窮的,比大人只多不少,所以你認為累的東西她根本就沒有概念,所有的概念都是大人灌輸的。就像過家家一樣,給予她嘗試的機會,她會非常開心接受這個好像遊戲一樣的家務。當然,過程中你可以指導,甚至你不指導,之後沒幹好的地方自己重新做一遍都行。對孩子來說,世界是全新的,她想要嘗試,你為什麼不想辦法創造機會呢?

那時候,我還跟孩子有個約定,就是把早餐給對方端到床上吃,互相服務,輪流進行,讓對方感到無比的溫馨和幸福。這個約定怎麼來的呢,其實是因為我看到歐洲電影裡經常出現的一個鏡頭,美麗的夜晚過去,女主角醒來,僕人就推著餐車進來,在床上進早餐。我這個懶人感覺,哎喲,這日子,真舒服。於是跟孩子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所以時不時我們都會讓對方享受一次至高無上的貴族式服務。這不僅增添生活情趣,對培養孩子的動手、關愛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說到這裡,或許你已明白,撒嬌,只是你找到的另外一種方式,不斷地鍛鍊孩子,不斷地肯定自己的孩子。

也許你要說,我是男人,怎麼跟孩子撒嬌?女人也就罷了。好吧,其實,撒嬌,就是換個方式讓孩子有所擔當而已,只要你不是直接的命令,一切婉轉的方式都可行。底線一樣,你不生氣,任何結果都接受,因為我們要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好了,放鬆自己,跟孩子撒個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