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帶您認識IBM新首席執行官Arvind Krishna

​明天,北京時間5月6日,IBM的新任首席執行官Arvind Krishna將在一年一度的IBM Think 2020大會上全球“雲首秀”,根據他4月6日正式就職時發佈的公開信,我們認為這將是他正式上任後帶領IBM向世界遞出的首張“信任名片”。國內客戶、合作伙伴以及大眾媒體也許對IBM的這位新任CEO不甚熟悉,因此我們特地整理此文,向大家講述他可能和我們有關的“小故事”,希望他能讓您感到親切、值得信賴、肯予合作。

官宣:帶您認識IBM新首席執行官Arvind Krishna

我是一位野鴨迷。

——節選自Arvind Krishna領英的自我介紹

藏不住翩翩少年

1980年,一名18歲的印度少年拉著行李離開了他中學時代求學的地方——康納市(Conoor),前往被譽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最頂尖高等學府的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校區,繼續他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深造,他就是現在成為擁有109年曆史的IBM第十任、也是第一位非美國本土出生的印度裔首席執行官Arvind Krishna。

康納市位於印度最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西北地區(Tamil Nadu,印度28邦中的第11大邦),和在它北邊僅有不到200公里直線距離、素有“印度硅谷”之稱的班加羅爾同處於印度大陸中軸線的德干高原上,平均海拔500-600米,常年溫度在20-28度之間,氣候宜人,是印度著名的避暑勝地。

Arvind只是在康納市完成了他的高中學業,他實際上是於1962年出生於與泰米爾納德邦北部接壤的安得拉邦西戈達瓦里市(West Godavari, Andhra Pradesh,印度第5大邦)。西戈達瓦里市因位於印度中南部最大的河流戈達瓦里河以西而得名,離東部孟加拉灣最近的海岸線只有60多公里。安得拉邦是印度第一個按語言劃分出來的邦,講著美麗的古傳泰盧固語,跳著優美且令人驚奇的酷奇普地舞蹈(Kuchipudi)。在當地語言原義中,“安得拉”和“泰盧固”都是同一個意思,都是“像蜂蜜一樣甜”的意思,只是為了區分,把語言叫“泰盧固語”,把居民叫“安得拉人”,

所以按照當地語言,IBM的這位新任CEO可算是“安得拉,像蜂蜜一樣甜的人”。

Krishna是一個擁有極深厚歷史淵源的印度姓氏,中國大唐聖僧玄奘從印度帶回中土的佛經典籍和由其口述、由辯機編撰的《大唐西域記》中均有所記載,至今在西戈達瓦里市的行政區,仍有一個直接以Krishna命名的克利須那縣(地區),可見其歷史的強盛。Krishna一詞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指深藍到如黑色一般,以黑色能吸收光譜中的七種顏色,來代表它具有吸引一切的能力。Arvind的這個姓氏倒是與他在IBM的經歷巧合。在IBM文化中,像Arvind這樣一畢業就來到公司的員工被稱為“純藍”,入職不到5年的稱為“淺藍”,超過5年的稱為“深藍”, 他於1990年從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直接加入到IBM,至今正好30年,算算應該也是到了 “深藍得如黑色一般” 了吧。

亞洲最大的淡水湖科萊魯湖(Kolleru)、印度第二大深色鹹水湖普利卡特湖(Pulicat)都在安得拉邦,所以這裡有多個著名的動物保護區、鳥類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野鴨、短頸野鴨、針尾鴨、琵嘴鴨、紅頭潛鴨、赤膀鴨、黑翅長腳鷸、反嘴鷸、張嘴鸛、五彩鸛、鸕鷀等長期在此安居,給Arvind留下了美好但零星且短暫的童年回憶和少年時光。

由於父母工作的緣故——Arvind的父親是一名陸軍軍官,累銜至少將,母親在部隊的福利院工作,常常面臨工作調動,因此他的少年求學之路並非坦途。他在距出生地西北方向1500公里的德里聖瑪麗山學校完成了小學學業(Mount St. Mary’s school, Delhi),又在距德里北邊200公里的北阿坎德邦首府德拉敦的聖約瑟夫學院完成初中學業(St Joseph’s Academy, Dehradun),然後在距德拉敦以南超過2000公里的康納市斯坦斯高等中學完成了高中學業(Stanes Higher Secondary school, Conoor),最後憑己之慧考入印度理工學院在北方邦的坎普爾校區,從東至西北,到南再到北,Arvind的少年求學之路在印度大陸上畫下了一個大大的三角。

頻繁的異地求學經歷並未對Arvind的學業造成負面影響,相反他總能迅速融入新環境,結交新朋友,適應新學校的學習生活,並很快名列前茅——用IBM的內部語言體系來描述,就是“Arvind是IBM難得很‘Social’的一名CEO”。也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略顯顛簸的求學經歷,不但使得他除了擁有明顯超過周圍同齡人的聰慧,在從事專業技術研究後,也使得他比一般的技術人員具備更包容的性格、更活躍的個性、更開闊的視野、更快速的學習、也更善於適應環境並從環境當中獲取幫助。

對於中國而言,我們也許對Arvind本人和他生活過的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感到陌生,但是我們的文化對它們並不陌生。唐玄奘從印度取回來的657部佛經典籍卷帙浩繁,講述著古印度的人文地理,極大延展和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根據唐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記》再創作的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也成為中國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由唐玄奘帶回、並最終盛行於中國至今的大乘佛法,安得拉邦是重要的發祥地;唐玄奘在印度學成、受戒日王之邀在曲女城為古印度18名國王、3000位大小乘佛法師和外道2000人講佛,“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難”的事蹟,位於今天的北方邦;《西遊記》裡佛祖大雷音寺的原型、唐玄奘在印度的主要學佛聖地那爛陀寺位於坎普爾以東550公里處的比哈爾邦境內,當時與曲女城同屬於戒日帝國。

1985年,Arvind從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校區畢業,獲得技術學士學位(B. Tech),同年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學習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並於1991年正式結業,獲得博士學位。這裡發生了一件軼事,Arvind在伊利諾伊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布魯斯·哈傑克(Bruce Hajek)非常衷愛這名弟子,並極力促成了他和一位美麗姑娘的婚事,現在他們共同成為兩位孩子的父母。

我相信創新始於狂熱的好奇心、對終身學習的熱情、以及對未來的不懈關注。

——節選自Arvind Krishna領英的自我介紹

嶄頭角而立華年

1990年12月,28歲、風華正茂的Arvind Krishna正式入職IBM研究院,彼時距他從伊利諾伊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證書還早了幾個月。將他招入IBM、成為他在IBM的第一位老闆和領路人、後來成為印度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的因德·戈帕爾(Inder Gopal)對他記憶猶新,戈帕爾後來對媒體回憶說:“Arvind在很多技術上很聰明,而且他和別的應屆博士生一般會缺乏商業頭腦和行業智慧不同,他對行業趨勢有著深刻的理解。”

然而,儘管Arvind在學業上獲得了非凡的成績,也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認可,但是在一個出現過6位諾貝爾獎得主、6位圖靈獎得主、19位美國科學院院士、69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和榮獲過5個美國國家科學獎章、10個美國國家技術獎章的IBM公司中工作,他真正的技術生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在入職IBM之後,Arvind經歷了一個技術爬坡的過程。

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聰慧、獨特求學經歷所造就的快速學習能力、以及夜以繼日的勤奮工作,Arvind的這個技術爬坡過程進展非常迅速。在他入職滿四年後的1995年1月24日,他取得了自己在IBM的第一個技術成果專利——《無線局域網自適應介質接入控制方案》(Adaptive medium access control scheme for wireless LAN.),美國專利號為NO.5384777。這是一個含金量頗高的專利,規約了一個局域網(LAN)內多個遠端站和中心基站間進行無線通信時的訪問控制機制,這一思想至今在新的基站通信機制之中仍有體現。自此Arvind在技術上進入了高產期,基本以每年2-3個技術成果的速度在技術道路上挺進,直到2003年他開始從專業的技術研究崗逐步向技術管理崗過渡前,他一共獲得了15項重要的技術成果。這些成果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韓國、日本、包括中國在內的超過25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註冊成多個專利,根據IBM員工網頁顯示是66個,其中在中國註冊成專利的正是他所獲得的第一個技術成果《無線局域網自適應介質接入控制方案》,中國專利號為NO.ZL94103316.3,因此IBM的這位新任CEO對我國的移動通信建設是曾經做出過直接貢獻的。

由於IBM業務發展的需要,Arvind涉獵多個技術研究領域,包括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尤指無線通信)、網絡與計算機安全領域、無線網絡與分佈式計算領域,在他逐漸向技術管理崗位過渡後,更廣泛地涉獵到Watson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區塊鏈領域、量子計算領域、混合雲計算領域等等。在領英上,Arvind被科技領域的同行和IBM同事們認為他在多達40個技術分類當中有所建樹,其中在雲計算、企業架構、企業軟件、商業智能、SaaS、解決方案架構、IT戰略等領域得到高度認同,尤其在雲計算上,獲得了71位同行專家和246位IBM專業同事的認可。作為一名首席執行官,擁有如此廣泛而深厚的技術底蘊在IBM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在個人技術爬坡這樣一條道路上,Arvind一走就是19年,直到2009年8月他被正式任命為原IBM信息管理軟件業務總經理(General Manag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oftware.),才以另外一種身份、以另外一種方式和IBM一起,繼續引領世界向科技之巔邁進。在這19年中,除了取得豐碩的技術成果,Arvind也得到了來自IBM的技術肯定,他分別獲得了IBM研究部門RFID獎、IBM優秀技術成就獎、IBM傑出技術成就獎等。因德·戈帕爾說:“他做的每件事都有明確的技術或業務基礎。我可能並不總是同意,但我尊重他的判斷,他通常都是對的。”

Arvind有著獨特的才能——他總能將深刻的技術理解與關於行業以及競爭的深刻理解進行百科全書式地結合起來。

——因德·戈帕爾(Arvind Krishna在IBM的第一位老闆、印度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成大器天命壯年

2013年1月,年富力強的Arvind Krishna被任命為IBM系統與技術集團(IBM Systems and Technology Group,簡稱IBM STG)的開發與製造業務總經理,此前在IBM信息管理軟件業務總經理的職位上,他用了三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使該業務增長了50%,證明了他不但可以是一個傑出的技術人員,一位可以帶領研究項目團隊的技術專家,還可以是一名能夠領導超大型集團團隊作戰的商業領導者。在開發與製造業務總經理的崗位上只是再一次驗證他是否真正具備這一穩定能力。他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通過廣泛採用開源技術標準的方式領導了以數據為中心的IBM開發與製造業務的戰略變革,證明了自己確實具備穩定的超大型商業領導者素質,因此他很快被委以更重的責任,於2015年1月被正式任命為領導IBM全球研究院的高級副總裁兼董事,進入IBM全球最核心的管理層。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Arvind領導的研究院推動了IBM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區塊鏈、雲計算、以及納米技術等眾多新興核心科技領域的創新與變革,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開創了IBM公司的混合雲業務戰略架構,這一戰略架構正在改寫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越來越多的公有云平臺開始追隨IBM的混合雲步伐。在他擔任雲和認知軟件的高級副總裁前後,持續主導了對紅帽(Red Hat)340億美元這一IBM史上規模最大、也是美國科技史上第三大的收購案。

榮譽也紛至沓來,他分別獲得了兩所母校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校區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傑出校友;曾擔任全球最大的技術協會“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和世界第一個計算機學會“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ACM,圖靈獎評選單位)”的期刊編輯,並在技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大量文章;他被《連線》雜誌評為“創造商業未來的25位天才之一”,以表彰他在區塊鏈基礎工作上所做出的貢獻。

2020年1月31日,他被正式任命為IBM第十任首席執行官,4月6日,伴隨著一封全球公開信,他正式就職。原來前面的30年都只是積累,真正的終極考驗才剛剛開始!

眾所周知的IBM史上第四次重大轉型已經連續進行數年,數年來IBM發生著不計其數的量變,但質變遲遲未見到來,不僅是IBM的員工,外界也在翹首以盼IBM史上的第四次質變,所有人的目光此時都落在了他身上,希望他能帶領IBM縮短從量變走向質變的時間,此刻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不知結期,他的任務更顯得格外艱鉅。然而不論如何,融匯了東西方文化的Arvind Krishna值得眾人期待。

要想獲得成功,Arvind Krishna需要把他在少年求學時所獲得的特質賦予IBM——善於迅速適應環境並從環境當中獲取幫助。對內他需要IBM全員真誠地給予他一致的行動力,對外他需要客戶、合作伙伴、媒體、政府、組織、機構肯予他誠摯的信任與合作。在北京時間2020年5月6日IBM Think 2020大會上,Arvind將作為IBM的新CEO首次全球亮相,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看法與想法,值得期待。我們認為這是他正在努力獲取環境幫助所向世界遞出的“信任名片”。

再後來的故事我們還不知道,因為仍在未來,但是它們一定在我們手中,由我們的雙手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