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秋起,又到了換季整理的時節。翻箱倒櫃,從衣服到被子,從臥室到廚房,最後到了書桌、抽屜、書與筆記本,然後想起還有各種電子筆記。信息是如此之多,該怎麼整理呢?

我喜歡到書中尋找答案,很自然地就翻開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匆匆一小時翻完,書本的內容簡單,掩卷長思,卻發現若實踐起來並非易事。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本文將從信息整理的角度,從三個方面總結嘗試,分別是一元化筆記的要點歸納、今後的嘗試應用、過往筆記的盤活利用。這也算是針對自己信息的一個整理思考,一段時期後,若有成效再行復盤迭代。

第一部分:一元化筆記的優點與規則

所謂一元化筆記,指的是日常將所有需要記錄、留存的內容全部寫入一本筆記本中。

其重點是僅使用一本筆記本,唯一的要求就是筆記本要隨身攜帶,但因為畢竟還有不方便攜帶的時候,故允許記錄在隨手紙張上,過後再粘貼於筆記本中,這樣的記錄也方便了將來複閱時的回憶。

從作者的角度,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筆記本,是一份生存日誌,更是寫作素材庫,需要將所有值得回憶、回顧的內容全部納入。這樣一本筆記本,既可當讀書筆記、也可做每日反思總結;既能做報刊雜誌剪貼簿,也能收集旅途明信片。

其優勢也是明顯的。因為一本解決所有記錄問題,所以記錄時無需考慮記在哪本、放置於哪裡,翻開筆記本直接順序記錄就行。還因為一元化筆記,自由度高,容量無限,想怎麼記就怎麼記,記完一本再開新本,不必使用統一規格的筆記本,只需一本本持續記錄,則使用毫無壓力。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一元化筆記有三條規則:

規則一:一元化

即不分類別、盡情記錄,務必確保所有內容歸於一個筆記本。

規則二:時序化

一元化筆記本不再以頁碼為序,而是以時間為序;按日記錄,所有項目均對應著記錄日期。

規則三:索引化

所有的記錄都是為了以後的運用,所以需要為筆記本做索引方便日後使用。

首先是對所有筆記本進行順序編號(如圖在筆記本切口處進行編號標記),然後是每本筆記本的目錄索引,最後使用Excel表格建立索引庫。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為避免信息過於冗餘及龐大,在建立索引庫時僅篩選有價值的記錄。索引庫裡的每一條信息需包括筆記本編號、日期、檢索標記、標題四項內容。

第二部分:我的嘗試----改良後的一元化筆記法

01

一元化筆記裡,我明顯地感知到一點: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關於整理,我實在是耗費了自己無數的時間、精力。曾經喜歡收集,印象筆記裡收藏了許多的好文章,自認為很乾貨,曾花大力氣去分門別類,但是歸類完再也沒翻閱過,所謂收藏真的只是收藏而已。後來,痛定思痛,將全部文章轉移往新印象筆記帳號,舊印象筆記清空重新啟用。幾年過去,新帳號的印象筆記再也沒打開過,舊帳號的內容卻又漸漸地多了,於是重啟一輪輪的整理,耗費巨力卻收益不多,這實在是一份高投入低產出的無效努力。

一元化筆記卻是從筆記建立起始就不做整理,有的只是索引運用。總結起來,約是八字:全面收集、重點檢索。我的日常做法是有需要的才收集,但也總能過些時候就發現收集內容可有可無,因此總需花時間進行整理捨棄。而這一過程常常閱讀篩查緩慢,還難免糾結於某些雞肋信息——“現下用不著,許將來有用”,總之捨棄得艱難,更是整理得緩慢!

另一方面,再細緻的整理也可能存在邊界模糊的問題,這就造成屬性模糊的信息在歸類後也很難找到。此現象在信息量增大後,表現得尤其明顯。

因此,我在第一時間認可並接納了一元化筆記法。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02

但是具體要怎麼做呢?現用的筆記本已經不僅僅包括紙質筆記,還包括了各類電子筆記。要如何實現一元化呢?思前想後,我決定使用印象筆記做為一元化筆記載體。

電子筆記首先是隨身攜帶,更能將紙質文檔掃描成圖片,從而兼容紙質素材,如此就擁有了一元化筆記的優勢。而之所以選擇印象筆記,則是因為從兼容性來看,印象筆記實在是與其他軟件兼容最廣泛的應用了。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在一元化筆記的實際使用中,我引入了一個緩衝過渡帶的理念。在信息未納入印象筆記時,它可能存在於有思維導圖之妙的幕布、可多人編輯的石墨,還可能存於我的日程本、趁早效率手冊、A4紙張等等。這些或電子、或紙質的筆記,都成為了信息在納入一元化印象筆記前的加工地。

緩衝過渡帶的信息僅在有必要收集保留時才直接轉存於印象筆記。

1、未轉存的電子信息可以直接堆積於其他的電子應用中,可以隨意胡亂放,或者定期直接清空也不影響,因為有需要的都轉存了。

這種對電子筆記的一元化,節省了我在無數APP間輾轉反覆的時間與精力。不管幕布、石墨、有道雲筆記、迅飛語記,還是滴答清單、格志、蘋果備忘錄,以及無數的微信小程序等,如果覺得雜亂,一鍵清空或卸載,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瞬間就清爽了,當然也就無所謂信息整理了。

2、

紙質素材則仍按照原來的邏輯進行相關處理,並不隨意變亂。

比如我的讀書筆記使用打印好的A4九宮格做記錄,讀完一本書將筆記掃描納入印象筆記,主要是方便查詢與隨時翻閱。但紙質的讀書筆記並不隨意放置,依舊按時間順序依次存放。

而其他的紙質素材,據實際情況可能依舊使用,也可能用後即棄。需要聲明的是,即便選擇印象筆記做為一元化筆記載體,紙筆記錄依舊是我喜愛的記錄方式,紙上的天馬行空更能帶來思維的廣闊與自由。只是將來的使用中,我可能依舊使用日程本,但做為每日反思的趁早手冊則可能棄用,會偶爾用A4紙替代,更多的則直接記錄於印象筆記上。而即便是成本成冊的日程本,也可能在每日反思中記錄下當日的重要行程後,即用即棄了。

類似的,其他的紙質品亦將用得更少,或者直接做過渡,在需要的掃描入印象筆記後,即行丟棄。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03

通過對電子筆記、紙質筆記的重新考量再規劃,我將一元化筆記法進行改良,實踐規則約是“重點收集、全面檢索”。即日常仍延用曾經的工具用法,但需要納入印象筆記的則只是有用、有效的才收集。換句話說,與作者將所有信息全面納入的作法不同,我只取自己需要的,在採集的第一關就做出了取捨。

只要是自己親手記錄的內容,就不會輕易忘記。

因為留下的都是自己認為有需要的,所以我亦高度認同作者的這一句。我在採集時進行把關,只取自己需要的,過後不做整理,但對於採集到的內容,需要留下所有的檢索信息。如果未來信息量大,則需要再次縮減,但僅在檢索信息上進行刪改,即保留原採集內容不做整理,屆時就可實現與作者類同的只做“重點檢索”了。

第三部分:過往筆記的盤活利用

考慮過今後對一元化筆記的嘗試後,我面臨著過往積累的舊筆記的整理使用。因為已經決定不再做整理,那就只剩下怎麼盤活利用舊筆記的問題。而這一點,隨著將來一元化筆記的增多,會顯得越來越重要!

1、無目的重讀從遠距離翻閱開始。

重讀筆記時,若只是漫無目的的重讀,建議從年份更遠的時候開始讀起,不要從當下往前讀,而應從與當下無關的更遙遠信息開始閱讀,這樣遠離當下情境,會有更多、更意外的發現。當重新遇見曾經的自己,會依託當下認知發現更多原來沒有觀察、考慮到的現象和可能,擁有更新的創意。

2、有目的的檢索使用卡片重組信息。

在有目的的檢索中,可以從過往筆記裡摘錄與目的相關的信息在卡片上,然後將摘錄的眾多卡片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可以發現新的組合創意與內涵。

通過這樣兩種無目的重閱或有目的檢索,能夠推陳出新,在舊筆記裡挖掘出新的需求及創意,實現對筆記信息的再次利用。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這個時代,信息是紛繁複雜的。採用一元化筆記法讓信息收集、記錄沒有負擔,更有效節省了信息整理難度,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主要用於對信息的盤活利用。所以,使用信息才是收集信息的真正目的!能不整理就儘可能不整理,用得上、用得到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