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民爲什麼不喜歡種糧?農村荒田感覺很多該怎麼辦?

農村圈子


這個已超出了我想象的範圍,不是我一己之力,一人之言就可以改變的,是社會環境和經濟扛杆,市場制約,而形成的一個不可惑視的問題。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想今後如何來改變,如果國家對種糧,種地高額補貼,通過種地比打工,當個體老闆收入都高,那地自然就不會荒廢,根據種一斤糧,菜,果,等農作物,管理得好的,加倍補貼,不種的收荒蕪費,要地就種好,不種就放棄土地承包權,分配權,多管齊下,如果經營土地種養補貼超過打工幾倍的經濟效益,保證有很多年青人自然會耕種土地,不外出打工了。


自在瞭然1


農民擱荒,寧可擱荒,也不喜歡種田,是有多種原因的。

一,糧價低,種與不種一個樣,種田得來的“收益”微乎其微,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一畝一季種稻成本:

1,種子40元;2,拌種劑5~10元;

3,整地、播種約80元;4,肥料,複合肥、尿素、微量元素肥約200元。


5,農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葉面肥等約200元;6,給水排水約50元;

7,收割約70元。總計約650~700元,不含自己的人工工資。

一畝地如果產800~1000市斤稻穀,農民所得收益微小。

二,上城裡打工一般每月可掙2500~5000元。一年下來約2萬元~5萬元的淨收入,比種糧合算。

三,耕地為什麼不流轉?許多耕地處在丘陵地帶,地勢高低落差大,地塊形狀千姿百態不規則,不適合農場機械化生產。而且給水困難,用水成本高,或“屬靠天田”。所以沒有流轉的接收人,或流轉價位低農戶寧可荒了也不想低價流轉。



四,擔心自家耕地流轉出去後政策變化,自己要種地時收不回來,還有擔心土地被國家建設用地徵用時,土地流轉後,話語權流失,土地價格收益得不到保證,也怕土地流轉後收不到土地的徵用款。


目前農村土地擱荒問題有漫延趨勢,農管部門應出臺相應的對策改變這種局面,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老蛇正宗


鄉村荒田,我之前只是從報導上三天兩頭地看到,回家鄉老家,土地只是種得很簡單了,但沒有荒廢的現象看到。就是近年來,鄉村們口中說:“送給您種,不要錢。”當然,這是方便話,明知城裡人不會回鄉,也不會種地。事實上出租土地農民已經不少了。我舅舅家的村裡,我們叫小隊,不叫村莊,一半農民在縣城裡買了房子,子女都在縣城裡有工作。大人年紀都已大了,去城裡生活的,就把土地給留下來的人種,當然也都是老頭老太了,中年人都已不在家種地了。最近,我在城郊轉了轉,人才嚇怕了,不說是幾十萬畝,也是幾萬畝的荒地啊,正在造路,植樹。沒有一家農民了,全搬走了。我想,土地都是錢買的,因為政府要把農民搬走,必須按政策給房給錢。買地也是為了賣地。城市滾動發展就是先買地,做三通一平的基礎設施建設,然後開施賣地招商引資。買下來的地不可能是不用的。早晚都會用好了,三種用地方案,造房,造路,造林。至於農村集體土地,我上面講過,在流轉著耕種,只是農民的年紀不饒人,種得已很簡單粗放了。最近兩年,能看到一些大棚了,但我們那邊還很少很少,我想真正的種田大戶是不多的。農民粗放地多種幾畝地,雖說收入不會高,但還不至於虧本吧?農村老人,沒有退休金,不種地靠子女的可能性不太大,都去城裡了,去不了城的都是老人了。之所以去不了,也就是靠不了兒女。我舅舅的兒子女兒都去城裡靠兒女了。偶爾回老屋裡住幾天,也是玩玩,已不再種地,說是把地送給鄉親種的。住房就是空關了,因為老人都沒有了,我們家的老屋也是空關的。


李198588733


雖然國家現在有很多惠農政策,也給予了種糧戶一定的補貼,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仍然不高,一些地區農田地荒廢地現象很嚴重,也很普遍,雜草雜樹在田地間隨處可見,農民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地現在農民自己卻不愛了,不願再種糧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區和山區本身就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畝地的地區大有人在,山區就更糟糕了,地少不說,還不肥沃,種點糧食爬坡上坎,特別是收穫季節,收穫了本是好事,可把糧食弄到家裡的難度是可以想象的,身背百十來斤爬山坡是什麼滋味這不難想象,關鍵是收成並不高,一家五六(六七畝地)個人的土地所產的糧食能賣多少錢呢?連本帶利加其他附屬物不會超過一萬元,除去種子、農藥、化肥等能剩多少錢這是明帳,人均不會超過一千元!


2、農村土地產值低,但消費水平卻一年比一年高,孩子上學,一家人的穿衣等日常花銷,生瘡害病,哪一樣不花錢呢!更別提養老保險的事了,地裡產出剩餘的那點錢是無法維持的,好在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發展了,就業機會也增多,一些身體條件允許的人都想到外面找工作機會多掙點錢,也就是現在的農民工,收入上明顯比種地強多了,以此走上致富道路的人大有人在,而家裡的土地就逐漸被忽略了,荒廢了!

3、土地荒廢確實不是一件小事,自己地裡不能產糧食就意味著要靠買來吃,一個家庭靠買沒什麼影響,如果一個國家都靠買,那就問題大了,我們飯碗裡的飯就會被別人掌握,那是非常非常危險的,別人隨時可以拿捏你,因此,飯碗裡裝的一定要有自己國家產的糧食才行!


4、國家和政府一直很重視農業的發展,不斷加大對農村技術和經濟等資源的投入,鼓勵農民搞多元農業,鼓勵不願再從事農業生產且有能力的農民進入城市工作生活,以提高農民的土地保有量及收入,國家和政府的補貼也應補給那些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且應加大補貼力度,調整農村的養老政策及醫療政策,好消除農民的後顧之憂,讓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安心農業生產!

5、只要農民的收入提高了,達到正常的水平,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養老、平常大小病的醫療等後顧之憂解決了,相信會有很多人會願意重新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的嫌置荒廢的問題也就自然解決了!


搬起石頭砸


但是走進偏僻鄉村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土地分散在七梁八溝,年輕人出外掙錢去了,老年人身體狀況不好種地成了難事,因為糧食產量低,收購價格低,僱人幹活又不划算,因此“大片地莊稼少,小片地全長草”土地荒廢雜草叢生的情況非常普遍。

現在各級政府把土地荒廢的問題作為刻不容緩的大問題,首先支持土地整合流轉,使各戶土地連片,提高機械化作業條件,實現水電配套,充分利用渠灌,噴灌條件扭轉靠天等雨。真正把國家土地補貼款,農機補貼款用在土地上。

這樣一來讓懂經營會管理的人發揮土地經濟價值,沒有勞力的家庭可以從承包地股份分紅中獲得經濟收入。




逍遙山人68080452






李爾勳1


有些農民為什麼不喜歡種糧?農村荒田感覺很多該怎鄉辦?


在農村農民不喜歡種田究其原因就是不掙錢,農民辛苦一年打下的糧食還不夠孩子上學的費用,感上年景不好還會賠錢,所以年青的農民都不願意種地,於是他選擇外出打工,打工至少旱澇保收,還有一些人在城裡買了房,有了孩子沒有人看,他們就把老人接到城裡給他們看孩子,農村的家裡房門緊鎖,鄉下的土地毛草叢生,沒有人耕種,使大片的土地荒無,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農村土地荒廢嚴重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嚴重阻礙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中央提出鄉村發展戰略以來,實行土地流轉,讓農把不種的土地有嘗流轉給種糧大戶,也可以流轉給集體,建設新農村以來,大批的農民住上新居,使我國的土地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化運用,年青的農民不願意種地,他們喜歡打工,喜歡在城市打拼,新農村建設應合了農民的心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城裡人。

有些老年農民對失去土地很是不理解,認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可是你們想一想,你們老了幹不動了,土地就全荒著嗎,而且你們種地模式老化,土地不集中,有的地荒著,有的種這個,有的種那個,使基本農田沒有一個統一規化,使人工成本大大增加,這樣農業不緊得不到發展,還會阻礙我國農業的發展,所以農民把土地有嘗流轉給集體,向城裡人一樣工作生活,實現奔小康的夢想。


都俠廣場舞



首先,不是農民不喜歡種地,而是種地沒有效益,大家都知道:從古到今,千里坐官,為的是吃穿,不論工農商學兵哪個行業叢事的人,都是為了掙錢過日子,用於自己的吃穿用度,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可是對於農民來說種地成了一種負擔,種子,農藥,化肥,機械,水費,人工工資直線上升,而種出的糧食卻是一分不漲,這個一漲一跌,農民被深深割了韭菜,誰都不傻,誰也不笨,種地是為了生存,打工也是為了活命,有了種地不賺錢,不如荒著放一年,大家都應該換位思考一下,農民的出路在哪裡,現在的農村社會:待不住的城市,留不住的農村,種不起的土地,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其次,現在農村正在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這是合民意,順天情的一種惠民工程,農村的出路就在這次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土地確權已經接近尾聲,農村百分之九十五的農戶手裡已經領到土地確權證,這就是農民的財富,農民發家致富的支點,農村改革可以這樣說,農村的土地革命又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哪就是土地流轉,壯大集體經濟,發揮好專業合作社,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到戶是為了吃飽,而土地流轉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大戶是為了農戶吃好,也許有人會說這下農村又回到了舊社會,農村又出現了新一代的地主,可是你想錯了,農民永遠是土地的主人,壯大集體經濟就是要發展“一村一品“經濟,以市場為導向,以本村的特點為基礎,以本村農民的土地為根本,發展訂單農業,農民就是這產供銷鏈接上的成員,適者生存,各自找到自己生活的支點,各自發揮好自己的優點,揚長避短,土地成了自己的建設銀行,不但可以領取租金,還可以年底分紅,自已也可以把自己解放出去,去幹點什麼,大家都有錢賺了,生活自然而然也就好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就大大的提高了。


最後,農村工作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不能搞一刀切,要循序漸進,找到每個村合適的支點,找到這個村的致富大戶,發揮能人效益,樹立品牌意識,重點做好農村老人的養老工作,農村老人不能成為農村年輕人的經濟負擔,努力提高農村老人的養老金比例,讓農村老人老有所靠,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人的養老問題解決了,年輕人才能看到希望,種地才有奔頭,農村才有活力,這才是鄉村振興的關健,鄉村振興關健就是人才競爭,沒有人談什麼振興,離開了土地談什麼發展,都是扯淡,現在社會上的三座大山壓的人們喘不過氣來,住房,醫療,教育,農民也是逃不掉的,大家都在為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而擔心,而農民又有一座大山哪就是養不起老,這四座大山,誰能推翻,誰就是人民的救星,所以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喊在口頭上,要落實在行動上,只有這些農村才有希望,農民的臉上才能樂開了花。



橄欖劍社會


問:有些農民為什麼不喜歡種糧?農村荒田感覺很多該怎麼辦?

不知別處,我們這裡農村荒田基本沒有,但大都是粗放經營,種上些玉米大豆等,每畝扔上袋化肥做底肥,打上封閉,中耕時好歹鋤上一遍,就不管收多收少了,收多了當然高興,收少了也不可惜。反正是分給自己的土地,或親朋送與的。


並不是農民不願種地,是種地收益太低,許多農民積極性不高。

算一筆帳,種一畝玉米,長好了千斤左右,按千斤算,這兩年賣好了六七百塊錢。其中投入,種子三十,肥料一百五,耕地播種六十,打封閉十五,投資最少要二百二十五。自己最少用十個工,這用工不能算,因為一個工就一百多塊,這要算用工還賠了不少。

一畝地賣玉米六百五十元,扣除投資二百二十五,還剩四百二十五,種十畝地收入四千二百五十塊。



而一個最沒本事的農民,到工地當小工,每天一百三十元,按每月出二十五天工,一個月就是三千二百五十元,每年幹八個月,一年能掙兩萬六千元,冬天四個月乾點別的還能掙幾千塊錢。

種地十畝每年收入四千多塊,打工每年能掙三萬來塊。誰還把力量都用在地裡?


我說他們這些粗放經營的,都是種個四五畝地,加管帶不管,一年的收成除去或自用或贈親朋,剩下的賣個千把塊錢,其餘時間就去打工或做小買賣去了。

這樣,很多土地就比晾荒強不了多少。

當然,還有些土地轉租給種糧大戶,種糧大戶每畝的投資就比散戶大的多,因為轉租土地他要花錢。投資大但每畝收入也多不了哪去,種三四百畝地,每年純收入也就七八萬最多十來萬塊錢。

導致農民不愛種糧的原因主要是生產資料和用工太貴,而糧價太賤,再就是種糧的收入只是一季,收成受天影響有不確定性,風險大,一個災害就影響了全年的收入。而去上班一年就是十二個大秋,相比種地要松心的多。

有些農民把土地轉租給種糧大戶後,反而去種糧大戶那裡去打零工,這也是很普遍的現象。


金蘋果老楊


謝謝提問,有很多朋友說,有很多農民不原種糧,出現很多拋荒現象。我幾乎每年都回家看看,在我們家鄉,根本沒有發生過拋荒現象,種糧熱情很高,大多數農民兄第外出打工,這是正常現象,家裡都有父母照看稻田,田少,都不能守著一畝三分地吧。有少數網友說,糧食不如礦泉水的價,農民都不原種田,拋荒現象嚴重。畢竟是少數,何況國家每年對農村發放補貼呢,撫貧攻堅戰正在落實,我們農民朋友你還說什麼。農民兄第們,只要守住我們的淳樸,守住我們的勤勞,守住我們的真誠本質,實實在在種田,我相信,農村未來發展的五年,美麗的鄉村,處處都可以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