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千叟宴,崇老敬老卻成許多老人催命符,康乾盛世不過是假象

千叟宴是清朝時期統治者舉辦的一種大型宴會活動,其實是為了慶祝自己大壽營造太平盛世景象的面子工程,不過也有以崇老敬老為名籠絡人心宣示自己是中華正統的意圖在裡面,只不過崇老敬老的千叟宴卻反而成為了許多老人的催命符,而統治者營造的也只不過是虛假的太平盛世而已。

千叟宴最早是由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皇帝舉辦的,他為了慶祝自己60歲和70歲大壽曾兩次舉辦過大型崇老敬老宴會,昭告全天下凡65歲以上老人無論官民都可以進京參加宴會活動,由於各地進京參加康熙皇帝壽宴的老人高達數千人之多,因此康熙皇帝非常高興的寫下《千叟宴》一詩宴會由此得名。

清朝千叟宴,崇老敬老卻成許多老人催命符,康乾盛世不過是假象

但是千叟宴實際上就是康熙皇帝為了慶祝自己大壽營造的面子工程,康熙是一個好大喜功又崇尚浮華生活奢靡的皇帝,因此自然是要將自己壽宴辦的無比隆重,好顯示在自己治理下天下太平盛世輝煌了,而老有所養老人很多在古代無疑是太平盛世的標誌之一,因此康熙皇帝要召集全天下的老人參加自己宴會也就不奇怪了。

當然中國歷史上一直都有崇老敬老有待老年人的傳統,大部分朝代規定到一定年紀的老年人有許多福利和特權,比如每月給一定的米肉和賜予柺杖可以自由出入官府等等,也經常舉辦鄉飲酒禮等崇老敬老活動,總之正統王朝一般都有比較濃厚的崇老敬老文化,以中國正統自居的清王朝自然也不甘落後。

所以千叟宴除了是清朝統治者為了慶祝自己大壽營造面子工程,還有發揚中華傳統籠絡人心宣示自己是中華正統的意圖,康熙皇帝的好大喜功崇尚浮華生活奢靡,加上清朝統治者急於想要證明自己中華正統地位,最終使得清王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崇老敬老宴會活動千叟宴了。

清朝千叟宴,崇老敬老卻成許多老人催命符,康乾盛世不過是假象

後來康熙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在好大喜功崇尚浮華生活奢靡方面,比之他的爺爺康熙皇帝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學康熙皇帝來個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連千叟宴這一套也向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學習,因此乾隆皇帝也在自己繼位50年和退位是舉辦了千叟宴,而全國各地進京參加宴會的老人也高達數千人之多。

只是這樣崇老敬老的千叟宴卻反而成為一些老人的催命符,由於參加宴會的老人常常高達三四千人甚至更多,這些人不少都已經八九十歲甚至上百歲高齡了,就算他們沒有參加宴會也肯定有不少人即將去世,而當他們舟車勞頓從各地趕到京城參加宴會,在宴會上既要跪拜皇帝又要參加活動接受各種折騰,還要經歷各種他們大多沒見過美食誘惑時,也就難免有一些人承受不住提早去世了。

所以說崇老敬老的千叟宴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反而是催命符,而清朝統治者營造的太平盛世景象也只不過失去虛幻的,事實上由於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奢靡無度,使得國家在他們在統治末期都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而為了斂財供自己揮霍他們又縱容腐敗,使得國家吏治十分腐敗貪官橫行,整個國家都被他們搞的烏煙瘴氣,底層百姓則大多窮困潦倒以至於乞丐遍地,所謂康乾盛世只不過是靠番薯稀飯支撐起來的虛假盛世而已。

清朝千叟宴,崇老敬老卻成許多老人催命符,康乾盛世不過是假象

要不是中間有雍正皇帝收拾康熙皇帝留下的爛攤子和攢錢給乾隆皇帝去揮霍,恐怕清王朝早就要提前上百年滅亡了,然而最終清王朝的腐敗問題還是積重難返,使得國家吏治腐敗離心離德軍備廢弛有國無防,無可避免的日漸衰弱下去了,尤其是當清王朝統治者還妄自尊大閉關鎖國時,中國也無可奈何的逐漸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了,因此近代中國飽受西方列強凌辱的命運就無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