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特色產業啟動村民致富“新引擎”

聚焦脫貧致富、促農增收,簡陽市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產業“活”了,村民也就富了。

利用資源 發展林下“檸檬雞”產業

眼下,簡陽市東溪街道龍溪村的檸檬樹開花了,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香味。漫步田坎上,只見滿山遍野鬱鬱蔥蔥,河流小溪淙淙流淌,不少遊客在這裡靜靜垂釣。在檸檬樹下,一群群“檸檬雞”飛來跑去、打鬥追逐。當村民樊群花抬出一袋玉米粒撒下時,這些“檸檬雞”爭先恐後地朝她撲去。看著眼前鬧騰的景象,樊群花激動地說:“去年,通過勞務入股,我嚐到了養雞的甜頭。今年,自己當了老闆,養了800只雞,一家人生活寬鬆了不少。”

“龍溪村共有土地面積1363畝,共流轉土地1273畝,流轉率高達93.4%。在新技術、新管理模式的帶動下,特色農業產業相繼成型,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龍溪村第一書記孫瑞娟說,近年來,龍溪村按照“合作社+社員+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進三家業主,大力發展檸檬、晚白桃和水產養殖,同時開展林下養殖、苗木間種,致力於發展立體、綠色、生態的現代化農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促農增收的新路子。

利用資源發展林下“檸檬雞”產業。樊群花家裡有老有小,為照顧家人,她選擇在家務農。“家裡有幾畝地,只種蔬菜。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地裡忙活,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只夠零花錢。”樊群花回憶道,直到村裡開始發展林下“檸檬雞”立體農業,一家人生活才有了起色。

2014年,蜀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溪村成立,採用“合作社+社員+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運作,大力種植“尤力克”檸檬樹,目前種植規模已達5萬株。“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合作社保底分紅和務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孫瑞娟說,隨著特色產業發展,龍溪村土地面積1363畝,其中800餘畝檸檬,300餘畝晚白桃。如何充分利用剩餘空間,讓土地發揮最大價值,成為龍溪村實現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於是,龍溪村村“兩委”和種植專家們一起反覆考察、比較,根據村裡山多田少、當地現有產業等情況,決定發展林下“檸檬雞”立體農業。據瞭解,2019年龍溪村利用800畝檸檬樹的天然優勢,採用“引進良種、生態散養、分區輪牧、封閉管理、全進全出”的生態自然循環模式養殖,以蟲、草、糧為食,發展林下檸檬雞立體農業。“考慮風險,我們前期試養500只檸檬雞,採取‘黨支部+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合作社+貧困戶’方式運營。”孫瑞娟告訴記者,500只“檸檬雞”正式開賣一週後便脫銷,且反饋很好。村民樊群花以勞務入股的方式參與其中,短短几個月,她增收了1萬餘元,也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為自家的兩層樓房天台蓋上了雨棚,告別了冬冷夏熱的日子。

同時,龍溪村採用村集體產業發展資金20萬元,擴大“檸檬雞”規模,引進綠殼蛋雞品種,在綠水青山中生態富民。“養殖戶腳踏實地,我們負責幫助她把雞賣出去,實現勤勞致富。”為適應當前經濟形勢,孫瑞娟想了不少辦法,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平臺廣泛宣傳貧困戶和村裡的“檸檬雞”,目前通過認購模式,已預售200餘隻雞和近10000枚雞蛋,實現收入近3萬餘元。

“接下來,將利用龍溪書院,主要針對青少年開展一系列活動,以繪畫和剪紙為亮點,通過孩子們的視角在雞蛋上繪出貧困村的發展變化,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再將產品進行義賣或者贈送給幫扶單位以表感恩情懷,探索文創與經濟結合發展的良性循環路子。”孫瑞娟介紹。

高顏值 省內最大“粉黛花海”基本建成

“今年9月,這面積相當於102個籃球場的粉黛將進入盛花期,行走其中,半人高的粉黛亂子草縈繞身側,彷彿暢遊在粉色雲海,隨手一拍都是浪漫。”簡陽市施家鎮興隆村第一書記羅霄指著面前粉黛滿懷憧憬地介紹道,作為四川省內最大的“粉黛花海”,他們將以此為契機將它打造成網紅的旅遊打卡地,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賞,有了人流量,村上產業就“活”了,村民也就富了。

2020年是第一書記羅霄在施家鎮興隆村駐村扶貧的第三個年頭。在過去的2019年,興隆村脫貧群眾最低收入突破5200元/年·人,超出國家扶貧標準線21%;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52元,同比去年增長11%,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成效。

據瞭解,“水韻興隆”農旅融合項目結合興隆村本著“舊物塑景、村中取材”的原則,以適中的價格收購廢舊青磚、石磨等老物件,並以此駐景,在體現項目農旅氣息的同時,幫助村民實現增收。項目佔地450畝,分6期進行打造,涵蓋濱河觀光度假、特色農產品採摘、星級農家樂、休閒垂釣、房車露營、婚紗攝影等業態,在突出“碧水秋山,韻味鄉愁”的同時,種植加拿大進口的粉黛亂子草53600平方米(四川省內最大的粉黛花田,相當於102個籃球場)。

“目前,該項目一期‘田園秘境’已竣工;二期農夫集市及遊客接待中心在積極規劃實施;三期‘粉黛花海’已完成80畝粉黛亂子草長勢喜人;四期‘柑橘產業園’種植的4萬株柑橘將在9月實現掛果。”羅霄介紹說,此外,今年3月,他們爭取到簡陽市委社治委項目優勝激勵資金,正在積極打造農耕體驗區,整個項目將結合今年9月簡陽市“一鄉一節”正式對外開放,隨著項目的投運將為興隆村提供30餘個就業崗位。

同時,興隆村大力實施“藏糧於地”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著力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2017年就完成了600畝高標準農田的“改土”任務,但由於沒有支柱性產業的帶動,全村仍種植低附加值的傳統農作物。在羅霄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興隆村提出了“四個村”(網紅村、產業村、模範村、夢想村)強村思路,並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廣泛向社會各界推介宣傳興隆村。全新的轉型發展理念徹底點燃了社會資本來村創業的熱情,截至目前全村高標準農田完成流轉520畝,流轉率達到86%,穩居簡陽市第一方陣,形成了“春食羊肚菌,夏賞荷,秋觀粉黛,冬採橘”的“四季產業”,而這一顯著變化用時不到兩年。

“望天種田望天收,幹一年盼一年,年年種田不存錢”。這是多年來興隆村農民的真實寫照。而隨著村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後,這種“望天種田”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在這一點上,“成都市第五屆道德模範”6組貧困戶吳宗德就深有體會。他的5畝土地流轉出去後,每月收穫一份穩定租金外,他和妻子還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了務工。“我和村‘兩委’在與業主簽約談判中加入的一項強制用工條款:業主用工時,興隆村民用工量不得低於總用工量的95%。”羅霄說,“地息+勞務”的全新增收模式讓吳宗德一家的經濟收入“活泛”起來,2019年吳宗德一家人均收入突破16000元/年,較去年同比增長45%。隨著項目開展,將有更多的村民因此增收致富。(江希 蔣薪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