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宋朝奇案:美人对船上书生嫣然一笑,第二天书生沦为杀人犯!

导读:南宋宋理宗赵昀在位的时候,在江西路临江县有一个商贩,名叫谢三郎。谢三郎在江边有一座小楼,他和妻子住在里面。这一年的一个秋天,谢三郎的妻子郑氏在自家的楼上,凭着栏杆,边吃梨子别看着江上往来的船只,好不惬意。

一会儿,郑氏吃完了梨子,她随手一丢,将果核扔了下去。郑氏本意是想将果核扔进江中,谁成想此时楼下正好有一艘船只经过,郑氏所扔的果核,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一个少年的头巾上。

当时那个少年书生正在船头伫立观赏风景,冷不丁地被果核砸了一下,他还被吓了一跳。书生伸手摘下头巾,发现上面是一颗果核,再抬头一看,江边的小楼上,一个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正在对自己笑着。那个女子正是郑氏,郑氏是因为看见果核砸到了书生,所以致以微笑表达歉意。

故事:宋朝奇案:美人对船上书生嫣然一笑,第二天书生沦为杀人犯!

书生本来想要发火,但是他看见楼上的女子美丽的笑容,怒气顿时烟消云散,而且他年少多情,还以为女子是在对自己暗送秋波,对自己有意思呢。于是他也对楼上的女子笑了一下,然后就乘船离开了。书生离开之后,心里对郑氏是念念不忘,于是到了当天傍晚,他又悄悄乘船返回,来到了郑氏的家,想要去和郑氏见一面。

书生害怕被人发现,于是蹑手蹑脚地来到郑氏家,他发觉郑家虽然开着门,但是里面黑灯瞎火,不过既然已经来了,总不能就这么回去吧,于是书生摸索着着上了楼。到了楼上书生感觉脚上的丝履被水浸湿了,而且他担心被郑氏的家人回来发现,于是就急匆匆地离开,返回了船上。

故事:宋朝奇案:美人对船上书生嫣然一笑,第二天书生沦为杀人犯!

回船之后,书生摸黑脱下丝履,随手放在炉子边烘烤,打算第二天再去找郑氏相会,由于奔波劳累,书生不等丝履烤干,就躺下睡觉了。当天晚上,谢三郎从外面应酬回来,发现老婆郑氏被人给杀了,家中到处都是血迹,谢三郎本想报官,但是天色已晚,只好等到天亮再说。第二天一大早,谢三郎就找来左邻右舍,说了妻子被杀的事情,众人发现,在谢三郎家的地上,有一串血脚印,这脚印从谢家一直延伸到了江边的一艘船上。

众人上船之后,顺着血脚印找到了书生,谢三郎发现书生放在炉子边的丝履,丝履沾满了血迹,很显然,书生就是杀人凶手!众人不由分说,将书生五花大绑,押解到了临江县衙门。谢三郎对县令说:“此人见色起意,杀死了我的妻子,求大人还我公道,为我妻子伸冤报仇!”

故事:宋朝奇案:美人对船上书生嫣然一笑,第二天书生沦为杀人犯!

书生大喊冤枉,他说:“晚生昨夜的确是去找女子相会,但是根本没有见到人,然后我就离开了,人不是我杀的。”县令问道:“你深夜擅入民宅,就是死罪!而且你的丝履上沾满血迹,你还敢狡辩!你说人不是你杀的,那究竟是谁杀的?本官看你是个读书人,不想对你用刑,你别不识抬举!”

书生被县令抢白得哑口无言,只能自认倒霉,承认是自己图奸不遂,所以杀害了郑氏。县令随即让书生签字画押,然后又问书生:“你既然杀了郑氏,那么你用的是什么凶器?还有谢三郎说,他妻子郑氏的一双绣鞋不见了,是你藏起来了吗?”

书生本来就没有杀人,哪里能回答的出来。此时一个叫李奇的狱卒对县令说:“大人,小的刚才在谢三郎家楼后发现了一双绣鞋,还有一把刀,这应该就是书生杀人的凶器,和郑氏的鞋子。”县令见了大喜,当即结案报告给上司陈青,然后将书生押入死牢,准备择日问斩。

故事:宋朝奇案:美人对船上书生嫣然一笑,第二天书生沦为杀人犯!

县令的上司陈青是个好官,他接到案子之后,觉得书生不像是个杀人犯,于是就想将此案重审。陈青带着疑虑来到了临江县,想要亲自调查,正巧在半路遇到了谢三郎的邻居老太婆张氏。张氏知道陈青是个好官,就对陈青询问:“大人,敢问谢三郎媳妇郑氏被杀的案子,现在是什么情况啊?”

陈青回答说:“已经将杀人的书生押入死牢了,过些日子就要开刀问斩了!”张氏听了把大腿一拍说:“哎,冤枉啊!杀死郑氏的真凶不是那个书生,是县衙的狱卒李奇!”陈青一听,连忙问道:“此话怎讲?”张氏回答说:“大人您有所不知,那郑氏生得花容月貌,李奇早已对她垂涎三尺,只是郑氏不从。那日我见李奇喝得醉醺醺到谢三郎家调戏郑氏,郑氏破口大骂,李奇就将郑氏扯入房间,随后我就听到了郑氏的惨叫声,接着就看到李奇从谢家慌慌张张跑了出来!第二天我就听说郑氏被杀了,那个书生是被冤枉了!”

故事:宋朝奇案:美人对船上书生嫣然一笑,第二天书生沦为杀人犯!

陈青问道:“你既然早已知晓内情,为何不早点和官府说明此事?”张氏回答说:“民妇哪里知道县令大人会如此糊涂判案呢?”陈青听了很是尴尬,摆手让张氏退下,然后直接派人将狱卒李奇捉拿到案,公开审讯。李奇素来知道陈青的为人,因此不敢隐瞒,将杀害郑氏的事情交代得一清二楚。

陈青让李奇签字画押,随后将被冤枉的书生无罪释放,然后将李奇处死,为郑氏讨回了公道。至于临江县的县令则因为胡乱判案被免了职位;陈青经过此案之后,内心对仕途很是厌恶,不久后也告老还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