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每屆高三,為了高考,各個學科,師生都會一個考點一個考點地進行復習。做得好的,複習會分三輪,第一輪地毯式複習,第二輪查缺補漏,第三輪強化訓練。這樣細緻地複習鞏固下來,學生應對考試應該成竹在胸了吧?然而,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

就拿語文的古代詩歌鑑賞題來說,是高考試卷的常規題,這個專題一般要花個把月來進行全面細緻的複習,但學生的實際答題情況並不理想,選擇題主要靠猜,主觀題主要靠蒙。

為什麼該教的都教了,耗時又費力,學生做起題來卻又像什麼都沒學一樣?

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看似“教”得全面到位的備考複習,卻很容易忽視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的“學”。現代語文教學論主張以學為中心,以學定教,對要求高效實在的高考複習來說,這一點更不容忽視。

“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高考緊張備考

重視學習心理,有效激發學生的正面學習情緒

研究者早就證明,學習最重要的是動機和情緒。畏懼、厭倦等消極負面情緒直接阻礙學習,而喜愛、期待等積極正面情緒則促進學習。設計複習教學時,一定不能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緒。不然,對老師精心準備的重要考點的解讀,學生會一樣無精打采乃至昏昏欲睡。

比如對古代詩歌鑑賞這種學生望而生畏的專題的複習,教師更要費心思去激發他們積極正面情緒以提高複習教學的有效性。雖然高三課時緊張,但為了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在正式進入專題複習之前,也可以精心設計一兩節激趣課。

著名特級教師郭靜娟老師提供了很好的設計:“記得進入這個知識點複習的第一堂課,我是以‘詩意的棲居’這個題目開始的。”

只要願意去想辦法,一定能找到許多方式激發學生去所複習的詩歌,小說,作文等的興趣,帶著這份興趣去接觸考點,那麼這個專題複習的效果應該好很多。

“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厭倦、煩躁心理會讓學生昏昏欲睡

其次還應重視良好課堂氣氛的營造。很多老師高一高二會比較重視教學技巧,到了高三,一味求實,重視乾貨,導致課堂沉悶不堪。一味嚴肅沉悶的氣氛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而適度的活潑生動氣氛則能迅速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的效果。雖然囿於課時,課堂上不能設計過多的活動環節,但語文教師還是可以充分利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精心設計的師生互動來調節、活躍課堂氣氛,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如鑑賞盧照鄰的《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針對此詩難解讀的難點,可針對性地設計兩個“猜猜看”:圓影到底是什麼影子?是誰常恐?課堂氣氛會很快熱起來,思維的火花被點燃,對詩意的解讀、對形象的分析也就變得生動有趣了。

“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高考備考也要重視課堂氣氛

分析具體學情,精準確定複習教學內容

在複習各個考點模塊時,我們老師經常會按照各個考點逐一進行復習。從考點考綱解讀到知識介紹到做題步驟,面面俱到無一遺漏。

可是,這“面面俱到”恰是最大的問題。不顧學情的面面俱到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就拿古代詩歌鑑賞來說,高三學生並不是剛剛接觸古代詩歌鑑賞,對基本的知識、做題策略也不是一無所知。對學生來說,古詩閱讀鑑賞最難的一點就是對詩意的解讀。那麼在複習備考時,可以系統地指導學生怎樣“讀懂詩意練就真功”,指導學生調用古漢語知識理解詩歌特殊詞義特別是詞類活用;提醒學生敏銳識別古詩語序的錯位,學會還原語序;引導學生注意古詩詩意的含蓄性和跳躍性,學會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以補充省略的內容等等。

對於詩歌這種文學性最強的體裁來說,要想學好,必須重積累、重感悟。高三之前的積累感悟是長線的,高三專題複習時則可以進行濃縮的集中的積累感悟。教師可以按情感內容、技巧或者更小的點來分類精選一些古詩供學生閱讀感悟,這種針對性的積累感悟對複習來說應該還是很有作用。

“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精準確定複習教學的內容

要精準確定複習教學的內容,還要科學分析學生的知識空缺。在古詩專題複習時,我特別注重學生知識系統的建構,他們一般都能畫出各個考點知識圖,但反思起來學生所具備的多是內容知識,其遷移和運用的能力並沒有真正形成。譬如學生雖瞭解所有的表現手法,但考試時仍識別不出黃庭堅的《寄黃幾復》中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的虛實結合手法。

高考複習時間有限,學生時間寶貴,“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科學地確定複習內容,提升複習的效率。

針對學生思維特點,精心設計有效訓練

在高考複習教學中,老師們一般會給學生提供針對每個考點、題型的大量習題,認為學生做了這些題目就能形成很強的做題能力。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深思起來,學生不是語文專業老師,要求他們有極高的整合分析思維能力也是不現實的。按語文特有的模糊的考點組題練習,面對同一個考點下變化多端的考題,學生越做越糊塗也屬正常。

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提供給他們練習的題目就要有聚焦性。譬如以分析詩人的情感來統題訓練就比較籠統,但從中析出“根據意象分析詩人情感”或“根據典故來分析詩人情感”來選題訓練就比較集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當然這些題最好都應該是從高考真題中選出的“以一當十”的好題。

我常常對學生強調要規範答題,經過專題複習之後,學生對一般的題型都會基本按照答題模式來作答,但得分仍然較低,排除讀不懂詩歌這個因素,也有缺乏審題意識的原因。其實很多題目中就包含著對答題的各種暗示,而審題就是要讀出暗示,把暗示變成明示,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如題目問“詩人在描寫秋夜時運用了什麼手法”,結果很多學生沒有注意關鍵詞“描寫”,不假思索地答成借景抒情,謬以千里。而要學生增強審題意識,也不能只在口頭上強調強調而已,教師要設計專門的審題課,集中進行思維的訓練。

要追求練習的高效,就必須針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精心的練習設計。

“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複習備考,教師眼裡要有學生

高考複習,教師眼裡不能只有考點、試題,更要有學生,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遵循學習規律,綜合考慮,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高考複習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學得到位,考出高分。

“高考複習教得全面細緻,學生就能學好拿高分?”事情沒那麼簡單

用智慧為學生備考助力

我是藍色清歡,高中教師,教育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致力於高中教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