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行書時需要捻管嗎?為何?

heyong197411


寫行書需不需要捻管?我根據書寫經驗來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我寫小一些(至少字徑在12cm以內)的行書從沒有捻過管,字徑大一些的字才會用到轉腕、轉肘或捻管來書寫。捻管不捻管與字徑的大小有關。

捻管(也叫轉管)的主要作用就是調鋒,也就是在書寫時根據實際需要將毛筆筆管順時或逆時針轉動。

①字徑小的字無需捻管。小字一般用筆鋒書寫,筆鋒彈性好,提筆後恢復的好,所以通過提按就可以調鋒了。

②字徑大的字提按很難完成調鋒,但也不一定要捻管來調鋒。大字一般要用到筆肚了,有的甚至會按到筆根書寫,致使毛筆很難恢復到良好的書寫狀態,筆鋒或散或偏,這時的調鋒通過提按很難完成。當提按無法進行調鋒時,我一般會用轉腕、轉肘或轉管來調整筆鋒,哪個方便用哪個。

一切方法的使用歸於“便捷”二字,能用最小的動作達到目的就無需大動作。較之提按調鋒,捻管調鋒是笨拙的,能提按就無需捻管。


陳九墨


寫行書時需要捻管嗎?為何?這個問題若只有是與不是的答案,那麼行書時是需要捻管的,但是,捻管不能當做主要的運筆方式,只能處於輔助的地位。

一、捻管

所謂的“捻管”,就是捻動筆管,也就是轉指,以指運筆,也稱之為運指,是運筆的技法之一。

二、歷史上對於是否“捻管”的爭議

大約於南宋姜夔提出了:“大抵要執之慾緊,運之慾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第一次明確提出單獨“運腕”的主張堅決摒棄運指,書法史上的運腕與運指之爭就由此揭開帷幕。

即使到了現代,對於運腕還是運指這個問題還是爭論不休,此前一段時間就有針對孫曉雲《書法有法》一書中的“轉筆”提出了異議。孫曉雲認為“轉筆則集力於五指捻轉,筆尖的力分散,易於控制,且行筆快速”是支持轉筆之說,且認為“轉筆”是古人筆法中的秘密所在。

總而言之,絕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正確的運筆方法應當是腕與指的互相配合,以腕為主以指為輔的觀點。

三、行書應輔以捻管來書寫

行書的線條圓滑、流暢,書法風格表現灑脫、超逸。在使用長峰筆創作的時候,要作比較複雜的曲線運動,單靠運腕很難使筆鋒調整到理想的位置,這時,只要適當加上運指動作,使筆管隨著手指轉動,筆鋒隨著筆管而轉動,便能客服軟筆彈性小,手腕運轉有限的缺陷,能夠比較輕巧地完成運筆的動作。因此,行書輔以捻管來書寫是科學且省力的事情。

綜上所述

其實書法的創作最終看的是書法作品,至於實現作品的各種技巧其實不用那麼多的深究,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適合自己的道即可。


書法有云


捻管是中國書法技巧中的一種,是根據需要將毛筆筆管按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動。在書法練習中很多情況下都會用到捻管,比如說豎彎鉤,心字底臥鉤,寶蓋頭等,用捻管以後書法作品會顯得更加流暢自然。從這個角度來說,捻管是寫好中國書法的重要環節,不可或缺。


乾州蕞娃


是否捻管關鍵還看書者執筆,有些書者執筆習慣註定了無法捻管,但不代表就寫不好行書,有些書者執筆方法也註定了其必須捻管,否則其很多筆畫幾乎不可能寫到位,但反對把捻管當成小技而故弄玄虛,捻管僅僅在部分自然書寫時的一種補充!並非什麼玄妙之技


Lzz浩然


著名書法家孫曉雲在《書法有法》一書中,對“捻管”進行了比較詳細和專業的論述。在她多年的書法研究和實踐中,她曾經總在疑惑,“書法是否也和劍法、槍法、刀法一樣,有秘而不傳的要訣”。



當我們通讀了《書法有法》以後,就會知道,她尋找或研究得出的要訣,就是“捻管”。《書法有法》,書法確實有法,這個法,就是“捻管”之法。

當然,書法界對“捻管”一法,不盡贊同,也有些爭議。畢竟,孫曉雲取得的書法成就有目共睹。不看廣告,看療效。“捻管”可能不一定是書法秘而不傳的唯一的“葵花寶典”。但是,孫曉雲的學書體會和理論成果,應該是可靠又可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