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有科学依据吗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其中的俗语文化,虽然不像诗词歌赋一样美妙,但也是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俗语能够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其中蕴含着古人深刻的智慧。

民间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有科学依据吗

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衣食住行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对于居住,古人有着自己很独特的见解,人们还将这些自己的经验总结成一句句俗语流传,比如说是“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宅处两树中,家败损人丁”、“门前有破屋,三年一场哭”、“五树进宅,人穷家败”等等。看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每日探秘》。

而“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对我们的教导是否有道理呢?接下来我们分两部分来说一下。

民间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树夹屋”是什么意思呢?

“树夹屋”在字面上理解说的是房屋在两棵大树之间,但是却不仅仅指的是房屋在两棵树之间,而是泛指房屋在周围的树木。在房屋周围种树在老祖宗们看来是很有讲究的。

房屋周围的树木太过密集会对家人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说,树木太密会因为树冠太大而导致房屋的采光不好,而且时间长了之后,房屋会变得潮湿,并且在密集的树木周围会滋生很多蚊虫,这样的居住环境自然会我们不是很好。

尽管很多人还是喜欢种植一些绿植,但是他们一定不会选择树冠大、扎根深的树木,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庭院中,我们会选择一些小型景观树或者其他小型树木,而不是选择那些容易长成参天大树的树木。

民间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有科学依据吗

其次“堂夹房”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说“堂”是指客厅,而“房”说的是卧室。堂夹房,说的就是卧室建在房子中间。我们通常的格局都是客厅在房子中间,而卧室把边儿。

客厅是我们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家里最嘈杂的地方,而卧室则是人们休息的地方。让客厅把卧室包围,就会让在卧室内休息的人感到嘈杂,人们的休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所以说,无论是“树夹屋”,还是“堂夹房”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都是比较坏的选择。

民间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有科学依据吗

关于“不败也得亡”

这句“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居住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真的非常大。古有孟母三迁,今天很多人为了学区房而奋斗,虽说这样的例子和“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这句话没有多大关系,用这句话举例也只是为了比较好理解,说明居住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听村里的老人说,我们村里有一个叔叔,这个叔叔本来住在村东头,哪里四周高大的绿植环绕,在城里人看来那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别墅”,但是对于叔叔一家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叔叔家的婶婶在做饭的时候,忘了关煤气;接下就是叔叔自己在外出做木匠活儿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腿。再有便是本来很简单事情,到了叔叔手中就变得复杂了。

民间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有科学依据吗

在因缘巧合之下,叔叔搬家了。这时奇迹便开始了,叔叔家的大女儿竟然嫁给了一个市里的一个土豪。在村里政策的扶持和女婿家的帮助下,叔叔家开了一个养猪场,还雇了好几个工人,听说这几年过得十分潇洒。

或许是机缘巧合,也或许是“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这句话说得的确有道理。总之村里的老人说起这件事儿来总是感叹古人智慧的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