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時光靜謐無聲,一路匆匆過,瑞雪欣然飄落,天寒好個冬。

盼望著盼望著,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們迎來了今年中最後的一個節氣,冬至終於來了。今天南方的朋友又可以和北方的朋友開啟一場關於“冬至該吃湯圓還是吃餃子”的辯論賽了。冬至北方吃的是餃子,南方吃更多的是湯圓作為南方人的我,自然是要為湯圓打call

廣東的汕頭,冬至沒有皚皚白雪,但有圓滾滾的大白湯圓。

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湯圓,那是年幼時的記憶


小的時候,傳統節日裡除了可以拿壓歲錢的春節,另一個喜歡的節日便是冬至。冬至很奇怪,好像每逢冬至都是要上學的日子。冬至當天晝短夜長,五點半天就已經黑下來,放學鈴一響我就會立刻收拾書包,加快腳步回家,因為,今晚家裡要做湯圓

晚飯後,媽媽將買來的部分糯米粉倒到大盆裡,留下小部分以後用,媽媽說這是長輩留下的規矩,寓意是年年有餘。把溫水一點一點倒入糯米粉中,慢慢揉成麵糰便可以開始做湯圓了。由於我親愛的媽媽不會包有餡的湯圓,我們家做的湯圓都是沒有餡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做的湯圓永遠沒有媽媽的那麼圓,那麼好看。後來我和弟弟開創了“做湯圓誰更醜”

的比賽,家裡的湯圓開始從圓鼓鼓變成了奇形怪狀。本來用來防黏手的糯米粉,每次都被我們用來抹在彼此的臉上,誰不先變成“白臉怪”,這個戰爭就不會停。

從小學到高三,我沒有缺席家裡的“冬至做湯圓活動”,雖然我實在是吃不下自己包的那些沒有餡的湯圓,但每年做湯圓的有趣回憶,深深印刻在腦海中

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湯圓,那是人世間的情誼

大一的冬至,那是我第一個在外地過的冬至。那一年的冬至,我沒能在家做湯圓,卻很幸運地遇到了一群可愛的人,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大一的時候學生會組織了送湯圓活動,我便是這次活動的工作人員之一,工作是將湯圓送給每一棟的宿舍阿姨。大冷天裡,從食堂到宿舍樓的路有點長,凍紅的雙手端著幾碗熱騰騰的湯圓,心裡忍不住的小歡喜。宿舍阿姨看到我們的到來,平時兇巴巴的臉上居然出現了一張可愛的笑臉,聽著她們的一句句暖心的“謝謝”,這個冬至好像不那麼冷了。

冬至的夜晚,有無數人漂泊在外,無法回家團圓,一碗異鄉人贈送的湯圓,拉近的是這人世間的情誼。心近了,冬也就暖了。

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湯圓,那是鐵打的友情

大二當上了學生幹部,每天都是踩著門禁點回到宿舍樓,冬至那天也不例外。白天出門前,舍友囑咐我要早點回宿舍一起吃湯圓,我點了點頭,答應她們今年一定會在宿舍吃湯圓。可到了晚上,“你們先吃,不用留我的份,今晚不能回去吃了。”

這句話不出意外地又從我口中說出。

等到忙完回宿舍,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半。當我推開門後,看到小仙女們正在陽臺煮湯圓,原來她們在等我回宿舍一起吃湯圓。她們說等我一起吃是因為“要胖得一起胖”,絕不是什麼狗血的感天動地的友情,可我知道,這就是我們之間那不需過多言語的鐵打友情,少一個人便沒了意義。

冬至晚的宿舍夜談,沒有啤酒和炸雞,只有一鍋花生餡的湯圓。從互相調侃對方“吃了湯圓又老一歲”,到討論“汕頭人煮湯圓究竟是加白糖還是黑糖”,最後還通過冬至的天氣預測了過年的天氣

冬至的宿舍,氛圍像湯圓糖水一般,甜滋滋的,沒有父母的陪伴,還有朋友可以依賴。友誼並未隨著冬天的氣溫冷卻,它隨著湯圓的熱氣逐漸升溫。


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湯圓,是包著滿滿的思念


今年的冬至,我在外地出差回不了家。離開汕頭的前一晚,媽媽怕我冬至吃不到湯圓,家裡提前做了湯圓,一家人提前過冬至。今天,

第五個不在家的冬至,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離開家才兩天,卻在今晚無比想念媽媽做的沒有餡的湯圓。晚上,媽媽在微信裡用“冬至沒吃到湯圓就不會大一歲”安慰著我,其實,只是默默地希望我在這邊能開心一點,不被煩心事打擾。

湯圓飽含著在外遊子對家的思念,飽含著父母對孩子真摯的愛。冬至雖然無法和家人團圓,但他們不會埋怨你,對你的愛從不會吝嗇。

冬至的這一天,人們將人間最美好的祝福都含在湯圓裡,歲月赴湯蹈火,溫情只增不減。

冬至,我記憶裡的白胖子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南來北往,東奔西走的人們,在不同地方期待著團圓。無論在哪,冬至那日,一碗湯圓牽住所有人的心。冬至吃湯圓雖是一種儀式,但也是人們對團圓盼望,對情感的寄託。

南方的朋友,在冬至這一天,好像沒什麼事是一碗湯圓解決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