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躍遷、遠見、進化:二八原則的“二”到底怎樣煉成(二)


溫馨回顧:

在上篇文章裡,我提到:人的生涯發展就是從個人領域邁向社會領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並不是打怪升級那麼簡單粗暴,它是一個不斷改進、螺旋向上的成長進程。

職場核心能力不是某種單一的能力,而是一系列能力的動態組合。

個人領域涉及到的能力有:時間管理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情緒協調能力,著重於自我約束和管理,是我們個人素質養成的基礎,也是我們向職場展示的名片。

社會領域涉及到的能力有:問題解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它是我們取得社會領域成功的保障,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關係網”中,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始終建立在其他人的生存和發展之上。

我是與爾。今天繼續分享如何成為二八原則中的“二”,教你如何在紅塵中修行成為職場裡的“精英”,成為更好的自己!

閱讀上一篇,請戳:


精進、躍遷、遠見、進化:二八原則的“二”到底怎樣煉成(二)


二、個人領域的管理:打造自己最好的名片

2.溝通表達能力

溝通表達同樣是一個相對成熟的主題,有不少大神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學校教育裡,閱讀、寫作與表達就是必修內容。但是因為教育的模式化和刻板化,對於溝通表達並沒有達成應有的效果。至今在職場上,仍舊存在大批量從大學畢業的職場人不善溝通、不會溝通,不會協作、不會表達,阻礙了職場上的順利發展。

清華大學2018年公佈,將在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程,並在未來普及到所有年級、所有專業的本科學習中,這說明從教育上已經開始愈發重視這一技能的養成。

溝通表達從詞組可分為“溝通”與“表達”兩方面,它們組合在一起成為了一個交互的場。而從傳播的方式和媒介上可分為“書面表達”與“言語表達”,書面表達以後有機會可以和大家分享,本文的重點是言語表達的範疇。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生活中花費50%—70%的時間在進行溝通表達。人是社會性動物,不能脫離其它個體而存在。每個人都有與人溝通、被人傾聽和理解的心理需求。

在這裡,我同樣會只提幾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要點一:學會傾聽

想要知道對方要什麼,傾聽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溝通表達是一個互動的場,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常常因為急於表達,而忽略了別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常常因為價值分歧,而提前打斷別人的傾訴;常常因為經驗,而妄加評論別人的觀點……

卡耐基曾經說過:“專心傾聽別人講話的態度,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最大的讚美,也是贏得別人歡迎的最佳途徑。”但我們習慣了用經驗和固有的思維模式,去判斷利弊、去識別對錯,所以,溝通的第一要領就是:積極傾聽,不急於表達。

我將傾聽的方式總結為以下幾點:

忽視地聽:不夠專心,往往只能聽見聲音,而不能獲取內容。

假裝地聽:佯裝傾聽,往往心不在焉,回答別人提問時敷衍應對。

選擇地聽:自動過濾,往往只關注自身或認同的,忽略與自身無關的內容。

專注地聽:參照對比,往往帶著目的和參照自己經歷感受。

同理心地聽:互換視角,往往會走入對方的內心去感受,及時回應訴求。

可以對照以下自身,我們常常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去傾聽。

同理心,又稱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共感”“共情”等。簡單地說,就是擁有一顆能夠覺察別人內心冷暖的心,一顆能夠用言語和方法來溫暖別人的心。在知識領域,同理心也擁有大量的見解和訓練方式,這裡格外強調

:一定要把同理心和同情心區分開


精進、躍遷、遠見、進化:二八原則的“二”到底怎樣煉成(二)

要點二:有效表達

溝通表達的交互的基礎在於表達。表達我們可以拆分為“表”和“達”兩字。“表”意指思想和感情,“達”就是要讓你的思想和感情抵達對方的內心。只有善於“表”、重於“達”,才能實現溝通表達的目的。

表達一般分為“非言語”表達和言語表達,以及書面表達三種。在這裡,書面表達不做贅述,之後會專門開文章來進行論述。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同樣的一番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據有關研究表明,言語交際在交際中佔僅30%,剩下的70%是靠非言語交際完成的。心理學家赫拉別思就提出過這樣的公式:信息傳播總效果=7%的言語+38%的語調語速+55%的表情和動作。

可以這樣說:我們雖然用喉嚨發聲,但卻用整個身體在表達。

非言語表達的技巧提升有一個“SOFTEN”六法則,推薦給大家。

S:Smile,微笑。

O:Open Posture,注意聆聽的姿態。

F:Forward Lean,身體前傾。

T:Tone,音調。

E:Eye Communication,目光交流。

N:Nod,點頭。 

言語表達方面的提升,有很多可供借鑑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查找關鍵詞來獲取。在這裡,我只提幾個方向:一是刻意練習,唯有通過大量的刻意練習才能夠快速掌握言語表達的竅門,日常多注意觀察社交達人的言語表達規律,記錄下來進行模仿,不斷去嘗試與陌生人進行溝通表達。二是勤於積累,通過閱讀圖書、觀看影視、寫日記等方式來大量積累表達的素材,才能在言語表達的時候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3.情緒管理能力

相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會受到情緒的困擾。

情緒從生理反應上來看,基本包含“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一般情況下,行為表現越強烈說明情緒的強度越大。比如,喜——手舞足蹈;怒——咬牙切齒;憂——茶飯不思;悲——痛心疾首等。

人類發展的長河中,有過各種各樣的企圖消滅,或者用藥物控制情緒的做法,但結果要麼以失敗而告終,要麼帶有強烈的副作用。


20世紀90年代,美國當代神經科學家達馬西歐( Antonio Damasio)發現當眼窩前額皮層某些部位受到損傷時,病人會喪失大部分情緒功能。這些人沒有辦法產生正常人在面對可怕的景象或美麗的風景時,會有的正常的生理反應。但他們的分析推理和邏輯思考能力並未受到影響,而智力測驗和對社會規則以及道德規範的知識的測試也都表現正常。現在,這些人已經不受情緒的干擾,那麼他們會否變得非常講求邏輯,能穿透那個時常矇蔽了你的雙眼的情緒迷霧,成為真正的理性人?

情況完全相反,他們發現自己甚至無法做出最簡單的決定。整個生活都分崩離析了。當他們看著外在世界時,他們會想,“我現在該做什麼?”擺在他們眼前的有幾十種選擇,但他們內心沒有喜惡。每一項選擇他們都要用理性去分析,但是因為他們內心沒有任何感覺,所以他們找不到做出選擇的理由。只是不斷的思考,思考......


精進、躍遷、遠見、進化:二八原則的“二”到底怎樣煉成(二)

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情緒本身並無好壞之分,由情緒引發的行為以及行為帶來的後果則有好壞之分。情緒管理的目的不是消滅情緒,而是疏導情緒,併合理化接下來的行為與信念。

要點一:理解情緒

逼著眼睛,讓我們試著想象以下的場景:

十萬年前的大草原上,人類的祖先智人正在尋覓食物。突然遠處出現一頭隨處遊蕩的獅子,出於本能智人停止了手頭的一切活動,全神貫注地盯著這頭獅子。那一刻,他的反應是這樣的:獅子這頭野獸通過眼睛進入智人腦中的杏仁核(警報系統),得到這個信息後迅速拉響警報,向大腦和身體發出一系列信號,讓人體產生應激反應;腎上腺素釋放出壓力的荷爾蒙,以脂肪和糖的形式儲存的能量進入血管;肺部開始吸入大量空氣,為血液提供更多氧氣;他的心跳開始加速,確保能量迅速輸送進肌肉組織;消化系統開始減慢,以減輕能量消耗;瞳孔應激下開始放大,已獲得更多的環境信息。所有的這一切的準備都是讓身體調整到隨時戰鬥或逃命的姿態。

通過上面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來: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情緒一直伴隨在身邊。我們也不難理解我們的祖先——智人,他們在遇到野獸的應激反應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趨利避險,頑強地生存下來,並把這種基因遺傳給後代,生生不息。

現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不再受野獸威脅,但應激反應卻始終未變。而且由於現代世界的複雜性,我們一天所受的外界刺激可能比祖先一輩子接觸的刺激還要多。上班被領導呵斥、績效不好睏擾、交通事故發生時驚嚇,疫情之下擔憂……儘管很多沒有威脅到生命,但不可否認,我們仍舊承襲著祖先遺傳下來的方式來進行應激反應。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遇到應激反應時,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以致於行為就更加不同了。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出三點:一是情緒發生會因人而異;二是情緒產生不適直接由環境引起的,更多的是經過人的信念加工而成的;三是情緒可管理的。

我把容易引起情緒的場景總結下來如下:

需求壓力。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原理,人的首要需求是生存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追尋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比如,剛畢業大學生的求職就業,就是典型的生存需求。其中會引發起諸多情緒,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的負面情緒,遇到機會時準備大展宏圖的正面情緒等。


精進、躍遷、遠見、進化:二八原則的“二”到底怎樣煉成(二)

馬斯洛的需求原理


選擇壓力。由於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把世界推平了,把所有的圍牆都推倒了,世界開始變得扁平化。選擇也就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困難。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般會面向三種衝突,即“雙趨衝突”(選擇都想要獲得,需要做出衡量與取捨)“雙避衝突”(幾種選擇都不想選擇,但是卻需要被迫選擇,需要將損失降到最低)“趨避衝突”(選擇的事情蘊藏機會,又藏著風險)。

人際壓力。隨著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由人際關係引發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抑鬱症,雖然它的引發是由於綜合因素造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際佔了很大的比重。

比較壓力。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比較的壓力盛行在我們生活的日常裡。有時候因為比較,能夠讓我們充滿鬥志;有時候因為比較,卻給我們帶來深深的打擊。所以,儘可能地把目標設定在可控範圍內,又超出“舒適圈”,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實現。

要點二:有效管理

在上文已經提過,情緒是不能被完全控制的,我們所做的管理是實現情緒的疏導,使之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情緒的產生一定會引發情緒的表達,而情緒表達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面部表情表達;二是肢體語言表達;三是內在思維變化。前兩種是外顯的表達方式,但他們都基於人的思維過程。也就是說,要做到情緒的有效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思維方式的管理,繼而讓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產生積極、合理的變化。


精進、躍遷、遠見、進化:二八原則的“二”到底怎樣煉成(二)


思維方式的管理,重心就在於“抑惡揚善”。“揚善”是把正面情緒最大化地釋放出來,將它的效用發揮最大;“抑惡”則是把負面情緒引發的消極作用最小化。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是對立統一的,沒有體驗過負面情緒是無法感知正面情緒的體驗的,但是完全可以通過管理讓正面情緒積極作用發揮到最大。

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大多是因為事物的發展與我們的期望不匹配。所以有效管理除了“抑惡揚善”之外,還需要做到的是問題解決。而問題解決能力恰巧是我們從個人領域走向社會領域的第一道檻。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將個人領域的自我管理所需的能力梳理了一遍,我們會發現,這幾種能力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單核”能力,而是互相作用的。時間管理能力會讓我們培養自律,也就是生理上、智力上的進步;溝通表達能力和情緒表達能力會讓我們培養感知,也就是在情感上取得進步。當三項能力取得良好成就的時候,我們就會實現個人領域上的獨立,取得個人領域上的成功。



我是生涯規劃師與爾。我堅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孤獨前行的,正如你遇見我,我遇見你。關注我,讓我們一起職場進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