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何冰代表中年人向年輕人祝福,B站出圈了

無論是後浪還是前浪,都曾經是青年,然而,B站終究是出圈了

《後浪》——B站、何冰——出圈。這就是2020年五四青年節最大的社會話題的節奏,無論是後浪還是前浪,只要是看到這個熱情滿滿的短視頻,中肯的說,都要表達態度的衝動,即便有的人表示不屑,不屑也是一種立場。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主力是90後(1890後),當今的B站,主力還是90後。歷史過了一百年,“當代青年”這個詞有了至少十次(甚至可以說二十次)的更替迭代,然而,大家都曾經是青年。


《後浪》:何冰代表中年人向年輕人祝福,B站出圈了


一百年前的中年人梁啟超,以其澎湃浩瀚的熱情,寫出了《少年中國說》。當時的青年人魯迅、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都寄希望於青年人。從戊戌變法到新青年運動,中國人不斷的覺醒,始終不斷的求索,最終在1920年代,中國出現了兩個政黨的一大。然後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各方力量與外部力量的干涉下,最終代表人民的共產黨取得了勝利,成立了人民共和國。從紅軍到解放軍,主力都是青年。

六十多年前,人民的領袖二十八畫生在莫斯科會見留學生,發表了著名的演講。他對青年人說,你們是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的,每一代青年人都是希望,然後他們成了中年人、老年人,按照魯迅的描寫,總是有一些人進步著,有些人彷徨,有些人失落,有些人成了自己當年反對的人。這便是社會和人生的真相,青年人總是更為叛逆、騷動、憤怒,有希望,有衝勁,有著更為廣闊的舞臺。

《後浪》:何冰代表中年人向年輕人祝福,B站出圈了


眾所周知,或者說在小眾圈子裡眾所周知的B站,終究是出圈了。人民藝術家何冰以其專業的朗誦,激揚著中老年人的包容,鼓勵著青年人,至於青年人是不是接受中老年人的鼓勵,那是另外一回事。B站這個操作,還是很風騷,為大眾和小眾找到了一個輿論場的撞擊點。

看吧,在微博、朋友圈和公眾號上,眾多人表示著情緒激動的點評。點讚的、無動於衷的、嗤之以鼻的、表示看好下一代的、依然聲稱一代不如一代的、更有呼喊要讚揚八十年代的,一般來說,負面表達更容易給受眾留下印象,那些姨母笑的都難以讓大家記住。二次元文化的破壁難度有多大,這又是一次實踐。

《後浪》:何冰代表中年人向年輕人祝福,B站出圈了


不管如何,B站總是活躍躍的新美好,是新人類的自由表達的重要話術,是一種新的精神交際。老傢伙們可以不去了解他們,也可以去接觸他們,是不是同好,其實也無所謂,他們年輕時,也是這麼對待老傢伙們的。B站,具有相當的獨立性,老傢伙無論多麼想參與,也只是偶然來到的極少數的外部人,那麼如何冰這樣在外部表達肯定和包容,就相當不錯了。

二次元的再創作,對於青年來說,也是具有分界的,也並非所有的青年都能夠進入。B站,作為當下中國非常重要的輿論場,是一部分青年人自身興趣建構自我的系統,行話便是黑話,衍生著他們自發的社交魅力。

《後浪》:何冰代表中年人向年輕人祝福,B站出圈了


破壁,對於B站商業化來說,是一次次相當積極的嘗試,是在相對自我與絕對社會之間的一次試圖填平一點壕溝的努力。改革春風吹滿地,B站也不可能不與社會現實進行交流。不過呢,這個度怎麼拿捏,只能是模糊的探索。越接觸,越發現,B站作為虛擬世界的擔當,也是不可能脫離現實而獨立存在的。

何冰代言的《後浪》,就是一次合併。B站已經做好準備,要邀請更多的群體參與,代際之間不應該互相當對方是洪水猛獸,中老年人曾經也是青年,青年人終究也會是中老年人,二次元文化只要達到一定的量,量變引發質變也就是主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時代的文化符號都是時代的表徵之一。愛國、愛人民、愛生活的每一代青年人,沒有什麼不能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