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故事(20)

改“T”形架為大棚架

“T”形架是栽植獼猴桃之初由葡萄的立壁架改形而來。在規模化栽植最早的陝西省周至縣,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一直推廣“T”形架,直到近幾年,人們才發現“T”形架的種種敝端。

“T”形架是在T字形的樁柱上,縱向架五道鐵絲,形成獼猴桃的行,行與行之間有一定的間距,獼猴桃成形長大後,除架面上有一定量的枝條外,更重要的,是靠兩邊沿最外層鐵絲下垂離地面約50公分的枝條結果,這是利用植物的邊際效應達到增產的一種方式。由於豐產,它一直以來為人們所推崇。

但是近年來,人們發現它越來越明顯的暴露了它的缺點,歸納起來有如下幾條:

(1)“T”形架如果與主風方向垂直,那麼,在夏季容易被大風掀翻。

(2)在獼猴桃的成熟期,人們往往通過測糖儀測定果實的成熟度。過去秦美品種含糖量在6.2就算成熟,現在品種多了,口感也愈來愈從酸方面向甜方面發展,比如酸甜口感的秦美、海沃德向甜酸口感徐香、啞特發展。再後來就是口感更甜的翠香、金福、瑞玉發展。正由於品種的變化,成熟的指標也從6.2變化為6.5一7了。對於T形架的獼猴桃,架面和架下下垂枝的含糖量差距較大,往往同一株樹上,差距在1一2個百分點。而採果時,一株樹要同時採摘,這就造成了成熟指標的不一致,給冷藏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故此,近年來,一些冷藏業主寧願多掏0.1一0.2元,也要捨棄T形架而採摘大棚架的獼猴桃。

其實,T形架要改大棚架也不難,只是在兩個行間多架兩道鐵絲就可以做到。

現在人們建新園,已經不用T形架了,而全部採用大棚架了。

獼猴桃的故事(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