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近期財經界最矚目之事莫過於全球降息潮。8月9日,秘魯央行宣佈將參考利率調低25個基點至2.50%;8月8日菲律賓中央銀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4.25%。這是該國今年5月以來第二次降息;8月7日,3國同時降息:先是新西蘭央行出人意料降息50基點至歷史低點1%;再是印度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35基點至九年來最低的5.4%;最後是泰國央行將基準利率調低25基點至1.50%。

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毫無疑問,全球降息潮已經開啟,2019年開年到現在,已有多達包括韓國、巴西、印尼、南非、烏克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降息,國家遍佈全球各大洲,數量約為25個,說明經濟放緩已不再是局部地區,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遙想2008年金融危機至今過去不過十年,世界就又將迎來新一輪危機,只不過在本輪降息潮過後,各國央行能動用利率這一超級工具的空間越來越小,因為諸如像澳大利亞,新西蘭已經將利率降到歷史最低,再降就只能學日本或者歐元區那樣:負利率。

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各國降息的目的無法就是想刺激經濟增長,只不過如今之局勢,真能靠降息維持經濟增長嗎?

降息的直接效應就是可降低企業借貸成本以及儲戶的利息收入,鼓勵企業多借錢和民眾多消費,當企業多借錢開辦企業就能吸納更多的勞動力,民眾消費企業生產的產品或者服務也就能讓企業更有動力去擴大再生產。如此良性循環,方能促使經濟增長。

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只不過要進入這個循環的一個前提就是企業主或者民眾在可預見的未來能獲得更多的收入,2008年始於美國的金融危機,美國在一年內就將利率由4.25%降至0.25%,降息幅度之大歷史罕見,除了降息之外,美聯儲還開動印鈔機購買國債,雙管齊下之後,徹底改變民眾以及企業對未來的預期,用時7年使美國走出金融危機,並與2015年12月啟動危機後的首次加息。

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而觀現在,美國在後危機時代經過多輪加息才使利率升值2.25%,未來可操作的空間已然不多,況且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上還有多達3.8萬億美元資產,離危機前的1萬億美元足足多出了2.8萬億美元,這2.8萬億美元經政府和企業之口投放到市場上,其產生的流動性在數十倍以上,換言之,在如今的美國金融體系中,並不缺流動性。若現在再發生2008年類似危機,在降息空間有限的環境下,美聯儲勢必會選擇購買債券,雖然這的確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其產生的邊際作用將會越來越小,陷入所謂的凱恩斯流動性陷阱也未可知。

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事“,經濟低迷的一個表現就是國民收入下降或者失業率上升,既然是錢的事,那也比較好辦,我釋放流動性就行,但是貨幣當局在真正執行的時候,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現在的問題是因為經濟中流動性不足還是說企業和民眾信心不足?”,如果是前者那降息是合適的,那如果是後者,釋放的天量流動性,雖然能解決當前問題,但也會留下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拉大貧富差距以及推升物價,如果不能及時收回流動性,等到下次危機來臨時,你會發現,我就只能派更多的錢,這就相當於在解決一個問題的同時製造了一個更大的問題。

那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呢?

當然是找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貨幣當局在釋放流動性的同時如果能找到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那錢就有去處,這就是所謂的”水多了加面“的故事,只不過要找到這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可預見的未來,5G,人工智能,物聯網會是一個機會。

全球降息潮下的思考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遭遇二季度GDP增速下滑後,貨幣當局沒有立即放水的原因,總理也不止一次次強調,我們不再搞”大水漫灌“轉而尋求改革開放,以改革開放之力破經濟困局。

這是英明之舉,只不過改革是痛苦且漫長的,能不能成功就要看經濟夠不夠有韌性,能不能承受短期鎮痛,這需要政府和民眾合力去解決這一問題。而開放就是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門外競爭者的進入,也將加快改革進程,當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時候,也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成功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