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民以食为天”这一点

从吾日三问吾身

“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就可见一斑了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当然人们对于食物的喜爱

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像烤肉火锅这种

全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食物

自然位置居高不下。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处于等级底端的

大概就是各个高校食堂,

厨师脑洞大开的“创意食品”

比如“西瓜炒肉”“玉米炒葡萄”

“哈密瓜炒苦瓜”

这些菜简直刷新了大家对于食物cp的认知。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还有一类食品,

卡在中间,位置尴尬,

爱的人拼命安利,恨的人赶紧撤离。

这一类食物的杰出代表是

榴莲,螺蛳粉。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有人一天三顿吃不腻,

有人刚闻到就好像

看见了人生跑马灯。

其实这一类食品还有个代表——老北京豆汁儿。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老北京小吃的名片,

豆汁儿绝对算一张,

据说酸的畅快,臭的淋漓。

豆汁儿保质期极短,

又通常是袋子装的,不易携带,

所以外地人想要品尝到正宗的恐怕十分的困难。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口味极具个性,又尝不到,

于是在口口相传间,

给它蒙上了一张神秘的面纱。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

“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

无分男女,齐来坐,

适口酸盐各一瓯。”

豆汁儿是一种传统的北京小吃,原料是绿豆。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本来是配角中的配角,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它是绿豆做出粉丝以后的下脚料,

滤除残渣后发酵制成的。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颜色呈灰绿色,味酸,

虽然和豆浆就差一个字,

但是从颜色味道和制作工艺来说都大相径庭。

豆汁儿虽然味道特别,

但绝对是北京人热爱的绿色食品,

它的地位约等于广东的凉茶,

也有养胃,解毒,清火等多种功效。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豆汁儿这么健康自然会有大批的拥趸。

“名角儿”梅艳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尤其喜欢在练完功吊完嗓子以后

来上那么一大碗,

不仅清火消暑,还对嗓子有一定的保养作用。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 言慧珠与恩师梅兰芳

抗战期间,梅先生蓄须明志,

隐居在上海,

他的弟子言慧珠凑巧经过上海,

知道师父就好这一口儿,

特意用四只大玻璃瓶灌了满满的豆汁儿,

打了“飞的”送过去,

一时间传为了佳话。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老北京卖的豆汁儿有两种模式,

售生或者售熟。

生豆汁儿是指滤除渣子后的液体,

售卖的人一般会推着小车,

车上带着盖子的桶里面就盛放着豆汁儿,

不用叫卖,

闻着味基本上就等于它自我介绍了。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 左:豆汁儿 右:麻豆腐

经常和麻豆腐一起贩卖,

就是滤出的那一层渣子加工的食品,

也是下脚料,

和豆汁儿属于“难兄难弟”了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卖熟豆汁儿的人

则会在街角支一口铜锅,

小火蓄着,熟豆汁介于开与不开之间,

一定不能煮熟,否则就失了灵魂。

配套一起贩卖的官方cp

通常还有辣咸菜和焦圈。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有个段子,说你在大街上放倒一个人,

往他嘴里灌豆汁儿,

看表情生不如死的是外地人,

爬起来说,

劳驾您给弄俩焦圈的是北京人。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说到豆汁儿,

就不得不提起它的最佳cp——焦圈,

就好比煎饼和果子,豆浆和油条,

这俩也是绿叶红花,

谁也离不开谁。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焦圈是一种油炸食品,

历史悠久,

连大诗人苏东坡都为它打过call


“纤手搓成玉数寻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 压褊佳人缠臂金 ”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它看着像手镯,

据说技术顶级的师傅一斤面炸80个焦圈,

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

足见功夫。

豆汁的酸爽配上焦圈的酥脆咸香,

同时中和了呛口和油腻,

可谓妙极。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豆汁儿历史悠久,

在辽宋时期就已经被大众接受,

后来随着国民度蹭蹭蹭的上升,

逐渐也入了王公大臣的眼。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在乾隆十八年的时候,

美食界的大IP乾隆传了个信给内务府,

大概意思是

听说最近有种叫豆汁儿的饮品在民间风头很盛,

你检查一下卫生,

然后招两个会做这个的工匠进来,

我想尝尝。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于是每年旧历九月至次年立夏后五天,

清宫御、寿两膳房就开始制作豆汁儿,

它也因此正式成为了宫廷御膳,

此后豆汁儿更火了,

毕竟人都是有好奇心的,

谁不想尝尝皇上也得捏着鼻子喝的豆汁儿

到底是个什么味?

不喝三碗不解馋,老北京的“绿色食品”

北京小吃不仅仅是色香味俱全

又种类丰富才引人侧目,

更是因为千百年来

融入食物中的民俗

让他们成为帝都历史的“活化石”

今天讲的豆汁儿

可以说是老北京的“命根子”

毕竟四舍五入,

也算是品尝过御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