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相鲍里斯上班,群体免疫这些还要提


张文宏医生也表示接种疫苗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唯一途径。


英首相鲍里斯上班,群体免疫这些还要提


文|许林艳


倡导群体免疫的英国首相鲍里斯新冠病愈,即将回到首相府工作,他倡导的群体免疫还会卷土重来吗?


面对汹涌的疫情,英国采取的防疫策略可以表述为不严防死守,容忍疫情缓慢进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隐匿性感染后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从而在人群中获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群体免疫”来防控新冠病毒。


虽然后续英国卫生大臣出来澄清“群体免疫”只是一个科学概念,并不是一个目标或一个策略。但是已经按压不住这一言论的持续发酵。


近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模型教授、约翰逊政府高级顾问格雷厄姆麦德利又建议英国重新考虑是否采取“群体免疫”政策。这些左右摇摆的策略、言论,引发了群众恐慌,尤其是生活在英国的华裔。


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文宏医生在近日视频连线欧洲时,对“群体免疫”做出了明确回复,他表示在5000-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中,没有一次传染病的控制是通过群体免疫的。群体免疫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到底什么是群体免疫?怎样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对于新冠肺炎,我们是否已经有条件实现群体免疫?


1.什么是群体免疫


我们平时说的个体免疫,是人体自身对病原体产生免疫力,由此产生了对病毒的抗体等。群体免疫是指由于个体免疫的存在而保护一个群体免受某种传染病的侵害。虽然个体免疫是群体免疫的基础,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不同。


因为要实现群体免疫主要是通过阻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从而使病毒消亡。传染病的流行不仅取决于群体中具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群体中个体间的接触频率有关。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个体产生了抵抗力,就相当于在群体中形成了一个保护屏障,即便是小部分没有免疫力,也会因为接触频率的问题不被传染。由此,传染病就不会大规模爆发。英国此前提出的这一策略就是指如果超60%的英国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则可使社会对新冠病毒产生群体免疫,从而避免疾病的再度大规模流行。


群体免疫分为自然免疫和疫苗免疫。在目前没有疫苗研发出来的情况下,可知英国采取的群体免疫即为自然免疫,也就是通过自然感染形成群体免疫。这种需要人类大规模被感染,待其康复后自动产生免疫力的做法,在现代社会不免让人大跌眼镜。英国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霍顿也批评这一策略是在玩“轮盘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王颖对此表示,大家之所以觉得这个观点不合适,是因为我们不是在100年前,现在我们有能力和技术了解新冠病毒的特点,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手段,比如阻断传染源,加强宣传和管理、通过隔离来避免疫情失控。


2.英国群体免疫背后的逻辑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英国为什么会提出这一策略?


首先是基于新冠肺炎大部分患者是无症状或者轻症状,可以自行痊愈。而且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较低,只有1%。所以放开疫情管控后,大量人口会感染然后自愈,从而获得免疫力。然后国家就可以集中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听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是在这过程中,病毒是否会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异?在模型的推算下,英国政府是将多少人的生命置于病毒的威胁下呢?按英国6650万人口算,将会有3325-4455万人被感染。这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又是否愿意自己的亲人成为那1%呢?


3.有没有出现过群体免疫的事情


历史上,我们有没有出现过群体免疫的事情呢?付出了多大代价?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算是出现过,但最终的消灭也并不是依靠自然免疫。曾经肆虐欧洲的烈性传染病—天花,同时也是地球死亡率最高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公元前1156年就有天花病毒的迹象,一直到16世纪人们对天花依旧无能为力。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与天花能够长期共存,天花接种术出现了,这是一种通过人为方式引发的感染,通过接受轻微感染而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力,以毒攻毒。这种轻微感染的治愈率也较高。比较好的一点是天花比较稳定,痊愈之后便可终身对天花病毒免疫,也不再具备传染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当时的欧洲人对天花产生了“群体免疫”,但这种代价是巨大的,也依旧存在很大风险。


天花的最终消灭还是源于“免疫学之父”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他发现奶牛的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性质。人们在接种牛痘后会产生对天花病毒的抵抗力,且接种牛痘与之前的接种天花从而人为感染产生抵抗力相比,基本不存在风险。1980年,世卫组织宣布天花消灭。


4.怎样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可见,疫苗才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前提。非常近的案例就是2000年已经宣布被消灭的麻疹,由于接种麻疹疫苗的人数减少,到了2019年又在美国全面暴发。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赞同“接种疫苗”的策略,他表示如果大多数人在接种疫苗后产生免疫力,即便小部分不肯打疫苗,那么由于病毒可能碰不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由此就会导致病毒传播的链条中断,从而产生群体免疫现象。但是在一个新病毒出现、没有疫苗且极少数人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的。

张文宏医生也表示接种疫苗是实现“群体免疫”的唯一途径。


由此可见,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全力以赴研制疫苗。目前中国已经在5条技术路线上推进新冠肺炎的研制工作,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但是,由于疫苗上市需要有严格的流程,比如在安全性和疗效等方面的测试,虽然我国的疫苗研发速度比较快,但是保守估计还需要1-2年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例行记者会上也曾表示,新冠疫苗的研制至少还需要12至18个月。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依旧要科学谨慎地对待新冠肺炎,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