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品,你喜欢读吗?

乡村新天地


当然喜欢啊。写杂文,搞辩论谁骂得过先生呐?写童年记忆中的天真和诗意,谁写的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更让人留恋呐?《故事新编》中的老子,墨子,眉间迟这些古人多么让人动容。搞学问著《中国小说史史略》是研究古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其中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多么贴切,拉风。

先生其实是学理的,年轻时写过科学史方面的著作,想想,真的挺猛的。


湖边菜园


十几岁的时候鲁迅的作品确实枯燥乏味,三十岁以后再读又是一个滋味,四十岁以后就能读懂鲁迅的文章了。

鲁迅的文章大多数都是抨击社会现象和讽刺愚昧无知的市井小人。然而过了几十年以后再看鲁迅的文章,依然适合当下社会。永不调谢的鲁迅文章就是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

鲁迅是中国的脊梁,文豪巨匠。但是这根脊梁现在正在撤出去,有可能换成钢筋水泥。

林志贤在鲁迅回忆录里面这样介绍鲁迅:

鲁迅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也即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一个极其奇异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鲁迅这样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怀博大,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更难找到像他这样以异质性的文化观念,猛烈地抨击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革新家,一个与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誓不两立、不妥协不屈服的斗士。在文人社会中,他孤身奋战,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时,鲁迅又是一个极富同情心和道义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弃学者教授的头衔,放弃世俗社会所珍视的一切,但是决不放弃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责任。就像他笔下的那个复仇的黑色人那样,他唯以儿子般的忠诚和侠士般慷慨赴难的热忱,始终不渝地护卫着苦难的大地,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

读过〖鲁迅全集〗,依稀还记得一些句子: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鲁迅:我家院里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说:我就是要啃这个世界上最难啃的骨头。舌头上没有骨头,但是它的力量能把骨头折断!

鲁迅说:学医救不了国人!不废汉字,救不了中国!

鲁迅说: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





孤独野钓之乡下野牙医


鲁迅先生的文章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上很多文章都很有深度。

就拿闰土系列来说吧。估计少年闰土大家一般都看过,月光下刺猹的少年,冬天雪地里的捕鸟,海边各色的贝壳……那样的场景有哪个小孩子不向往呢?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呀。

鲁迅先生写的中年闰土,浑身瑟缩着,欢喜又凄凉的神情,恭敬的态度……以前读到的时候只是觉得闰土可怜可悲,现在人到中年再读起来却是满满的无奈了,有的时候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下来了……这哪是闰土呀,这分明就是现在的自己嘛,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样子……

年轻的时候谁不想成为是那个闰土呢,等到年纪大了才发现谁又不是闰土呢?


锦鲤小毛球


我最喜欢鲁迅的一篇小说是《阿Q正传》,我觉得阿Q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国人身上性格缺陷的缩影。麻木愚昧.自我安慰.自吹自擂.夜郎自大,无不包含着鲁迅先生这篇经典文章风趣幽默中辛辣讽刺的丰富内容。是一篇世上不可多得传世之作!

另我还喜欢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渗透了鲁迅先生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对中国社会生活.中国国民精神的剖解,深切流露出鲁迅先生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一一爱与死的童年体验及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综上所述,鲁迅的作品我十分喜爱,也提议大家有时间阅读一下,鲁迅的作品永远不会过时,他当时鞭挞和抨击社会和人们丑陋东西,今天还依然存在,并阴魂不散。最后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结束语: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张文禅


我是一个六零后,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鲁迅不陌生。我们青少年时期在教科书中认识了鲁迅,学习了鲁迅的很多经典之作。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作家。对鲁迅我是怀着爱戴和崇敬的心情,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他的小说《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传》、《药》让我们了解那个社会,又给了我们多少感慨,多少警醒。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更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温柔的一面。而他的杂文,文笔犀利,如一把把匕首直刺敌人心脏,使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快和舒心。在我的脑海中,鲁迅是一个铁骨铮铮、敌我分明的人,瘦小的身躯却有着顶天立地的担当,,冷峻的面容里却蕴含着鞠躬尽瘁的热诚。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鲁迅的一生都在同黑暗势力、同形形色色的走狗文人作斗争,甚至无情地剖析自鲁迅的文章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正义感。

鲁迅的作品,是永远给予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宝库。从鲁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和大智大勇,什么样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敬仰鲁迅,更喜欢读他的作品。





天津绣娘


鲁迅的作品我十四岁在北京空军总院住院时才得以接触,那是一个病号看的《故事新编》,当时觉得写的神神叨叨,不且实际,看了几篇就不看了。后来看了电影《祥林嫂》,不错,就又开始找原著。真正细看是七六年,那时已经二十六岁,在省石油勘探后勤工作,单位有一图书馆,因为处领导是十四级干部(准高干),那年代有些书是十六级以上才能“内部购买,内部供应”,我才得以看了鲁迅全集二十卷。实话讲鲁迅的小说《孔已己》《何Q正传》《狂人日记》《祥林嫂》的确是传世之作,其它的不敢恭维!鲁迅的杂文的确不错,但他,翻译的小说很糟,也可能和他的译文主张有关一一他主张直译,但一种文字脱离环境,语境,风俗习惯直译真的不行!

我觉得评价一个人也一样: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确很伟大,但不是每件事,各种主张都对,首先要正确认识鲁迅,认识那个时代,鲁迅一些主张,一些观点,对中国人性的认识,到现在也不过时!


刘振彬73305063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我从小时候上学就开始读一直读到现在,作品富有深意,饱含文学思想,非常喜欢读。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阿Q正传》《朝花夕拾》《野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每个作品描写的故事和人物细节非常生动形象,文学意义非凡,这么多年过去了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笔下的阿Q的生动形象,文章表露的忧国忧民深情,非常佩服鲁迅先生。


马儿啦


我叫涂哥,法学经济双专业,从事法律服务和新闻媒体服务工作;对于历史地理文学法律媒体都有些研究和探讨。

从小就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特别是那篇《三味书屋》到今仍记忆犹新,课桌上的早字遍地开花。先生的小说,杂文都大概的读过,先生的笔就如同枪炮样,打击和道出了当年国民党反动派不为人民的尖锐矛盾,呐喊着中华儿女共同面对三大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座大山压迫得人民水生火热…

当年的英雄鲜血泪先辈,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等,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毛主席周总理等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社会,咱们现在的生活和平,都是先辈烈士英雄用鲜血生命换来的。


涂哥958


鲁迅的文章,他不像卡耐基温柔地坦露人性的弱点,而像外科医生血淋淋地剖开。他剖开的不仅有人性的弱点,更有朝代更替.国性的弱点。于是,怕弱点暴露的百姓或官吏或上层建筑,在某些不恰当的关口,是很不受欢迎的。

当人的心性国的心性平静的时候,慎独反省的时候,他的文章对于有深度的对象又似一面渴求的镜子,是“不带有”感情的需要。

只要仔细深入鲁迅的文章,原来面目是极具感情的,剧烈无比地无了,就像我们的习惯毛病恨透之至,好不容易地改了一段时间,它忽然又刺心地竖在眼里了。

鲁迅先生不愧为大师级别的文人巨匠,他自己有时也不喜欢自己的,从他的遗言中可以看出。这样的人物,我们内心是味杂的,但比无味要好的多了!


196807261278


不喜欢!让我知道了中国人的骨子里藏了些什么,让我努力的路上总是战战兢兢;因为我知道我一不小心就会作出不要脸的事来,虽然我周边的人和他们仰视的人,时不时的更不要脸;他点穿了人之恶,孔老二的人之初性本善,在他看来,既臭又响,令人厌恶之极,让一些骗子在中华大地上极易得手;我真不喜欢他老人家的作品,但我也极景仰他老人家的爱中华的情怀,我服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