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作品,你喜歡讀嗎?

鄉村新天地


當然喜歡啊。寫雜文,搞辯論誰罵得過先生吶?寫童年記憶中的天真和詩意,誰寫的比《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更讓人留戀吶?《故事新編》中的老子,墨子,眉間遲這些古人多麼讓人動容。搞學問著《中國小說史史略》是研究古代小說的開山之作,其中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多麼貼切,拉風。

先生其實是學理的,年輕時寫過科學史方面的著作,想想,真的挺猛的。


湖邊菜園


十幾歲的時候魯迅的作品確實枯燥乏味,三十歲以後再讀又是一個滋味,四十歲以後就能讀懂魯迅的文章了。

魯迅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抨擊社會現象和諷刺愚昧無知的市井小人。然而過了幾十年以後再看魯迅的文章,依然適合當下社會。永不調謝的魯迅文章就是東方一顆璀璨的明珠。

魯迅是中國的脊樑,文豪巨匠。但是這根脊樑現在正在撤出去,有可能換成鋼筋水泥。

林志賢在魯迅回憶錄裡面這樣介紹魯迅:

魯迅出現在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藝復興時期”,也即東西方文化大交匯的一個極其奇異的歷史時期。世界上很難找到像魯迅這樣對東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懷博大,視野開闊,目光犀利;更難找到像他這樣以異質性的文化觀念,猛烈地抨擊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的作家。在這個意義上,他是一個天生的叛逆者,革新家,一個與政治霸權和文化霸權誓不兩立、不妥協不屈服的鬥士。在文人社會中,他孤身奮戰,那麼勇敢而傲岸。同時,魯迅又是一個極富同情心和道義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棄學者教授的頭銜,放棄世俗社會所珍視的一切,但是決不放棄作為一個寫作者的責任。就像他筆下的那個復仇的黑色人那樣,他唯以兒子般的忠誠和俠士般慷慨赴難的熱忱,始終不渝地護衛著苦難的大地,廣大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們。

讀過〖魯迅全集〗,依稀還記得一些句子:

魯迅說:世上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魯迅:我家院裡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

魯迅說:我就是要啃這個世界上最難啃的骨頭。舌頭上沒有骨頭,但是它的力量能把骨頭折斷!

魯迅說:學醫救不了國人!不廢漢字,救不了中國!

魯迅說: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孤獨野釣之鄉下野牙醫


魯迅先生的文章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懂,實際上很多文章都很有深度。

就拿閏土系列來說吧。估計少年閏土大家一般都看過,月光下刺猹的少年,冬天雪地裡的捕鳥,海邊各色的貝殼……那樣的場景有哪個小孩子不向往呢?這就是我們的童年呀。

魯迅先生寫的中年閏土,渾身瑟縮著,歡喜又淒涼的神情,恭敬的態度……以前讀到的時候只是覺得閏土可憐可悲,現在人到中年再讀起來卻是滿滿的無奈了,有的時候眼淚就不自覺的流下來了……這哪是閏土呀,這分明就是現在的自己嘛,被生活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樣子……

年輕的時候誰不想成為是那個閏土呢,等到年紀大了才發現誰又不是閏土呢?


錦鯉小毛球


我最喜歡魯迅的一篇小說是《阿Q正傳》,我覺得阿Q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我們國人身上性格缺陷的縮影。麻木愚昧.自我安慰.自吹自擂.夜郎自大,無不包含著魯迅先生這篇經典文章風趣幽默中辛辣諷刺的豐富內容。是一篇世上不可多得傳世之作!

另我還喜歡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滲透了魯迅先生深切的人生感受和對中國社會生活.中國國民精神的剖解,深切流露出魯迅先生對於人生存的基本問題一一愛與死的童年體驗及回憶和成年以後的深沉思考。

綜上所述,魯迅的作品我十分喜愛,也提議大家有時間閱讀一下,魯迅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他當時鞭撻和抨擊社會和人們醜陋東西,今天還依然存在,並陰魂不散。最後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作結束語: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牆]一般,使你隨時能[碰],能打這牆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


張文禪


我是一個六零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裡魯迅不陌生。我們青少年時期在教科書中認識了魯迅,學習了魯迅的很多經典之作。

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作家。對魯迅我是懷著愛戴和崇敬的心情,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他的小說《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傳》、《藥》讓我們瞭解那個社會,又給了我們多少感慨,多少警醒。他的散文《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更讓我們感受到他內心溫柔的一面。而他的雜文,文筆犀利,如一把把匕首直刺敵人心臟,使我們感到無比的痛快和舒心。在我的腦海中,魯迅是一個鐵骨錚錚、敵我分明的人,瘦小的身軀卻有著頂天立地的擔當,,冷峻的面容裡卻蘊含著鞠躬盡瘁的熱誠。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魯迅的一生都在同黑暗勢力、同形形色色的走狗文人作鬥爭,甚至無情地剖析自魯迅的文章給人以力量,給人以鼓舞,給人以溫暖,給人以智慧,給人以正義感。

魯迅的作品,是永遠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寶庫。從魯迅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是真正的革命者應該具有的高風亮節和大智大勇,什麼樣的人是中華民族的筋骨和脊樑。

魯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敬仰魯迅,更喜歡讀他的作品。





天津繡娘


魯迅的作品我十四歲在北京空軍總院住院時才得以接觸,那是一個病號看的《故事新編》,當時覺得寫的神神叨叨,不且實際,看了幾篇就不看了。後來看了電影《祥林嫂》,不錯,就又開始找原著。真正細看是七六年,那時已經二十六歲,在省石油勘探後勤工作,單位有一圖書館,因為處領導是十四級幹部(準高幹),那年代有些書是十六級以上才能“內部購買,內部供應”,我才得以看了魯迅全集二十卷。實話講魯迅的小說《孔已己》《何Q正傳》《狂人日記》《祥林嫂》的確是傳世之作,其它的不敢恭維!魯迅的雜文的確不錯,但他,翻譯的小說很糟,也可能和他的譯文主張有關一一他主張直譯,但一種文字脫離環境,語境,風俗習慣直譯真的不行!

我覺得評價一個人也一樣:魯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確很偉大,但不是每件事,各種主張都對,首先要正確認識魯迅,認識那個時代,魯迅一些主張,一些觀點,對中國人性的認識,到現在也不過時!


劉振彬73305063


魯迅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我從小時候上學就開始讀一直讀到現在,作品富有深意,飽含文學思想,非常喜歡讀。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記》《吶喊》《彷徨》《阿Q正傳》《朝花夕拾》《野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每個作品描寫的故事和人物細節非常生動形象,文學意義非凡,這麼多年過去了到現在我還記得他筆下的阿Q的生動形象,文章表露的憂國憂民深情,非常佩服魯迅先生。


馬兒啦


我叫塗哥,法學經濟雙專業,從事法律服務和新聞媒體服務工作;對於歷史地理文學法律媒體都有些研究和探討。

從小就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章,特別是那篇《三味書屋》到今仍記憶猶新,課桌上的早字遍地開花。先生的小說,雜文都大概的讀過,先生的筆就如同槍炮樣,打擊和道出了當年國民黨反動派不為人民的尖銳矛盾,吶喊著中華兒女共同面對三大主義(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壓迫,這三座大山壓迫得人民水生火熱…

當年的英雄鮮血淚先輩,出現了李大釗,陳獨秀等等,以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毛主席周總理等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社會,咱們現在的生活和平,都是先輩烈士英雄用鮮血生命換來的。


塗哥958


魯迅的文章,他不像卡耐基溫柔地坦露人性的弱點,而像外科醫生血淋淋地剖開。他剖開的不僅有人性的弱點,更有朝代更替.國性的弱點。於是,怕弱點暴露的百姓或官吏或上層建築,在某些不恰當的關口,是很不受歡迎的。

當人的心性國的心性平靜的時候,慎獨反省的時候,他的文章對於有深度的對象又似一面渴求的鏡子,是“不帶有”感情的需要。

只要仔細深入魯迅的文章,原來面目是極具感情的,劇烈無比地無了,就像我們的習慣毛病恨透之至,好不容易地改了一段時間,它忽然又刺心地豎在眼裡了。

魯迅先生不愧為大師級別的文人巨匠,他自己有時也不喜歡自己的,從他的遺言中可以看出。這樣的人物,我們內心是味雜的,但比無味要好的多了!


196807261278


不喜歡!讓我知道了中國人的骨子裡藏了些什麼,讓我努力的路上總是戰戰兢兢;因為我知道我一不小心就會作出不要臉的事來,雖然我周邊的人和他們仰視的人,時不時的更不要臉;他點穿了人之惡,孔老二的人之初性本善,在他看來,既臭又響,令人厭惡之極,讓一些騙子在中華大地上極易得手;我真不喜歡他老人家的作品,但我也極景仰他老人家的愛中華的情懷,我服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