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

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回顧及展望


2018年,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大踏步向前,在戰略規劃、子公司設立、渠道拓展、場景佈局、前沿技術應用、產品創新等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19年,大中小型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將繼續分化,商業銀行將繼續成為新技術應用的排頭兵,金融科技將進一步改變銀行架構和經營流程。同時,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將面臨底層架構調整、政策合規、數據運用、在線信貸、技術與網絡等風險。商業銀行有必要多措並舉做好應對,實現平穩有序發展金融科技的目標。

一、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2018年,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呈現六大特徵:

一是把發展金融科技上升為戰略高度。五大行中,工行全面實施e-ICBC 3.0戰略,建行將“金融科技”作為三大戰略之一,農行以“做強B端”和“做活C端”兩條主線發展網絡金融,中行深入推進科技引領戰略,交行積極實施“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股份行中,招行著眼建成金融科技銀行,平安致力打造金融科技“護城河”,民生提出做亮網絡金融。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實施金融科技發展行動計劃,江蘇銀行立志打造“最具互聯網大數據基因的銀行”。

二是金融科技子公司頻頻“登場”,無人網點搶鏡。2018年,國有行中,建行率先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市場化方式發展金融科技。股份行中,民生成立了“民生科技”子公司,招行的“招銀雲創”、興業的“興業數金”、平安的“金融壹賬通”等較早成立的科技公司發展平穩。同時,無人網點成為銀行“新網紅”,建行在上海推出首家無人網點;交行河南省分行開業首家無高櫃、輕型智能化網點。

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渠道拓展進入“深水區”。上市銀行幾乎都將渠道拓展作為發展金融科技的首要目標,網點轉型、線上平臺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融合、自助服務網絡構建、海外電子渠道佈局等成為“金融科技+渠道拓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基於移動端的渠道拓展成為重要抓手,建行、農行、中行等都堅持貫徹“移動優先”發展策略。

四是“金融科技+全場景”的格局逐步顯現。2018年,商業銀行在多樣化場景佈局上進展順利,金融科技與場景進一步融合,科技幾乎實現全場景滲透。比如,工行以“工銀e生活”為核心搭建了覆蓋衣、食、住、行、娛、學、醫全場景的消費金融生態圈;交行的手機銀行和信用卡“買單吧”APP,能夠提供全時、全域、全場景一站式金融服務。

五是前沿金融科技技術加速落地應用。2018年,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加快應用,模式創新遍及支付、借貸、理財、徵信等各類金融業務。尤其是區塊鏈技術表現亮眼,國有行和股份行在“區塊鏈+信用證”、“區塊鏈+票據”、“區塊鏈+供應鏈”、“區塊鏈+資產證券化”等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

六是金融科技產品創新層出不窮。2018年,圍繞“金融科技+產品創新”,商業銀行在代理銷售、存款產品體系構建、信用卡分期付款、住房租賃、普惠金融、大類資產配置、資產託管、養老金業務、交易系統建設及賬戶安全保障等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贏得了市場口碑。

何飛: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

2018年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特徵


二、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展望及風險分析

展望2019年,預計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如下:

一是大中小型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將繼續分化。不同銀行的金融科技規劃及實踐表明,2019年銀行業金融科技明顯分化的概率較大。一方面是戰略分化。大型銀行將深入推進金融科技戰略;中小型銀行則很可能聚焦某一方面,實現單點突破、做深做精。另一方面是佈局方式分化。大型銀行在深化開放合作的同時,將繼續掌握科技佈局主動權,加快自身平臺搭建、子公司設立及渠道拓展;中小型銀行則很可能會“借船出海”,依託外部平臺實現科技創新。

二是商業銀行將繼續成為新技術應用的排頭兵。金融科技發展迅猛,新技術創新步伐明顯提速。2019年,商業銀行有望在移動5G、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NB-IoT(窄帶物聯網)等新技術應用上“最先吃螃蟹”。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移動5G技術,其有望深刻改變商業銀行的獲客方式、服務模式、經營流程,真正實現金融“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三是金融科技改變銀行架構和經營流程的進程加快。目前為止,金融科技主要在銀行前端發力,未明顯觸及銀行中後端,但科技改變中後端的趨勢已經顯現。2019年,在架構調整和流程優化方面,商業銀行可能會有更大突破,比如,構建“集中+分佈”並存的底層架構、加快金融雲服務和雲產品開發、推進“表數據庫+圖數據庫”雙庫管理等。

何飛: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

2019年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金融科技發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風險,主要包括:

一是底層架構調整風險。一方面,商業銀行現行的集中式架構,已經無法適應高併發場景,而這類場景的出現將變得越來越頻繁。另一方面,雖然分佈式架構是趨勢,但在未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銀行操之過急的架構調整,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二是政策合規風險。比如,智能投顧等代客理財產品可能突破政策底線;外部數據採集可能涉及客戶隱私;基於區塊鏈的產品創新可能受到政策約束;聯合放貸模式可能面臨嚴厲監管;智能營銷、智能催收等貸前、貸後管理可能受到騷擾指控。

三是數據運用風險。主要表現為:銀行內部數據治理不夠健全,數據管理體系存在漏洞;銀行板塊間聯動不緊密,人為造成“數據孤島”;在數據運用過程中,操作不規範行為時有發生,用戶信息面臨洩露風險;大數據風控模型容易發生過擬合,實際風控效果達不到預期。

四是在線信貸風險。具體而言:個人欺詐與團伙欺詐日益猖獗,欺詐風險已成為在線授信的第一大風險;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槓桿率上升,信用風險可能集中爆發,前期發放的在線信用貸款面臨考驗;多頭借貸、過度授信等行為依然突出,壞賬累積速度加快;針對長尾人群和小微企業的徵信體系不夠健全,在線信貸得不到有效支撐。

五是技術與網絡風險。一方面,新技術尚未得到充分檢驗,隨著時間推移,算法與技術的缺陷或集中顯現,銀行科技創新可能遭遇“技術黑天鵝”。另一方面,“技術+金融”可能帶來一致性操作,影響市場正常運行。此外,黑客攻擊、病毒侵擾等外部衝擊增多,網絡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何飛: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

商業銀行金融科技發展存在五大風險


三、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佈局及風險防範建議

針對商業銀行金融科技佈局現狀,基於未來發展預測及風險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把握科技引領創新大勢,深入應用金融科技賦能業務轉型。一是要找準核心技術與前臺板塊的契合點,面向零售板塊打造“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平臺、面向公司板塊打造“移動互聯+區塊鏈”應用平臺、面向同業板塊打造“金融雲”服務平臺,推進各大板塊與關鍵核心技術深度融合。二是要面向後臺打造科創孵化平臺,完善重大立項規劃實施流程,推進重大前沿技術攻關,拓展科創成果轉化路徑,促進孵化成果落地見效。三是要面向市場打造科創賦能平臺,堅持以“科創提升中收”為發力點,擴大科創平臺開放範圍,打通自研技術輸出渠道,加強重大成果增值應用,依靠科創全力推進“賦能銀行”建設。

第二,認清數據驅動轉型方向,全面提升數據治理與應用能力。

一是要按照銀保監會要求,切實將數據治理納入公司治理範疇,成立專門的數據管理部門,不斷完善數據治理機制。二是要暢通數據應用渠道,徹底打通銀行內部數據,規範接入及使用外部數據。三是要加快建立數據團隊,加大數據挖掘與分析人才招募,加快補齊數據分析能力不強的短板。四是要深化大數據應用,利用大數據加強客戶與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基於大數據畫像推進精細化客戶管理,促進大數據技術與交叉營銷、信貸管理、風險管理、產品創新、渠道優化等充分融合。

何飛: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

第三,兼顧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有序推進適應科技創新的機制創新。一是要理清科技部門與業務部門在金融科技佈局中的角色定位,明確科技部門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業務部門作為科技應用的主力軍,加強科技部門與業務部門聯動發展。二是要在組織內部培育容忍科創失敗的文化,建立支持科創的內部信息共享機制,打破制約科創的“玻璃門、彈簧門”。三是要採用包括薪資、福利、職位、地位等在內的多種激勵方式,加大針對科技類、研發類人員的激勵力度。四是要理清科技與人的關係,制定契合科技與人協同運作的考核體系,完善多部門聯動推進科創的考核細則。

第四,著眼長遠、防微杜漸,全面加強金融科技風險管理。一是要將金融科技風險納入風險管理範疇,加強金融科技風險種類梳理,及時瞭解各類風險特徵,提早謀劃前瞻預防性措施。二是要嚴格遵守監管政策,合理預判政策方向,堅決制止“觸底線”創新行為,著力規避合規風險。三是要善於運用科技手段防控科技風險,進一步加強實時風險預警、在線信貸管理、數據信息防洩露等系統平臺搭建。四是要防止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傳統風險與科技風險共振,構築防範不同風險交叉傳染的“隔離牆”,建立健全風險防控的長效機制。

何飛:金融科技發力正當時,風險防範力度不打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