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標題比全詩還長,共39個字,詩中內容卻幫助王維免罪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社會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場民族的災難,使朝廷動亂不堪,使民間眾多百姓妻離子散。

這首詩標題比全詩還長,共39個字,詩中內容卻幫助王維免罪

而當時王維深處其時,既感受過盛唐氣象,又目睹了安史之亂的破壞,甚至還在安祿山攻陷長安之後迫不得已當了偽官。強烈的反差使他對盛唐充滿了眷戀,對滿目的破敗也感到十分心痛。

今天小編就想給大家分享一首表盡王維心中苦痛的詩,這首詩的標題共有39個字,卻因情真意切幫助王維免受偽官之罪。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這首詩標題比全詩還長,共39個字,詩中內容卻幫助王維免罪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安祿山貢獻長安後,王維假裝稱病,安祿山可憐他而把他安置在洛陽,卻逼迫他擔任偽官。又根據史料記載,安祿山在凝碧池大舉宴席,陳列國庫珍寶,而在場的舊官員們十分悲痛,甚至使出刀刃威脅;在場的樂工甚至把樂器摔在地下,向西大哭,安祿山的逆黨竟然把他支解。

這首詩標題比全詩還長,共39個字,詩中內容卻幫助王維免罪

當時的王維被拘禁在菩提寺,好友裴迪來探望,他們說到這件事情的時候,王維悲痛不已,於是便寫下了一首五絕詩和一首七絕詩,而這一首,便是那首七絕詩。

這首詩標題比全詩還長,共39個字,詩中內容卻幫助王維免罪

這首詩寄託了詩人對於國破家亡的悲痛和對朝廷的思念之情。詩的前三句逐層描寫了國破的衰敗,首句寫了宮室遭受劫難之後滿目煙塵的悲哀。第二句寫了唐朝盛世不再,天子蒙難,百官流離的悲哀。儘管如此,詩人仍然忘不了剛剛逝去的盛唐景象,言語之間透露出詩人對盛世的敬仰與懷念。第三句寫了皇宮荒蕪淒涼,人去樓空,一片蕭瑟景象的悲哀。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唐王朝的衰敗以及詩人落筆時的痛苦。與前三句的不幸形成鮮明對比的第四句則筆鋒一轉,寫了亂臣賊子的慶幸,他們狂妄自得,宴飲慶祝,更加重了詩人內心的傷痛。

這首詩標題比全詩還長,共39個字,詩中內容卻幫助王維免罪

這首詩是一個動盪時代的實錄,也是一個忠臣對於國破的苦痛低吟。詩人沒有用很激烈的言語抨擊指責叛賊,卻是通過一種及其低沉的哀吟訴說了心中的痛苦,卻留下了最真摯的感情。至德二年,唐軍收復兩京,唐肅宗回到長安之後,因為這首詩早已傳誦,肅宗曾大加讚許,加上王維弟弟平亂有功,請求削官贖罪,王維得到特別寬恕。所以說,這首詩在當時的影響是很大的,也正是因為這首詩,幫助王維免受重罪。

對於這首詩大家還有什麼見解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