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蘇東坡曾盛讚王維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水墨畫風,幾乎影響著中唐以後的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全部歷史,至少可以說,佔據中國古代山水畫主流的文人畫,都接受了王維的影響。明董其昌的文人畫理論,把文人畫的內涵,全部具體化於王維,稱王維是南宗畫之祖。

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王維 伏生授經圖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王維《伏生授經圖》所繪為漢代的伏生授業的情景,是一幅人物肖像畫。所繪人物形象逼真、清矍蒼老,所用筆法清勁有力,此畫無畫家之自款,但畫上有南宋高宗所題“王維寫濟南伏生”般字樣。

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王維(傳) 輞川圖 絹木設色 日本聖福寺

  據史書記載,王維山水畫中最受推崇的一幅,當數著名的《輞川圖》,作於長安清源寺壁上的。最有力的證據是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清源寺壁上畫輞川,筆力雄壯。”張彥遠是唐僖宗時人,其書成於大中元年,距王維成畫不到百年,相信應該是比較可靠的了。但是,清源寺是唐乾元元年兩京收復後,王維上表肅宗請施莊為寺後才有的。此後王維雖也來去輞川,但因戰亂陷賊獲罪,故而心灰意冷,似不可有此心境創作出《輞川圖》這樣的鉅製。同時期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裡進一步描述《輞川圖》說:“山谷鬱盤,雲飛水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從這非凡的藝術氣象來推斷,《輞川圖》也不應該是此時的作品。由此推斷,《輞川圖》最初可能是絹本,在天寶後的某一段日子裡,王維才將其復繪在清源寺壁上,這也許是作為訣別人生之前的一種特殊意義的留念吧!

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王維(傳) 雪山行旅圖軸

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王維 長江積雪圖 絹本設色

  其實,王維最負盛名的畫還是《袁安臥雪圖》,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曰:

  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如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餘家所藏摩詰《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

遺憾的是,此畫早已失傳,除沈括外,歷史上再未有任何人提及見過此畫。歷史留給此畫僅有“雪中芭蕉”四字而已。



詩中畫,畫中詩—王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