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津云新闻讯:漫水桥,是河流上简易的桥梁。

  大庄塬自然村交口河上的漫水桥,连简易都称不上,没有规整的外形,没有华丽的装饰,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当属漫水桥中的“草根儿”。

  大庄塬自然村属于镇原县马渠镇三合村下属的自然村。三合村顾名思义最初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大庄塬村就是其中之一。

  大庄塬村和村部所在的关岔湾村炊烟相望,鸡犬相闻,却因一条深达200米的峡谷而咫尺天涯。

  漫水桥修建以前,交口河山谷底是一条羊肠土路。旱季小河干枯,土路也仅能供一头毛驴单行。雨季河水暴涨,土路完全淹没。大庄塬村村民去往村部要绕道宁夏固原境内,单程40公里。

  漫水桥的建成,让大庄塬村三代人告别了“泥腿子”, 让三合村不再“圆缺”,曾经沉睡的村庄正在醒来。(津云新闻记者王曾 摄影蒲永河)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马渠镇三合村最初由三个村庄合并而来,村部在关岔湾村。大庄塬村是三合村下属自然村,关岔湾村大庄塬村隔交口河相望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交口河宽不过20米,穿过横在河道上的土路可以连通大庄塬村和关岔湾村,雨季河水暴涨土路淹没,远处还有被冲垮的排水管。两村村民往来要绕行40公里路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静海区援建34万元修建漫水桥的消息传来,关岔村村长王志福带头修桥。两村几十个村民连续1个月奋战,一座水泥漫水桥修建而成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新建的漫水桥比土路升高了4米,用水泥浇筑,底部设有两个排水孔,中间有一个排水孔,全桥分成“三级”泄洪。两级排水孔无法满足需求时,水面漫过桥面泄洪,行人和车辆依旧能通行。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王志青家住大庄塬村的,弟弟王志福住在隔河相望的关岔湾村。王志青给弟弟王志福打电话,让他来帮忙犁地。王志福到哥哥家走路只需要半个小时,曾几何时往返一趟要一整天。交口河涨水时,毛驴驮着王志青淌水过河,河水再涨毛驴也望而却步。如今陪伴王志青15年的“老伙计”不用再淌水驮人了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王志福帮助哥哥王志青犁地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桥通了,路好了,兄弟俩乐了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王志青的侄子王振胜是三岔湾村种养能手,几年前他承接了王志青家旁边的部分农田。农忙时节,王振胜每天要到田间劳作。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以往麦收季节,王振胜不敢掺和村里的事,因为要赶早去大庄塬村种地,生怕河水暴涨淹没土路。如今王振胜不用再赶时间,在河对岸的村委会体检完再去也来得及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漫水桥修建前,叔侄有半年左右时间无法见面,如今可以天天见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王振胜在种田间隙,有时间帮四叔王志青做些农活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王振胜给四叔王志青家的羊修剪羊毛

【津云镜头】 “草根儿”漫水桥 唤醒“沉睡”的村庄

  王振胜走过漫水桥,脚下实了,嘴上笑了,心里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