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已趋于稳定,但这场疫情,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威胁,同时还折射了人性的各方面,有真善美,也有令人费解的一面。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发热议:

3月10日,云南昭通彝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护人员通过昭通日报宣布,集体放弃申领抗疫补助。

根据相关文件,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可以申报临时性工作补助。涉及申领补助人员均表态不愿申报,他们表示抗疫系职责所在,希望把补助发给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医务人员。

据昭通日报报道,这批补助涉及150余名医务人员,1500余个工作日,约30万元。

此事被报道后,许多网友为医护人员的行为点赞,但是,也有爆料:“领导在医院群里发布了这么一条消息,大意就是医院医务人员自愿放弃补助。现在已经不是自愿不自愿了,感觉领导在逼医护工作者们站队来展现自己的高尚”。

发放补助,是国家对医护人员的关心,也是向社会发出信号:疫情重灾区之外的战场,没有被遗忘,只要做出贡献,就应当得到鼓励和奖赏。

但有些领导不顾职工意愿,提倡不领取补助,以展示自己“高风亮节”,以达到被社会赞美的目的。如果是个人自愿的,无可指责,但若是被迫戴上“高尚”的帽子,那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不应该被鼓励,而应该以理智对待类似事件。在解决怎么做之前,我们先来聊一下什么是道德绑架。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什么是道德绑架

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两者合一,即为道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统治者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道德不仅仅是在我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外亦如此。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道德高尚”,是一种极高的赞誉,也是整个文明社会所倡导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超过了度,就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道德绑架,以看似道德的理由去约束或者规范别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某种目的。在罗振宇看来:

道德绑架,就是拿一个你不敢公反对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你,左右你的行为。那么道德绑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呢?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的危害

由高圆圆主演的电影《搜索》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上市企业董事长秘书叶蓝秋在获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心灰意冷地上了一辆公交车,沉浸在惊愕与恐惧的她,拒绝给车上的老大爷让座,引起众议,这一过程被电视台实习记者杨佳琪用手机拍个正着。

杨佳琪将公车上的新闻火速交给准嫂子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陈若兮将此新闻恶意放大,从而引发了一场社会大搜索,集体讨伐叶蓝秋的道德沦丧。

在公众指责和病魔降临的夹缝中,叶蓝秋不堪承受压力,以自杀的方式逃离了令人窒息的环境。

电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由一场公交车上的让座引发了一系列揪心的事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引人深思:保护弱者是值得提倡的美德,但谁是弱者、谁是强者,该如何定义、由谁来决定?

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此类事件:

父母以亲情要求你放弃在大城市拼搏,回到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度日;

情侣间,经常被问到的送命题:我和你妈妈同时落水,你先救谁?

朋友请求你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令你为难的事情,不帮就是看轻了多年的友情。

你本想享受单身生活,亲戚却热情地叫你去相亲,不去就是不给面子。

............

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以亲情、友情、爱情、同情弱者为名义的道德绑架,使我们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让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一般情况下,道德绑架不会对被绑架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会对被绑架者的精神、心理和名誉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如影片《搜索》中悲惨的结局:以失去生命这种惨烈的方式做出反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作为受害者,在批判此类行为的同时,也需警惕,自己是否无意中扮演了施暴者的角色?对于所不认同的现象,我们通常有两种选择:选择妥协、适应它,或者改变它。

既然我们不认同道德绑架,那么,就努力改变它。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消除道德绑架,需要这几步

一、媒体善用手中的力量,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爆发式成长,整个社会的信息公开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的隐私被无情暴露在网络下,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对其加以评论,不论是恶意的、扭曲的,还是理智的。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许多明星以捐款、捐赠物资的方式出一份力。但是,不知何时,明星捐款也有了“门槛”。黄晓明和Baby夫妇因捐赠20多万元受到网友们的批评。许多网友评论说,黄晓明夫妇婚礼时花了好几亿元,而国难当头,才捐了20万元,是不是红了,就忘记了初心。

即使是普通人,也会遭遇道德绑架。

几年前,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某患有尿毒症,为了治病,蔡家负债累累,如果想康复,就必须考虑换肾,而手术费用超过20万。

网友“冰尘”大胆建议:“我们找出买彩票中奖的彩民,让其卷25万,挽救一条生命......”巧的是。电白县就有一名彩民中了双色球两注头奖,总奖金高达1200多万元。

数名网友带着口罩和鸭舌帽,来到投注站,手拉横幅——“救救蔡xx吧!伸出援助之手,让18岁的生命得到延续”。

许多人有“仇富”心理,认为有钱人大多为富不仁,他们轻而易取地就获取了财富,就必须捐款,并且捐少了还不行,还要多捐,才能对得起他们赚的这份钱。当然,也有的人认为,捐款与否、捐多捐少是个人自愿行为,不应该被指责。

在这种关于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分歧的时候,媒体作为社会风向的重要引导者,应当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引导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应当鼓励有能力者多做贡献,但是,没有人能剥夺公民自由支配个人合法财富的权利。道德行为,可以鼓励,却不能被强迫。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二、利用FIRE模型,聚焦事实,避免情绪化

很多时候,事情的真相往往不是人们所看到的,如果仅限于表面而不加于分析,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陷入情绪误区,做出片面的判断。

遇到有争议的事情时,我们先不急着给出结论,而应先认清事实。而如何做到聚焦事实,全球领导力TOP30专家、“领导力IQ”创始人马克.墨菲给我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FIRE模型。

事实(Facts):要注意到一些事实

解读(Interpretations):需要对这些事实进行解

反应(Reactions):根据解读结果,要经历情绪反应

结果(Ends):一旦经历这些情绪反应,期望得到想要的结果

仍然以云南昭通彝良县人民医院150名医护人员集体放弃申领抗疫补助为例,看到新闻后,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

第一步:彝良县人民医院宣布集体放弃抗疫情补助。(所注意到的事实)

第二步:据了解,彝良县人们医院作为全县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定点医院,从1月22日起全院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截至3月11日,该医院发热患者422人,住院隔离观察38人,门诊隔离留观60人,送留验站医学隔离观察47人,累计去标本送检225人次,免费筛查卡点拦截人员579人,免费进行全血常规筛查847人次、影像筛查855人次。全院医务人员累计约1500余个工作日。(对事实进行解读)

第三步:解读之后,我们会经历的情绪反应。

  • 赞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为医护人员,在民族为难时刻,没有当逃兵,为人民守住健康的大门,值得点赞。
  • 疑惑:他们为什么会集体放弃补助,是出于自愿,还是道德绑架?

第四步:穿上白大褂,他们是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脱下白大褂,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需要担负养家糊口的责任。如果是自愿,我们钦佩,如果是遭受道德绑架,不得已放弃,我们不能容忍,因为,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利用FIRE模型聚焦事实后,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强化前面所做的努力。是什么呢?我们继续来讨论。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图片来源于马克.墨菲《用事实说话:透明化沟通的8项原则》

三、利用共情,换位思考,避免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别人

2019年9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爆发了数十场大火,迅速蔓延到整个大陆,并成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山火。

行动缓慢的考拉刚从火光冲天的丛林中逃出来,恐惧而慌张,它爬过了滚烫的马路,却又一头撞进了正在燃烧的树林

成群的袋鼠和绵阳,逃命般地离开了自己的栖息地

小袋鼠临死前都保持着求生的姿势

焦黑的动物实体推积成山,动物们不得不向人类求助……

隔着屏幕,我们仿佛能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遮天蔽日的浓烟,能体会到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们所遭受的痛苦、绝望、无助。

为什么我们没有在现场却能感知动物们的绝望无助?为什么看到别人很疼,我们也觉得疼? 为什么看到战胜病魔,重新站起来的人,我们会热泪盈眶?

因为我们把自己代入了那个场景,感觉是自己正在经历着对方经历的事情,这就是共情。美国作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凯瑟琳·柯茜在《共情的力量》中这么定义: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作出回应的能力。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共情的力量》

共情和同情不同,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绪。换言之,我们也可以把共情理解为换位思考。

正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所:

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

当我们想要求别人做到某件事、付出某种代价之前,不妨想一想:如果是我,我可以做到吗?如果我能做到,对方是否跟我拥有相同水平的认知,认同我的理念和要求?如果我做不到,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做到呢?

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共情,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呢。怎么做,《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参考。

  •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

我们来回顾一个常见的场景:

比如刚来到办公室,同事就迫不及待地问你:我新买裙子是不是很漂亮?你很大概率会回答:当然,跟你的气质很搭。即使你当时你心里正在吐槽:为什么会买这么奇怪的裙子,一点都不好看好吗!

很显然,你的同事提问的时候并没有给你留有余地,或者说,她只是想得到她想要的回答,并不在乎你的内心感受。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不同于“封闭式提问”——把谈话带到一个指定的方向上,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纳不同的、真实的回答,才是真心的对他人的看法感兴趣。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 放缓节奏

什么时候说出的话最能伤害人?愤怒的时候。父母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反复解说之后孩子仍不能理解,父母会崩溃怒吼:你怎么这么笨,这点都不会?!许多情侣在出现分歧时,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争着表达自己的愤怒委屈,最后以分手收场。

在激烈的情绪占上风时,头脑是无法进行理智思考的。共情要求我们放缓节奏,让情绪拥有一个过渡,当情绪趋于平静时,共情才得以扩展。

  • 不要匆忙做出判断

很多情况下,我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认知给某种行为贴上标签,比如朋友正在为生病的宠物猫难过,不爱猫的你这么说:不就是一只猫生病了吗?有必要这么难过吗?矫情!

但事实很可能是:这只猫是也许是朋友的重要的人送的,也许是陪朋友度过了失恋期的颓废,对朋友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只宠物,而是可以交流的朋友。

共情要求我们克服偏见和倾向性,避免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给行为做分类或总结。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 关注你身体的感受

在医院中我发现一种情况,医生正在给外伤的病人处理伤口,由于疼痛明显,病人会挣扎、哭泣,这个时候,陪人也会露出痛苦的表情,似乎正在感受到疼痛。这种现象称之为生理同步。即头脑和身体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你的心情能被生理反应所改变。

所以,想了解一个人当下的感受,不妨试着尽量准确地模仿对方的表情,然后,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为了呼应这种表情会产生什么想法或者情绪。

  • 向过去学习

昨天,表叔愤愤不平地宣布:楼下那家餐厅,以后再去不去了。原因很简单,点餐时,服务员居然先说明价格。“他就是看不起我!认为我付不起!”表叔觉得被看轻了,由此恼怒。

是真的被针对了吗,还是因为这个服务员让表叔想起了过去的某些事情?比如曾经因为贫穷被嘲讽?经过解析之后就会发现,是因为大部分人对餐厅的收费有疑问,因而服务员会做简单的解释,并不是针对谁。

对过去所遭遇的不幸进行检测,抽丝剥茧,了解对过去的冲突对现在的影响,是培养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 让故事充分展开

在《2019主持人大赛》新闻类的总决赛第二赛段中,规则是这样的:选手从现场提供的图片进行一分钟即兴论述。有意思的是,给出的图片并不完整,一分钟的即兴论述后,图片将会进行补充完整。选手邹韵的抽中图片是这样的:一位生病的老爷爷躺着,一手拿着显示“网络求助”的手机,另一端,是社会伸出的援助之手。

看到这里,我们的往往会认为:病重、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可以通过众筹平台获得社会的爱心资助。

可是接下来的完整画面却是巨大反转:老爷爷坐在轿车里,另外一只手,拿着几本房产证!

事情开始的时候,不要急着赞美或者指责对方,陪着对方走下去,让故事充分展开,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

  • 设定边界

前几天,因为工作上的分歧,我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十分低落。朋友是这么安慰我的:被批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你还有工作,很多人,因为疫情,连工作都没了。虽然我知道朋友是出于好意,但是听过之后我并没有得到安慰,因为我的失落感并不因为别人比我惨而得到改善。在那个时刻,我更想听到的是客观的分析(我有没有做错)、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后该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设定边界,即专注于当下的这一时刻,就事论事,不做过多的延伸和类比,尽量给对方客观的回应,以达到共情的互动。

以上就是表达共情的七个步骤,学会了共情,我们可以走入他人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人的感受,更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避免以高傲的姿态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自愿”放弃抗疫补助背后的反思:浅谈道德绑架


总结

尼采曾说:用来使人变得道德的一切手段,根本上说都是不道德的。我们提倡道德却不认同道德绑架,为此,我们提出了几个方法:媒体应致力于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包容的社会氛围。个人利用FIRE模型,聚焦事实,避免在不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做出片面的决定。最后利用共情,找到共通之处,避免成为道德绑架的施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