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这是焦灼大伯的第第6篇深度文章


【声明】:据人民日报称,最高检已经介入调查,具体真实细节是什么,最后法律宣判的结果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大伯从不造谣,也不传谣!本文仅就该热点事件带来的认知不适进行心理疏导,对事件本身不作评价,一切结论以官方为主。

这个,鲍毓明怎么读?

(好吧,小伙伴们,这个毓字有多少不会读的?俺也不知道,俺也不敢问!

总之现在专门作个普及,一会自觉点赞,可以吗?)

拼音是BaoYu(\\)Ming!

用两句话概括这件事:

“受害人李某,她的母亲李母在李某快14岁的时候和网友鲍毓明(副总裁,法学学霸)约见,疑似送养。后来,鲍某在李某满14岁后发生了疑似性侵事件,长达数年。案发后至今,鲍某以男女朋友名义,欲为自己申辩……”

具体细节内容可以参见南风窗和澎湃新闻。


咚咚咚!划重点:“14岁”。

相关的法律背景:

强奸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其发生性交的行为。如果和未满14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不管幼女是否同意,是否自愿,只要明知对方是幼女,还和她发生性关系,都可以定强奸罪(还有奸淫幼女的加重情节)。但如果和已满14岁的妇女(法律上已满14岁就叫妇女,未满14岁叫幼女),发生性关系,如果对方同意,就不属于强奸(属于正常性行为),除非能证明被害人是不自愿,才能定强奸罪。


事件一出,人们纷纷义愤填膺:


网友普遍观点:鲍毓明这位副总裁是不是早谋划好了, 故意等女孩满14岁,而规避强奸罪罪名?骂声无数……


后来,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疑似为鲍某洗白的“理性”观点。(是李母的卖女抛弃吗?)


瞬间,我就感到不适了。

刚开始大家不是口伐笔诛的吗?

怎么剧情瞬间反转了??

卧C,若要反转,我心理接受不了啊。

今天写这篇文章出发点就是很多人由于该事件的热炒,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认知失调现象。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如:


*气不过,鲍Yu明这个人渣必须怎样,我好想他怎样啊!!

*为什么人渣可以借助法律漏洞,为所欲为? 一点羞耻都没有吗?

*那像我这样没文化的人连犯罪的资格都没有了!?

*竟然有人为这种人渣洗白:取证难?世风日下啊!

*索性屏蔽这种新闻,眼不见为净。

……等等


心理学中这叫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什么?

“因两种或多种认知因素之间出现不一致,而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那此次事件中,这些不一致的认知因素有什么呢?主要有两个

*“恶人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纳尼,鲍某某有可能脱离法律制裁?”

(当然还有很多:.这位禽兽竟然是学霸、副总裁?忽然想起了自己过去的学霸哥哥和现公司的副总?哎呀,不敢想不敢想。)

今天只说前两个,心理学中的应对方式。

我们是怎么度过认知失调的?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延格在上个世纪就关于“认知失调”,提出了两大基本理论:

费斯延格第一理论:当个体的认知失调出现时,人们会自觉主动避开会增加这种失调的相关信息。

如图: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部分人会表现出不敢兴趣。说白了就是在这个问题的立场上站哪边都怕被结果啪啪打脸。因此,就会选择自动规避:这事,我不感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典型的规避认知的例子:


¥女朋友灵魂拷问男朋友:我和你妈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很多年长的人会逃避谈论关于性的话题。

(社会中,年轻人的想法和年长者的想法普遍不一致)

.

费斯延格第二理论:人们会倾向于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减少这种认知失调。

*1改变行为,让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

此次事件中,大家都普遍强烈希望鲍XX得到严惩。


这最后的判决结果就是概念中的“行为”。“我们希望得到严惩”是的我们“态度”。

那怎么改变这“行为”符合我们的态度,我们可不是法官,左右不了这个“行为”,因此,不少人就会到网络中去发声,想间接影响这个“行为”。

此刻就佐证了网络中的各种讨伐之声。

*2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其行为。


改变行为难,那就改变我们的态度,可以吧。

有的人心里也知道鲍某是人渣,应得到惩罚,但担忧他钻法律的空子。就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如网络中的所谓的“洗白”派,把矛盾针对到了李母的疑似卖女行为上来!

*3增加新的辩护性认知元素。


如:“正义有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不管判决结果怎么样,这句话的态度都能适用。


即使最后判决不尽如人意,相信法律也会更加完善,来填补这种犯罪的漏洞。

这种新的辩护认知元素就会让原先的不一致尽量趋于一致,以达到人们心理的平衡。

所以,在这个事件中,你是采取了哪种措施呢?

最后,做个延伸

不只是鲍某某事件让我们产生了认知失调,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举个经典的例子:

如:财富与婚恋。

我们成年后,很多人会想,同样生而为人,为什么它家那么有钱,我家那么穷,我要怎么应对或者适应?

适用费斯延格第一理论的:

自动规避炫富信息(谁朋友圈再发LV、爱马仕、豪车、马尔代夫,一律拉黑!)

劣):


适用费斯延格第二理论的:

*改变行为:我要通过婚姻找到富婆或者高富帅。

*改变态度:富婆和高富帅哪有那么好找?好吧,我们结婚不是因为物质,而是因为爱情。

*增加新的辩护:爱情也不好找?哦,那我就随缘吧!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在“鲍毓明”事件中,你认知也失调了吗?

小伙伴们,是不是世界突然豁然开朗了?


我是非著名心理学者:焦灼大伯。今天分享就到此吧。


现在深夜时间23时35分,黑眼圈又严重了,明天想吃个鸡蛋补补身体,麻烦这位大爷或者美妞翻个牌?谢谢您了。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