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近十多年来更是出台众多的扶持政策, 以实现农业、农民和农村更好地发展, 而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则是根本。为此, 以“三农”问题战略为切入点, 根据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可以通过制定出台合理政策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水平、采用多种渠道或方式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等途径, 促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农村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就农村本身而言,由于各方面的资源比较有限,农村经济、教育等发展也相对缓慢。其中,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非常多,致使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相对低下, 由此也制约农村的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是“三农”问题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相关机构就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都在不断地努力。此外, 在现代社会中,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需要的都是现代化的人才。由此可见,在三农问题的情况下,引导农村教育进行现代化发展极为必要,本文将从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意义、发展现状与瓶颈、应当采取的对策等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农村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第一,实施现代教育的意义。“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的确教育能够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塑造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可见教育十分重要。推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可以大大提高农民各方面的素质, 为“三农”问题战略夯实人才基础。在“三农”问题战略中, 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其中的战略要求之一, 而农村现代化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农村的教育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将现代知识、技术等传播到农民当中, 农民的思想则得以开拓, 这对促进农民自身的发展既具有极大的好处, 也能促进整个农村的发展。此外, 农村人口经过现代化的教育后, 结合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可以更为理性且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农村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第二,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瓶颈。目前农村教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1.我国各省份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差距比较大。在我国村教育现代化中,我国各省份或各区域之间的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差距非常大。2.农村仍然极度缺乏师资力量。虽然有关农村教师的数量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在农村教育中,教师始终是极度缺乏的, 师资力量还不能充分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增加农村教师的数量, 提升农村师资力量, 我国针对教师的聘用出台许多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在农村“三农”问题战略建设中, 农村的交通、通信、居住环境或条件等, 还未得到显着的改善, 致使农村教师的数量还远远不够。而在师资力量方面, 农村教育中的教师结构也存在落后的现象。


农村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第三,实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对策。1.制定合理的政策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实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依赖农村教育现代化,促进发展,“三农”问题也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解决与发展。2.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力量。在农村现代化教育中, 教师是其引路人, 并且教师发挥的作用是主要的。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育带入农村中, 首先需要从农村教师的结构优化入手。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鼓励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为扩充农村教师, 为农村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由此, 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农村执教, 从而优化农村现有的教师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农村教育设施设备, 逐步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


农村教育现代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