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在中國父母頭上的一座大山:從《小歡喜》看教育

中國的家庭教育始終是一個老大難,集中則表現為瘋狂的焦慮。

不僅窮人家焦慮,中產階級也焦慮……為孩子的未來操碎了心。

目前播放的影視劇《小歡喜》中將教育過程中子女與父母的矛盾表現到了極致,裡面媽媽的做法當然不可取,但是,在中國這樣的家長佔了絕大多數。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教育觀,來自一部美劇,《速成家庭》。

壓在中國父母頭上的一座大山:從《小歡喜》看教育

這部電影裡面的男女主沒有孩子,他們思慮良久後領養了三個孩子,從此就開始過上了雞飛狗跳的生活。

裡面比較出彩的是,男女主對於幾個孩子的教育。

他們不說教,他們不是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他們只是給孩子們提供所能提供的最好資源。

他們會親吻孩子,會給孩子買各種玩具,會在他們害怕的時候擁抱他們……

這些東西不花錢,但如果不傾注大量的時間和愛的話,是做不到的。

而陪伴的時間和愛,恰恰是孩子需要的。

當然也有矛盾,也有被搞到奔潰心想為什麼要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但他們自始至終不會去責備孩子,不會認為是孩子的錯,他們也都一起扛了過來。

壓在中國父母頭上的一座大山:從《小歡喜》看教育

相比較起來,《小歡喜》雖然也是一部主創團隊十分用心,劇情與演員演技也都全部到位,但其中很多東西也只是點到為止,並不深入。

可哪怕並不深入的一點兒皮毛,也是以往的影視劇中沒有探討過的。

比如父母和孩子一起坐下來聊聊青春期的性發育,結果發現孩子懂的書本知識比父母都多;爸爸方圓教育兒子要尊重女性。親密行為要經過對方同意,更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性行為的意識。

方一凡搖頭,覺得說這些為時尚早;方圓說不早了,你也該知道了。

這一點真的是很棒,在我們這樣一個“談性色變”的社會,能從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對話也實在是意想不到。

壓在中國父母頭上的一座大山:從《小歡喜》看教育

中國式傳統教育裡邊,是看不到父親給孩子道歉的。

父母是不會出錯了。

如果你認為父母有錯,那一定是你的問題。

《小歡喜》裡,季楊楊的父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鄭重其事地、不帶絲毫敷衍地給孩子道歉。

“對不起”三個字從他嘴裡說出來的時候,我跟季楊楊一樣在顫抖,實在是太少見了。

這些小細節就是讓這部劇如此出彩的原因,它讓那些以前都被父母權威所含糊不清混過去的那些對孩子的傷害得到了正視,以至於讓他們被迫去面對這些問題,從而承擔起更正與教育的責任。

這些都太難得了。

太難得了。

雖然它也許改變不了什麼,但是能夠直面這些問題,能夠去正視去更改這些問題,也是一種春風化雨般的進步不是嗎?

希望像《小歡喜》這樣的影視劇更多一些,希望中國的孩子與家長終有一天能達成和解。

壓在中國父母頭上的一座大山:從《小歡喜》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