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十大背主之徒,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从一个阵营倒向另一个阵营的人比比皆是,如徐晃张辽姜维王平法正等等等等。包括关公这样义薄云天的人也曾短暂投降过曹操。但这些人投向敌营原因不一。有良臣择主的,有形势所迫的。其中也不乏背叛旧主的小人。咱们要说的就是见利忘义或是见色忘义,全不念旧主当初对他们的好处,就为了自己的利益,翻脸忘恩,背叛旧主。而他们的背叛对旧主的危害相当大,但他们自己也没有得到好下场。

第十位 糜芳 傅士仁

糜方 傅士仁先前因为帐中遗火,被关公打了四十军棍,怀恨在心。当吕蒙偷袭荆州成功后,先是傅士仁被虞翻劝降,然后傅士仁又劝降糜芳。

傅士仁投降也就算了,一是和关公有仇,二是在西蜀估计也不是很如意。像这样的人是不会为刘备舍命的,当东吴一抛出诱人利益,投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可糜芳就不应该投降了,起码刘备是他的姐夫,太子阿斗还是他外甥。他哥哥糜竺也是在蜀任高官,他本人在西蜀也是待遇不薄。无论如何都没有背叛的理由。就算被关公当初处罚过,毕竟自己做错在先。关公没杀他,也是看了刘备的面子。可他被傅士仁一忽悠,就投降了东吴。

既然投降了东吴,就不应该再背叛东吴了。可他二人看到局势不利,又背叛了东吴,竟然又想投回西蜀。可这次,打错了算盘,被刘备给凌迟处死。在某种程度上说,糜芳也毁在傅士仁身上。

第九位 孟达

孟达和法正张松三人组团背叛刘璋。也是奇怪了,都是姓刘的,素不相识的刘备咋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刘璋对他们也不薄啊?可能刘璋平时也是不待见这样的小人,于是孟达就想另投新主,期望更大的富贵利益。

孟达既然背叛刘璋投靠刘备,按理说就该从一而终,别再背叛刘备了吧,可这人天生就是这样立场不定,从来都是为自己。他不从大局出发,不救关公,连带坑了刘封。投降了曹魏。这回应该再别背叛了吧?不,他又想着投回西蜀背反曹魏。这样的人也真是少有。有一有二没有再三再四的,这一次他作到头了,遇到了司马懿。另外要说的是,孟达密谋反魏,却被他的心腹李辅和他外甥邓贤告发,看来卖主求荣也是人以类聚,孟达外甥也遗传了他的这个基因。孟达最后被手下的申耽一枪刺死,背叛之人被手下背叛杀死,也算是报应。不过他死前也为西蜀立了一功,射死了徐晃。

第八位 张松

张松是组团背叛刘璋的始作俑者,另两人是孟达和法正。说完孟达再说张松。这里就不提法正了,法正死的早,他如果死的不早呢?还能背叛刘备吗?毛仲岗在批注三国演义时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如果法正不死,我不敢保也。就是说法正背反的几率也很大。看来啥人找啥人啊!

张松是个奇才,虽然长相丑陋,可过目成诵,口才连杨修都甘拜下风。可有这样的才干,应该好好为主效力才是,可他一门心思把刘璋的基业送人。可刘璋对他不薄啊!用刘璋的话说:"吾平日未尝薄待他,何故欲谋反!"张松先是想送曹操,被曹操一顿乱棒打出。后来和刘备串通,想夺刘璋的江山。没成想,一封书信泄露天机,被他哥哥张肃举报,被刘璋杀了全家。

第七位 杨松

杨松是张鲁手下谋士为人极贪,贪图贿赂是出了名的。可悲的是,外人都知道张松贪,可唯独张鲁不知。

诸葛亮利用杨松的贪,用贿赂策反了马超。贾诩利用杨松的贪,同样用贿赂策反了庞德。杨松收了贿赂不说,还和曹操串通,出卖了张鲁,致使张鲁失地投降。杨松还想着曹操重待他呢!结果因为卖主求荣被曹操斩首示众。

书中诗说得好:妨贤卖主逞奇功,积得金银总是空。家未荣华身受戮,令人千载笑杨松!

第六位 许攸

许攸原是袁绍的谋士,因为本身滥收财物,被审配告发,被袁绍逐出,不得已投降曹操。按理说也情有可原。可他投降后直接向曹操献出了两条绝户计。一是火烧乌巢,二是撅漳河水淹冀州。这两条绝户计直接要了袁绍的老命。

许攸作为袁绍的谋士,即使袁绍对不起他,不看别的,咋也得看在多年来袁绍养活他的情分上,不该出此绝户之计。可这样的人,一个不好,原来的百个好处就全不念了。非得致旧主于死地不可!

作为背主之徒,把旧主害死,丝毫没有愧疚不说,反而高调宣扬。俨然成了曹营的救世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这点功绩,逮谁谁说,连曹操也直呼小名。对其他人还骂骂咧咧。可你骂人倒是看看对象啊!骂谁不好,偏骂许褚这个瘟神,这不上赶着找死吗!许褚能惯着他吗?一剑就把他脑袋砍下来了。

其实,许攸出了这两个绝户计后,曹操灭了袁绍,许攸的作用就算到头了。曹操那么多的谋士,哪个不比他厉害?要是聪明的话就应该低调些,夹起尾巴苟活算了。可他非得作死,就算许褚不杀他,以后曹操也得借口杀他。

在这里,我送他一首诗:

狠心毒谋推许攸,致使袁绍一旦休。投靠曹营频夸口,许褚一怒斩其头。

第五位 蔡瑁 张允

蔡瑁张允是刘表手下,蔡瑁还是刘表的大舅哥,外甥刘琮还是刘表指定的荆州之主。刘表死后,荆州大权集中在蔡瑁之手。

当曹操攻打荆州时,大权在手的蔡瑁不思守住荆州,却和张允一门心思投降曹操,把刘表经营多年的荆州拱手送与曹操,希图换得富贵。可没想到,曹操斩草除根还是把他妹子和外甥给杀了。可饶是如此,蔡张二人还为曹操卖命。

可周瑜的一封书信最终送了二人的性命。实际上就算曹操不因为这封书信杀二人,以后也会寻找理由除掉二人。因为在一开始二人投降曹操时,曹操就说过,待事成之后,别有理会。也就是说,暂时先用蔡张二人操练水军,待平定孙权后,再处置二人。看来,卖主求荣之人,到哪都让人瞧不起。

第四位 魏延

魏延先在刘表手下,因反对蔡张二人投降曹操,他背反荆州,投靠长沙太守韩玄。等到关羽攻打长沙时,魏延杀了韩玄,投靠刘备。以至于第一次诸葛亮见了魏延,就要杀他,说他脑后有反骨,将来必反。

魏延这个人目高于顶,一般人不放在眼里,他的上司必须得能震得住他,否则他是不服气的,不定哪天就可能做出造反的事。

诸葛亮说的没错:"事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不忠不义之人,不可能一如既往地忠贞。

孔明在日,魏延不敢,等孔明一死,魏延就又显出原嘴脸来了。和杨仪闹了起来。

有人替魏延鸣不平,说魏延没反。当时魏延是没公然反判蜀国。

不过他当时想投魏,被马岱劝住。然后竟然想直接占领四川,自立为主。其实也就是反叛了。好在诸葛亮早防他了,预付锦囊计,让马岱杀了他。

第三位 吕布

别人背叛都是背叛上司、主人,而吕布则是背叛自己的干爹。两任干爹丁原董卓都被他杀死,是名符其实的干爹杀手。

吕布这个人是有奶就是娘,只要对他有利就行,什么亲情感情忠义统统都不主要,为达目的不惜杀任何人。用老百姓的话说:这样的人把心掏出来给他都交不下他。他最后被曹操所杀,也是罪有应得。

第二位 秦庆童

秦庆童乃国舅董承的家奴,因为与董承侍妾云英私通,被董承杖责四十,锁在冷房。没成想秦庆童扭断铁锁,跑到曹操处,告发董承王子服吉平等人图害曹操一事。结果董承五人全家老小七百多人,都被曹操处斩,城中官民见着无不下泪。

董承当时的错误就应该处死秦庆童,可他夫人心软求情,就饶了这个家奴,结果遗下塌天大祸。

在这些背主之徒里,秦庆童是唯一没有交代结果的人,书中没说他最后怎样了?但像这样的人因为一己之私,害死这么些人,估计想杀他的人绝不在少数。另外,曹操也可能杀他,就像杀苗泽那样。

第一位 苗泽

苗泽一事与秦庆童极其相似。

马腾与黄奎密谋杀操,不想被黄奎妻弟苗泽告发。苗泽之所以告发他姐夫,是因为他与黄奎爱妾李春香私通,他想着除掉姐夫,就能独享李春香了。可他也不想想,就算你不为你姐夫考虑,你得为你姐姐考虑考虑吧!结果可知,马腾父子遇害不说,黄奎一家老小也被处死。苗泽呢?用曹操的话说:"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把他和春香也杀了。

书中诗曰:"苗泽因私害荩臣,春香未得反伤身,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做小人。"

以上这十大背主之徒,有一半都死在曹操手,看来,即便是奸雄如曹操也瞧不上小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