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前,曹軍中就流傳這樣的疾病,以少勝多並不是巧合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這場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引起了後人許多的研究。由於知道曹軍大都不悉水性,諸葛亮和周瑜於是決定用火攻的方式。周瑜派了黃蓋前去,黃蓋假意投降,帶著數十隻裝滿了柴草的船而去。等接近曹軍時,點燃了船上的柴草,火勢借東風向曹軍燒去,使不悉水性的曹軍死傷無數。


赤壁之戰前,曹軍中就流傳這樣的疾病,以少勝多並不是巧合


現在看來,認為曹軍遭遇火攻是赤壁失敗的主要原因,但《三國志》對赤壁之戰卻有另外一種說法,曹軍敗兵在先,然後船隻才被燒的,而不是因為船隻被燒而敗。那麼曹軍兵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三國志》中寫道,導致曹軍兵敗的是一場瘟疫,這種瘟疫便是血吸蟲病。


赤壁之戰前,曹軍中就流傳這樣的疾病,以少勝多並不是巧合


血吸蟲病從很早之前就有,只有在中國南方才有,秋季是血吸蟲病的高發期,曹操正好開始訓練水兵,感染血吸蟲病的士兵逐漸增多。而血吸蟲病有一個月的潛伏期,赤壁之戰是在秋末冬初的時候開戰的,士兵們的病便開始全面發作,曹軍如何還能全心應戰?


赤壁之戰前,曹軍中就流傳這樣的疾病,以少勝多並不是巧合


曹軍的將士都是北方人,沒有感染過這種疾病,也沒有任何免疫力和抵抗力。可吳蜀聯軍基本都是在長江流域一帶活動,熟悉水性,對血吸蟲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這種病對他們是沒有影響的。


赤壁之戰前,曹軍中就流傳這樣的疾病,以少勝多並不是巧合


血吸蟲病的說法雖然有些依據,但也存有爭議。但曹操赤壁兵敗都是無可厚非的,赤壁之戰的意義不可忽視,這一戰奠定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