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一個大雷從天降

財經媒體B對林奇的事頗有興趣,無奈上頭編輯認為割韭菜、買豪宅難登大雅之新聞殿堂。於是,只能由我把和B媒體之間的聊天內容整理發表於此,作為對其辛勤工作的安慰。

銀:沒有。不可否認他們很有影響力,單林奇的號,我好友裡就有七十多人關注。

B媒體:既然不太關注,那為什麼會突然寫這樣一篇文章?

銀:很早就聽說過他們的事,他們還一文不名時。週一,我碰巧看到說林奇沽名釣譽的文章,他們沒寫到最實質的,我就寫了。

B媒體:您在《千》裡說,他們的聆澤穩健一號、二號、聆澤穩健寧專投其實的都是滬深300指數基金,這個事情您有確鑿的證據嗎?

銀:顯然我沒有,所以林奇本人看了文章向騰訊投訴我“用大量主觀臆測的手法、博眼球,惡意汙衊本人和本公司名譽。”

B媒體:那您這種判斷是否缺乏了嚴謹,或者應該只是提出這種可能性?

銀:這種東西,一眼就能看出來。林奇做這事有前科。

B媒體:前科指的是?

銀:林奇幾個2017年就想做私募發產品,到後來二手收了上海聆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個基金殼,通過聆澤投資備案發行第一個產品已經是2019年。

B媒體:我記得林奇說過,他們2018年的業績非常好,那時候他們還沒發產品?

銀:是通過另一傢俬募基金走了個通道,他們那時的財力可能還支撐不了一傢俬募。

B媒體:那所謂非常好的業績是真實的嗎?

銀:他們對投資人說自己是價值投資,幾個人分別負責大局觀、題材跟蹤還有風控。實際上,他們把那會兒募來的錢都投到了幻方的一個產品。

B媒體:是那個做量化很有名的百億私募幻方?

銀:江湖稱量化四大天王。2018年是股票非常難做的一年,林奇的運氣也真是好,幻方加上自己產品兩重管理費和超額業績報酬扣下來,投資人居然還有20%的收益。

B媒體:您覺得這種做法是很有問題的?

銀:也就是欺世盜名盤剝投資人吧,比什麼演唱會基金一把投到關聯殼公司把錢全捲走要好些。

B媒體:可以理解成打擦邊球?

銀:這幾天看林奇把自己公眾號的文全刪了,他原來幾乎在每一篇下都要宣傳自己產品,我想他可能意識到了合規的問題。趨勢交易的奶爸主要是賣課的,文章都還在。然後,他們把私募排排網上業績差的產品也刪了。

B媒體:對普通投資者購買私募基金產品,您有什麼建議?

銀:國內私募基金魚龍混雜,普通投資者實在太難識別。有好的私募基金存在,一些基金經理也兢兢業業在打理資產。但是,忽悠和欺詐仍然非常普遍,選一個好的私募基金比選一個牛股難度更大。這段話是從趨勢交易的奶爸公眾號裡截的,可惜他是用來忽悠而不是懺悔的。

B媒體:所以您是要揭露這種影響甚至破壞行業生態的現象?

銀:劣幣驅逐良幣,各行各業都是這樣。我無意做什麼正義之士,只是恰好我討厭的人都是些下三濫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