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在历史乃至于如今,很多人都会把明王朝灭亡的锅扔给当时的万历皇帝,

因为万历皇帝的20年怠政以及耗费巨资的万历三大征,使得明王朝极大的损耗了国力,致使明末崇祯无力对抗满清,为后面明王朝灭亡埋下了隐患。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这些都是很多人的共识,诚然,明王朝的万历三大征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明王朝当时的国力,但其实也没有大家所认为的对于明王朝有着伤筋动骨的影响,远远不及后面明崇祯对抗满清所花费的那般多。按照当时万历年间的财政实力来看,应付这几场战争还是绰绰有余的。

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

宁夏是明代边陲九个军事重镇之一,主要是防御蒙古族人。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原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在哱拜在其儿子哱承恩、义子哱云等人的协助下,发动了叛乱。期间连续攻陷中卫、广武、灵州、玉泉营等城池后,又相继得到蒙古部落的支持,使得叛军活动愈演愈烈,明王朝震动。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随后明王朝神宗皇帝命大将李如松、麻贵、叶梦熊等人率兵叛乱。同年九月,明王朝军队率先击溃蒙古部落,叛军哱拜失去外援,其驻地宁夏城被重重包围。最后在明王朝军队的英勇作战下,终于攻破宁夏城池,李如松攻入城内,哱拜兵败自杀,其余人等被擒,至此,宁夏之役结束,哱拜之乱平息。

根据明史记载:“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又卷百二十三《王德完传》:“近岁宁夏用兵,费百八十余万;朝鲜之役,七百八十余万;播州之役,二百余万”。

据此可以粗略统计出这八年间国家的军事开支高达1160余万两白银。

万历三大征播州之乱:

公元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起兵叛乱。起初明王朝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并未采取其他有力对策,而且期间杨应龙本人也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而后又在极短的时间内,杨应龙攻陷四川、贵州以及湖广的大部分地区,搜戮居民,奸淫掳掠。神宗皇帝大怒,派遣大将李化龙、麻贵等人前往叛乱。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在公元1600年,在李化龙的有利指挥下,明王朝大军分为八路进发,各路明军作战勇猛势如破竹,各地叛军被击溃。而后同年三月,明王朝军队包围李应龙驻地海龙囤,六月城破杨应龙自杀其余人等被斩,自此,播州之乱平定。

明朝虽然赢得了播州之战,然而却也付出不少代价,据统计明朝一共派出20多万人出征,是万历三大征中消耗最大的一次。

万历三大征朝鲜战争:


公元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境内实力,为了有效分封各实力领土,丰臣秀吉把目光放向了海外,准备攻打朝鲜以获取领土和资源。随后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一路过关斩将进逼王京(今首尔)。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而后又迅速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沦陷七道。朝鲜沦陷在既,随后应朝鲜之邀请,明王朝派遣军队应援,然而面对丰臣秀吉十数万军队,明王朝援军因兵力弱和地理不熟,导致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

而后,明神宗再次派遣大将李如松、宋应昌等将领集四万兵马赴朝前去救援,第二年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李如松险些阵亡。双方交战互有胜负,期间公元1595年双方议和,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结束。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公元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率军来袭,朝鲜请求支援,明王朝应允。明神宗以邢玠为蓟辽总督,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双方交战仍然互有胜负,直到公元1598年,日本掌权者丰臣秀吉意外死亡,日军撤军,明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才战败。

不否认万历三大征损耗了明王朝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据明史记载,三场大战共花费了明王朝1160余万两白银。但也并没有让明王朝达到国库空虚的地步,只是有所损耗而已。而明末崇祯与满清的多年战事才叫花费巨大。

在崇祯十年,仅仅为了满足杨嗣昌的战略意图。明王朝下令征收剿饷就高达280万两白银。随后,杨嗣昌又提出让各地自行练兵,由当时一贫如洗的朝廷补贴一部分费用。而当时为了支付这笔练兵的军饷,明朝又再次加税,称之为“练饷”。而剿饷和练饷就一共前后耗费了明朝730万两白银。事实上,万历朝每年在辽东投入的军费还不止这520万两。

万历三大征对明朝灭亡有这么大影响?其实规模远不如明末对付满清

而且在万历四十六年到天启元年仅三年不到的时间里,明王朝以辽饷为名发放的军费就高达2000万两,年均支出军费超过660万两,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天启六年(1626)和天启七年(1627)两年时间里,袁崇焕经略辽东,在不计算当时皇室内帑和拆借挪用等各项杂项的前提下来算,

仅仅是辽饷摊派就高达550万两左右。如果算上其他款项,总额起码在600万两以上。

据不完整的统计,明末用于后金战事的损耗高达6000余万两白银,与之前万历三大征的费用相比,完全是没有可比性。而且万历神宗面对的是同时三场战争,但前后都打赢了,而且损耗也只不过是明崇祯的六分之一。

加上万历三大征的军费支出都是由内拨发,直到公元1600年战争结束时,国库还有白银存余,对于明王朝的财政并没有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万历三大征并没有像大家所熟知的那样国库损耗严重甚至透支。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