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各位朋友們,晚上好。今天為大家送上一首左小祖咒演繹版的《烏蘭巴托的夜》。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左小祖咒,本名吳紅巾,內地獨立音樂人,嗓音和唱法都比較有特色。他的歌,喜歡的人視若珍寶,嫌惡的人棄之如敝屣。我沒有聽過他的所有作品,但僅就聽過的幾首來說,我一次聽覺得,還可以這樣唱歌?真是有意思。

可以說,能把一首歌唱成平得像一條直線,好像你感受不到起伏和那些高低迴轉,但聽完又覺得嗯,其實還挺動人。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這首《烏蘭巴托的夜》,本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原創發行於1985年,由兩位蒙古人填詞作曲(桑得扎布 曲,普日佈道爾吉 詞),本名是“烏蘭巴特林屋德西”。“烏蘭巴托”是蒙古國(外蒙古)的首都,“屋德西”是夜晚的意思。原本這首歌是比較偏向愉悅地表達對烏蘭巴托夜晚寧靜的喜愛,以及對未來的憧憬。

這首《烏蘭巴托的夜》被很多音樂人用不同的曲調演繹過很多次,比如譚維維、比如杭蓋等等,譚維維版的其實很華麗,唱功也不錯,而且有高低起伏。但我其實還更喜歡左小祖咒這版,雖然有點像絮絮叨叨,嘟嘟囔囔的。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左小祖咒唱的這版《烏蘭巴托的夜》,是後來由賈樟柯和他共同填詞的。最早出現在賈導《世界》這部電影裡,後來被收錄在左小《美國 The U.S.A》這張專輯裡。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穿越曠野的風啊

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訴你

我醉了酒

飄向遠方的雲啊

慢些走

我用奔跑告訴你

我不回頭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可以說,烏蘭巴托的夜,真是非常適合這部電影了。《世界》主要聚焦在一個高度濃縮了“世界”的北京世界公園裡,裡面的人可以上一秒還在“印度上空”,下一秒就路過“凱旋門”隔岸看到“大笨鐘”。

這裡面的人從五湖四海來,每天的演出都是一樣的,每天都是這個“世界”,甚至會在這裡意外地終結生命。每天的工作都是重複,他們想透過望遠鏡看到園子外的遠方,想走出這個“世界”卻最終只還是回來。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片子裡第一次出現“烏蘭巴托”是女主小桃去車站送別前男友登上去烏蘭巴托的那趟列車。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第二次是小桃和俄羅斯朋友在酒館裡看著電視裡播出的“烏蘭巴托天氣預報”,俄羅斯長腿妹子用俄語訴說她妹妹遠嫁烏蘭巴托,再也沒有回來過,她想賺很多錢趕緊去看她。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第三次是在夜晚回園的板兒車上,配合著匆匆而過的景色,小桃唱著俄羅斯姑娘在散夥飯上教給她的那首《烏蘭巴托的夜》。

穿越曠野的風啊

慢些走

我用沉默告訴你

我醉了酒

飄向遠方的雲啊

慢些走

《烏蘭巴托的夜》結合著這部電影似乎能更讓人覺得淋漓盡致。“烏蘭巴托的夜”是眾人對遠方的想象,對真正“國外”的期待。片子裡的女性角色們都太渴望能夠擺脫這樣的每日重複了,太渴望去遠處看看了。好像只要一提到“烏蘭巴托”,就已經早都飛到遠方去了,那有自有,有不重複的景色,是真正的國外。

遊蕩異鄉的人啊

在哪裡

我的肚子開始痛

你可知道

左小祖咒的《烏蘭巴托的夜》,裡面融合了蒙古族的呼麥,在曲調上更平和,起落不大。配合左小的嗓音和唱法,可以說非常催眠了,好像就是一個人在絮絮叨叨地和你說著他的心事。“我的肚子開始痛,你可知道”,配合上電影裡小桃在車站送別前男友獨自登上北上的列車,甚至沒來得及好好道個別,說個“再見”。再想想小桃和安娜在板兒車上一起吹的冷風,大概才能體會這樣的歌詞所表達的情感。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北京有幾趟列車是國際列車。年幼時,每次跟著父母大包小包(有時還要帶上板凳)進入擁擠的北京站(現在還是一樣的無序和擁擠XD),我記得那個時候在一層左手?(記不清了)會有一個指示牌,上面赫然寫著類似“國際列車檢票”或者“去往莫斯科”之類的,我每次看到都會和父母講,“你看,有到莫斯科的火車,我想坐這趟”。在那個時候,甚至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莫斯科”和那些指示著“國際列車”方向的標牌,就是我心裡的“遠方”,和我對“遠方”的渴望,就是那種好像多看一眼都能多一點滿足,多說一遍“我想坐這趟火車”就能真的坐上它去遠方,可它就一直都在那兒。

過了那麼多年,再去北京站,我甚至有點慶幸,拍拍胸口告訴自己,你看幸好這些車都還在。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我和加菲約定,等再次相聚我們就一起坐著K19去烏蘭巴托,去看看那兒的夜,讓風吞掉名字和憂愁。

晚安曲 | 沒到過的烏蘭巴托和想象的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