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念,如何區分妄念?

魔力yht




真妄本一體,無真不起妄。鏡體是真如,方有顯影之用。虛花亂人眼,乃是鏡體之功。真如是恆久之性,妄念為生滅之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能見諸相非相,乃是辨真知妄之方便法,即是知真知妄之覺明。覺即了,不可執丶不可除。萬法唯一真實,執著即是妄想。三藏十二部經丶咒語真言丶阿彌陀佛,皆是以毒攻毒,以妄知妄的方便,警世鍾丶度人船,工具而已。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念念遷流,生滅不斷者,非妄而何?"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

分別虛妄,即是虛妄。


真空妙有無量壽


記得十二歲那年,我隨師傅學習,師傅對我說過:“你若不斷了妄念啊,就是拿自個往火上烤。”

我當時聽了沒什麼感覺,如今想來振聾發聵。

妄念是什麼?就是一切揮之不去的,需要依賴外界刺激才能滿足的念想。

我的妄念一直很多,做事情時總想著得到外界的認可。學習不是為了增長知識,而是為了得到師長誇獎;寫文章不是為了載道言志,而是為了得到美女點贊;找工作不是為了自已理想,而是為了得到同輩欣羨的目光。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向外求;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妄念中轉。

所以“莫向外求”,是這些年來我提醒自己次數最多的一句話。

金庸先生說:“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我想,我們人若能真正做到“莫向外求”,那麼放眼望去便會知道,山崗還是那個山崗,大江還是那條大江,事實上,誰也沒有多一分,誰也沒有少一毫。我們還會瞬間明白,自己從前對外界的種種依賴,種種念想,種種不甘,竟是如此的荒誕。

薩特說:“他人即地獄”,他人為什麼能成為地獄呢?不是因為他人有多壞,而是因為我們對他人太依賴。因依賴而生妄念,因妄念而造地獄,因地獄而生種種苦。凡人不識煩惱真相,所以永墮地獄,無有出期。我們定眼細看便會發現,所謂的地獄不過是妄念的具象化而已。

自從明白這點後,我便一步步嘗試抱著明澈的心態去處世做人,現在雖然未能完全達到金庸先生所說的“無念”境界,但也在“無念”的旁邊了。

起碼,當寫下這個答案的時候,我並不是想著能獲得旁人多少個贊,而是想著如何能幫到那些曾經和我一樣妄念深重的眾生。



恆道閣主講命理


一切念都是妄念,都是從“心”體生起的妙用。即使是一念不生,也是又著一念。

在《楞嚴經》中,佛陀明確的指出,“見真重蒙一層塵”,“妄真同二真”,即使證到了“人我空”、“法我空”也是落入偏空涅槃的境界。

這種境界雖然可以除一分滅相無明,而超越六道輪迴,但是還有“四十一無明”沒有破,由分段生死轉為變異生死,也就是煩惱,始終伴隨著他,從而得不到真正佛境意義上的“自在”!

達摩祖師在《血脈論》中,講到“真如就是浮華妄想的凝結”這句話與佛陀在《楞嚴經》中講到的觀點如出一轍,“真妄一體”。

真與妄如同手心與手背,浪花與大海;我們要明白,虛妄的當下就是真如!世上沒有一個絕對的真如,等著你去修,去證,去得,去受!

《心經》中也講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句經文可以方便地理解為“真就是妄,妄就是真”。六祖惠能大師被稱為東方如來,他在《壇經》中講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也就是說世間就是一念清淨自性的展現,明靈不昧,本自具足,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清淨自性(真如)就是世間,就是六道輪迴!

佛陀在《楞嚴經》卷三,把四大、五蘊、六入、七科,十二處處,十八界,統統會相歸性,歸為“本如來藏,妙真如性”。也就是在說 : 四大、五蘊、六入……十八界,整個宇宙,一切的萬法萬相,萬事萬物,時間、空間,智慧無明……等等,就是“真如自性”的具體展現,就是如來藏。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佛陀告訴我們“知妄即真”,如果你非要盲修瞎練,又犯了“欲令復真,真已非真”的錯誤!

當你知道了虛妄是什麼東西變現而來的時候,一切虛妄都是“真如”!就在眼前,就是當下!也叫“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當你知道“妄”的時候,妄也就是真了,悟無咎!





今令我見


“妄”是相對於“真”而言的,謂之妄。若言妄者,必須知真。什麼是“真”?真者,是常、是不動、是不生也不滅、是不來也不去……“妄”者:是非常、是有生也有滅、是有來也有去、是有動也有靜……念者,細想謂之念。什麼叫妄念?一切有情眾生之能見、能聞、能知、能覺的一切意根、意思心,心之有起,皆謂之妄念,都叫妄念。什麼是真念?離見聞覺知的那個,能生起妄念的那個心,叫真念。(若人問,真心有念乎?答他:若真心無念,如何了眾生心行?)古往今來,多少修行人誤將妄心作真心,誤將“恆審思量”的末那心,作為真心;誤將“了境為性相”的前六識心,在一念不生的情況下謂作真心,(一念不生是做不到的,在理上講,一個是恆轉如瀑流,一個是恆審又思量,二者同時同處,焉得無念?在事上講,知你那時一念不生的心,就是妄心。)這個叫作:墮在了自性見的外道。祖師有言:“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想到一個公案,梁山緣觀?弟子問師:家賊難防時如何?師曰:識得不為冤。問師:識得後如何?識曰:貶到無生國裡去!問師:莫是在那裡安身立命嗎?師曰:死水不藏龍!問師:如何是活水龍?師曰:興風不起浪!問師:傾湫倒嶽時如何?時曰:莫教溼了老僧袈裟!”參參看,此一公案都說了些什麼道理?


阿那個老頭


《楞嚴經》中,佛對修小乘的尊者和羅漢說: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地藏經》中,地藏菩薩說: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青澀的小青蛙


        3、人若無心,性定,自然得道。怎樣無心?不因得而喜,不以失而憂,喜憂不在我心頭,自然無心。順其自然的去明辨是非,做到是非分明、有愛有恨、敢作敢當,不放在心上,就是“無心”的齊天大聖。以實際行動來踐行“以正法興旺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這句話,就是“無心”的鬥戰勝佛乘願再來。

        揭露謗道毀法的魔王的真面目,因為他敗壞讓我們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我們理所當然的應該去打擊害人慧命的罪犯、讓大家引以為戒、防微杜漸,同時開示“不二正法”度人迴天,並不覺的自己是在施無畏、替天行道、弘揚正法,就是把這些該做的、要做的當成“盡責任與義務而”不放在心上,就是“無心”,就是“無為”,就是“清靜無為”。

        做到了“身在紅塵不染塵、出淤泥而不染”,就是“清靜無為”。遠離紅塵,住到了山上的寺院道觀,不但不是“清靜無為”,而是淪為了與禽獸為伍的行屍走肉。


泰山法勇


一切念都是妄念。唯有不思善不思惡,

無念為念,念即無念,才是正念。正

念無念。


廣法居士


除了所專注的空境,其餘的念頭都是妄念


水過重山


很簡單,讓你心平靜和的是正念,讓你心起忐忑的就是妄念嘍,如果說會產生什麼報應那就是順天和逆天的區別,疾病,筋骨或者內臟之疾,若你念念恐之,則多甚,若心平相對,則萬全康愈,就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