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01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

是財富嗎?

我們焦慮的是,人生無常,一旦離去,財富是不是能代替我們,照顧孩子。


作為普通上班族的我們,就算一生竭盡所能,能留給孩子的財富數量,也不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關鍵是,即使這樣,這些數字就夠嗎,如果不夠,那多少,怎麼才算夠?

這可能是誰也無法回答的問題。

當然,如果留下財富就可以,事情反而還好辦了。

畢竟,財富至少可以量化,可以成為被評價和炫耀的數字。

塞繆爾·斯邁爾斯曾說:“財富掌握在意志薄弱缺乏自制缺乏理性的人手中,就可能會成為一種誘惑和一個陷阱。”

說明財富可能會讓孩子感謝我們一時,卻不一定會感謝我們一世。

畢竟,他的人生,僅有數字,還不夠,還需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

所以,只有財富,不夠。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我一直在想,父母的愛,究竟用什麼來表達,才最理想。

畢竟愛太抽象而空洞,並且不具有操作性,

我們既不希望孩子為生計而勞苦,更不希望孩子因為衣食無憂而碌碌。

如書中所言,我們希望能培育出這樣的孩子,”懂得感恩、善良和尊貴“。

那怎麼才能做得到,

不如將愛,具化成一些方法,能讓孩子一輩子獲益的方法。

有了方法,無論是”學習方法、思考方法、還是處理人情世故的方法“”能讓孩子更加輕鬆、心理素質更好、快樂也更多“。

這豈不比財富,更有價值。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02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觀察別人的方法

養育孩子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專業的工作,但是很多家長還沒有學習任何知識,沒有經過任何培訓,就匆匆忙忙上崗了。

想一想,是不是這樣,我們為人父母,都是頭一遭,即使有了二胎,也只是印證一胎一些做法的正確與否,給了自己一次糾錯的機會,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仍然不專業。

站在統計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抽樣比例,太低了。

為什麼歷史上留下的崔璨名人那麼少?

因為成功實在太難了,無論對父母,還是對孩子而言。

那我們為什麼不找找身邊那些成功的例子,

為什麼我們不多看看別人的經驗,保留好的留給自己,摒棄不好的置之不理。

努力幫助孩子認知自己,提高自己,才是我們父母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成功並不一定能複製,但成功的軌跡,似乎仍然可以捕捉。

為了印證這個觀點,書中還寫了一個美國女僕注意觀察有錢人是怎麼辦事的,並且依照他們的辦事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幾個孩子,從成功的人身上學到了他們“辦事”的方法,培育出的五個子女個個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所以向成功人士學習,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學習他們對待事物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以之用在我們自己孩子身上,即使不一定能成功,但離得教育失敗,總歸會遠一些。

果真如此,我們還等什麼。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03最終,我們想要什麼

胡廷楣曾經說過:“人生最本質的財富,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一座巨大的礦藏,只要開發,就能有無窮的潛力。也只有開發,你的一切才能顯現出來,才能熊熊燃燒起來,才能閃出光彩來。”

我感動於書中,關於孩子微笑的描寫。

以至於看完以後,我回到房間,看著已經熟睡許久的孩子,

看著他微微上揚的嘴角,呼吸之間,可愛而恬靜。

想想,我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就是為了,

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愛笑的人,

成為一個會處理問題,任何壞事都能變成好事,

成為一個心智健康的人。

即使我們老去,他也能夠笑著面對這個世界。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寫到這,我深吸了一口氣,

你看,歸根到底,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還是因為太愛孩子。

只不過在這之前,我們愛,但不是很會愛,

當我們明白,對孩子來說,什麼是愛,怎麼愛,愛的目的是什麼。

這就足夠了。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至於書中提到的諸多方法,可以吸收借鑑,

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慢慢滲透,慢慢研究,慢慢施行,

總體來說,只要開始,就不算太晚。

潛移默化之間,未嘗不是我們家長,再一次長大的過程。

人生如此奇妙,之前未經歷過的,因為孩子,而重新嘗試。

與其說我們為孩子付出一切,

不如說要感謝孩子,給了我們重來一次的機會。

父母到底應該留給孩子什麼?——讀《最好的方法給孩子》有感一

孩子,

我們共勉,

為未來,畫一幅有你有我有歡笑的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