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留學進修時尚專業?日本的時尚管理專業你瞭解過嗎?

如今培養時尚管理人員,通過提供具有挑戰性的課程來滿足新一代時尚行業管理者的需求,結合高質量的教學和學術支持以及時尚界的直接投入已經成為了日本時尚行業內的重要課題之一。

我非科班出身,這次坐莊我是以學生的身份和大家分享我的所見所聞。日本的時尚教育方面和時尚行業就職前景上和我國的相同點和明顯差異,以及可能存在的機遇與挑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日本時尚行業就業和求學有效的參考信息。


冷芸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於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不代表冷芸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時尚圈,請加微信L_yt119,並務必註明“冷芸時尚圈+姓名+入群理由”,並說明入群希望得到的收穫本群只關注時尚行業內容,嚴禁發送廣告、低俗、社會、政治等不相關內容。違者將被退群及拉黑。


討論提綱


一、中日時尚課程與學校的不同


二、中日就職環境的不同


三、機遇與挑戰


四、從以上基礎來看,中國和日本時尚行業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五、中日時尚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及就業前景


六、其他


莊主簡介


莊主介紹:

Viola-東京-學生,畢業於國內藝術院校的主持與播音專業,大學期間曾在某購物頻道實習。2014年畢業後進入日企服裝公司恩瓦德ONWARD,擔任日本買手店上海分店的店長助理。16年店鋪撤出中國大陸地區,轉職進入上海塔那那貿易有限公司擔任經理助理,該公司為製造商並設立自有品牌,同時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營業。


在上海時曾連續3年擔任非營利組織MSC海洋管理委員會(1996年由聯合利華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共同發起)志願者,曾代表中國區志願者在北京做"守望深藍"的可持續發展作公眾演講。現留學日本,於日本文化時尚大學院大學攻讀時尚經營管理專攻碩士。


一、中日時尚課程與學校的不同


Q:大家知道日本時尚行業的工作者大多都是從專門學校畢業的嗎?


A1:不是很清楚,山本耀司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A2:據我所知,他其實並不是專門學校畢業。


在日本,專門學校是指用來培養專門一種技術而設立的學校,重點在於技術類的應用。類似於國內的高職和大專,學生畢業學校會推薦企業就業,日本本土學生就職率高(學歷文憑中國不認可)。


專門學校畢業的學生有優勢和四年制綜合大學畢業的學生一起競爭。拿時尚專業來舉例子,課程有2年制、4年制可以選擇,學生在畢業後可以拿到專門士和高度專門士的資格證書。


可以說專門學校就是為了讓畢業生走向社會而生的。在專門學校裡,設計科一年級的課程內容是基礎,一般到2年級時優秀的學生就可以做出成套作品。2年專門士課程,以及等同於大學學歷的4年高度專門士課程。


想留學進修時尚專業?日本的時尚管理專業你瞭解過嗎?

(圖片源於pexels.com)


就我的就讀經驗來講,在中國和日本的時尚教育有兩點不同。


(1)學校設置


日本是沒有大學設有服裝設計課程的,一所都沒有,哪怕是藝術學院的王牌,如東京工藝大學。這所工業設計名校,它設有設計課但沒有服裝設計課程。日本的設計師都是就讀於專門學校,有條件的可以繼續留學深造。


(2)課程設置


首先是流通科。第一年學習的是面料和服裝基礎知識。東京某些專門學校也會要求流通科學生學習一年服裝製作。第二年進入自選,比如造型搭配,比如偏市場等。第三年為實習。

其次再來看一下我就讀的大學院的課程設置。主要分為三大類:


1.時尚與生產科目:生產線、素材、造型搭配、供應鏈管理、生產線管理等。

2.管理:統計、會計、活動策劃與展示、市場營銷、銷售戰略等。

3.具體項目:設定主題、調查研究、成果展示等。課程90%是日語教學,10%是英語教學。大學院人數比專門學校人數少,但留學生比例比專門學校高。


因此,日本學生一般在專業性較強,注重就職實踐的專門學校完成學業後,專注於畢業後的就職。日本本土學生在專門學校畢業後就職率較高,對升學考研等意願沒有國內強烈。


很多人對於這一問題很容易產生混淆:“日本文化時尚大學院大學和日本文化服裝學院是同一所大學嗎?”其中,日本文化服裝學院是專門學校,就是剛才說的類似國內的高職和大專。日本文化時尚大學院大學是大學院,全日本僅一家。


日本大學院為修士課程,相當於國內碩士但它們同屬於一個集團,都是私立學校。


二、中日就職環境的不同


日本大學生是如何找工作的?和中國不同,日本大學生的就職活動開始得很早。本科生往往從大三就進入了準備期,暑假參加各種實習為了積累經驗、經常上學校的就職課、聯繫本校畢業的前輩請教就職經驗、買各種參考書籍瞭解就職信息和準備筆試等。但留學生在日本能否順利就職,還取決於所學專業。


目前,時尚行業的留學生如果想留在日本工作,難度通常很大。在日本好的專門學校就職率通常可達98%以上,有時甚至會達到100%的。日本專門學校有畢業生去向登記表,日本專門學校的高就業率同時也吸引著大量日本學生入讀。


與此同時在日本專門學校裡日本人學費跟留學生不一樣,一般都比留學生的學費要高,一年專門學校的學費可以讀普通2年大學,因為專門學校的教學設施比普通大學的要好。


對比之下國內用第三方作為就業率統計,數據有時可能會被誇大。但日本的就職率只是日本學生的數據,留學生不會被算在這個數據裡,因為在學校推薦企業的時候也需要考慮簽證問題,而在日本是沒有設計師這個簽證的,所以留學生在日本從事時尚行業很難。


在日本現有政策下,外國人就職要嚴格注意專業是否對口以及所從事職業能否獲得日本工作簽證。這一點不光是企業錄用與否的問題,而是日本的國家政策。給offer的公司需要去說服入管局,說明你就職的必要性,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種困境目前也出現了轉機。


據中國時尚網《年輕設計師們,日本想歡迎你們前來就業》的報道:“面對老齡化加重與人口負增長的現實,日本政府如今希望放寬外國人才招聘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但是想要在日本時尚業工作,現實障礙是否大於機遇?日本想要在10年內打造以表參道、涉谷、銀座為首的亞洲時尚街區,以此來提高國際時尚競爭力,對於我們有什麼影響和機遇?”


可見,日本本土需要人才,特別是行業人才和國際人才。目前日本時尚行業也有了開放態度,希望可以有新鮮血液,能夠吸引外國設計師和時尚從業人員來到日本。因此,我想時尚行業的留學生未來在日本就職的機率將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時尚專業人員想在日本就職,首先需要掌握好日語,同時,如果所學專業與職位不符也可能會有被拒籤的風險。


三、機遇與挑戰


Q:對於時尚行業,你們覺得外國人想來中國工作容易嗎?


A1:第一點,這個外國人得了解中國。


A2:不太清楚中國時尚行業是否接納外國人就職,但是我以前在中國外企工作時外國人基本上都是管理人員。


A3:我們公司的外國人都是在校留學生的身份,而且外企相對佔有優勢。


在中國市場中,外國人在中國企業就職多數情況下佔有一定優勢,在日本是否同樣如此?在日本,門店實習在有志向去某公司的學生眼裡,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這是和我國就業不同的地方——靠零工積攢行業經驗。在日本的門店實習期,身份是學生,簽證是留學;就業之後身份轉為社員,簽證是勞務。


在日本工作文化之下,大公司的就職制度是:首先先進公司,其次和是同期畢業生一起研修,2年後再根據員工情況分配專門崗位。並且日本信息比較透明,求職網站上就能看見企業各種分佈如錄用學校、人數、男女比例等(說明流程,歷年可視化)。日本在行業情報方面做得不錯,比國內要完善很多。


還有各種的就職活動,如各種行業協會的網站、學校就職支援、具體行業就職支援網站、業內民間分享會體驗會等。網站上就可以報名各種業內活動,行業新人或者有意向的學生也可以參加體驗,想要轉職也可以和轉職網站上的專業人士交流。


在日本“就業”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並且有專門提供就業培訓的機構。舉個例子,比如會有人想了解買手這個行業是什麼樣的,正好有一個活動是針對這方面,如果想了解買手行業就可以和真正的行業人士一起交流。當然報名是有條件限制的,比如要求是服裝學校學生、相關行業人員才可以參加等。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日本不得不打開企業的大門,吸收外國人就職,這給更多的留學生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存在挑戰。機遇在於,在員工招聘問題上,如果是外國消費者必到的百貨公司,員工擁有外國視角極為重要。


招聘方希望聘請外國人來了解哪些品牌是外國消費者會喜愛的,因此必須要擴大對更多外國市場情況的瞭解。換句話說,如果外國人扮演的是合作角色,能幫助日本企業拉近與國際市場以及消費者之間的諸多差距,會有更大可能在日本成功申請到工作。


而挑戰則在於從壓力層面來看,需要你對日本市場有深刻了解並能以日本消費者的角度思考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這對年輕的“外人”畢業生來說要求絕對不低。在設計或生產等創意層面,出於與製造商、與公司溝通的需要,沒有學過日文就無法完成工作,除非你是特別有才或是有獨特的能力和技術。


另外很殘酷的一點,是日本公司獨特的晉升制度。日本公司有內部晉升的傳統,這點也會造成障礙,在高級職位上或許會減少向外招聘人才的可能。


比如在日本知名的BEAMS這樣的時尚公司,員工在被設計團隊聘用前通常要在門店工作滿三到四年,但這在現行移民政策框架內幾乎是不可能的,外國員工的職位必須在申請時就得是‘設計師’,這在日本時尚界是不現實的。正如我們上文所說,日本時尚行業也在努力爭取把簽證的範圍擴大。


日本不得不面對現在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不斷下降、全國範圍內勞動力短缺,日本面臨的就職壓力越來越大的現實,也不得不從其它地方開始引入更多的工作者。


不僅是工作者,時尚行業也希望吸引國外賣家來日本開店。在日本,表參道,原宿等主要的商業聚集區也打開大門,積極歡迎商家入駐,一起打造亞洲第一時尚街區,從而推動日本本土經濟發展。


四、從以上基礎來看,中國和日本時尚行業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Q:中國和日本時尚行業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A1:少不了創新型人才吧,科技發展太快了。


A2:除了母語,至少再掌握兩種語言。


A3 :時尚行業也需要讀懂各種行業資訊、數據分析。


我在日本富士通做人工智能的一位中國朋友說,他對時尚這塊有自己的興趣,所以他做個可以在門店推算你手上拿的衣服和店裡的哪個品最好搭的這麼一個交互。我不懂開發,但聽的時候很驚喜,發現行業互通真的離自己很近。作為學生我感受到的就是得有一個深度的專注外加跨界的愛好。


跨界會讓我們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新穎的想法,如果行業跨界經驗得到發揮會有很大幫助。日本的職場也在改革,跨行業經驗會帶來更多的選擇面。拓寬視野和培養國際化思維在中日兩國的時尚行業就業和學習中都顯得尤為重要。深度專業技能加跨界愛好能夠幫助鞏固核心競爭力。


時尚從業人員可以通過參與社群分享、付費知識學習、增加相關書籍閱讀、或者選擇繼續深造等提升自己的能力。


想留學進修時尚專業?日本的時尚管理專業你瞭解過嗎?

(圖片源於pexels.com)


日本時尚行業另外一個改革是要開設大學專業。日本人自認為日本設計師的欠缺之處在於表達能力,也就是自己銷售自己的能力。並且國外有的資助人計劃,在日本是沒有的。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來說,專門學校畢業和四年制大學畢業進時尚公司,起點都是一樣的,最初專門學校的學生可能更有優勢。


但是和國內一樣,一般選擇上四年制大學的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更強,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專業知識就能夠從中得到提升。


日本現在強調:給店長級別的店員賦能,以提高門店從業人員工資,因為這些人一旦調動起來可以為門店帶來實質性效益。各大品牌爭相來華開設子公司,本土品牌成長迅速,因此,對於擁有國際背景又熟悉本土行情的專業時尚管理人才成為稀缺資源。


呼籲開設時尚專業的大學,或者在知名大學已有專業下開設時尚管理管理專業也說明了日本希望擁有國際化視野人才,教師團隊。未來10年的時尚街區打造目標,日本服裝品牌走向世界也正需要人才的加入。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對於本土品牌而言,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刻,有著空前的競爭壓力。


除了對時尚有敏銳的觸覺外,還得具備一定管理能力,因為除了需要了解公司的運營模式,還要考慮到購買成本、預定銷售數額,以及從店長、導購收集消費者信息並分析,需要同多方的溝通協作,才能達到最終目標,這是我進入這個專業學習後感受到的。


五、中日時尚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及就業前景


Q: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國內時尚管理專業課程的?


A1:國內貌似沒有時尚管理這個專業。


A2:除去香港和臺灣,大陸沒幾家大學開買手專業。


在日本,時尚產業面臨著專業化、國際化人才短缺的問題。日本當下提出的時尚教育板塊急需改革的地方在於——時尚教育中的商業教育的強化。日本行業內專家提出日本設計走向世界首先是要技術創意,同時展示能力和交流能力也不可或缺。


在日本擅長商業技巧的設計師很少,原因在於日本院校的教育重心是在製作和創作,而忽略了商業能力的教育。


日本時尚行業呼籲在知名大學已有專業下開設時尚管理管理專業,這也說明了日本也希望擁有國際化視野的時尚管理人才和教師團隊。


日本未來10年的時尚街區打造目標和日本服裝品牌走向世界也正需要人才加入。而在中國:時尚產業教育培訓體系發展相對滯後,導致專業化、國際化人才短缺,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也成為制約時尚產業發展的瓶頸。


其中若作為時尚買手,除了對時尚有敏銳的觸覺外,還需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因為除了需要了解公司的運營模式,還要考慮到購買成本、預定銷售數額,以及從店長、導購收集消費者信息並分析,需要同多方的溝通協作,才能達到最終目標。


時尚管理專業的學習中不僅僅包含了潮流趨勢、設計研究等課程,還涉及時尚產業的管理學習,這些都是成為時尚買手的必要業務能力。


其實時尚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非常廣泛,可以經營自有品牌、成為服裝品牌代理、成為時尚產業的產品管理者、營銷管理者、品牌管理者、商店管理者、零售管理者以及成為時裝買手等。


各大品牌爭相來華開設子公司,本土品牌成長迅速。因此對於擁有國際背景又熟悉本土行情的專業時尚管理人才成為稀缺資源。


目前國內的時尚買手行業是從國外引進過來的,但國內老闆大多把買手當採購(開發型買手)用。國外買手都是從採購,設計師轉過來的。且買手與採購兩碼事,注重點不同的,國內只看數據,不瞭解產品,怎麼做買手?這中間不僅僅包含了潮流趨勢、設計研究、時尚產業的管理學習也是成為買手的必要條件。


買手分為前端買手和後端買手。前端主要與設計師溝通、分享市場數據、PLANNER鋪貨,店鋪多了,根據每個地區情況來鋪貨,比如廣州很熱,不能老是進冬天的衣服。後端買手主要鋪貨,適合店鋪多的品牌。


買手分為品牌買手和買手店買手等,是不同的概念。品牌可能專門注重一個消費群,定位單一,買手店風格很多元化,什麼風格都有,追求的是服裝好賣,買手起的是鏈接供應鏈和市場橋樑的作用。


國內大多都是女性在做買手,買手在國外無論百貨公司或是在品牌沒有10年左右積累,根本不能出師,一切都得從實踐出發。國外服裝企業的產品都是由買手/設計師主導,而國內企業則大多由老闆主導。


我有朋友原來在DSQUARE2做店長,後來每年都去意大利選兩季衣服,然而國外設計師根本不聽她的,不會為中國消費者做出中國人喜歡的衣服。門店工作沒法決定選品,只能呈上去門店數據,而真正正確的做法是要讓設計師做出適合本土市場服裝款式。當然,這也取決於國內市場對設計師究竟有多重要。畢竟專門為某個市場開發產品是需要額外成本的。


想留學進修時尚專業?日本的時尚管理專業你瞭解過嗎?

(圖片源於pexels.com)


最瞭解顧客的是門店,首先是對服裝的成本把控,買貨預算如何控制 、如何最大利潤化等。其次是面料,如果是品牌買手,你走進去倉庫選面料時一眼就知道哪些面料是適合你的。很多設計師品牌沒有自己穩定面料商,都去市場淘面料,那能做幾件呢?因此做大貨的時候就會遇到困難。


總體看來,中國時尚產業教育培訓體系發展相對滯後,導致專業化、國際化人才短缺,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也成為了制約中國時尚產業發展的瓶頸。


六、其他


Q:莊主可以提供幾個日本時尚網站嗎?

A:https://www.fashionsnap.com

https://www.wwdjapan.com/

https://job.senken.co.jp


這些網站中提供了關於日本時尚行業的就職資訊、行業新聞、學習資訊等,大家可以進行學習。


本次坐莊文獻參考:

《2030年アパレルの未來》

中國時尚網:《年輕設計師們,日本想歡迎你們前來就業》)

藝術留學圈兒資料總結,作者:喵咯老師


如果需要獲得莊主聯繫方式,請關注公眾號“冷芸時尚”~


歡迎大家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關注冷芸時尚,或者網絡搜索也可以找到更多關於我的信息,謝謝大家!

如果您覺得此文有所幫助,請轉發或評論,莊主分享、小編整理不易,感謝您對知識的尊重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