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难以释怀的情节,曹雪芹隐藏了什么,此书与天道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早已家喻户晓,并由此引申成一门学问被称为“红学”,这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因为这部传世之作而名流后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红楼梦》中的宗教情节,以及曹雪芹真实的心态。


红楼梦难以释怀的情节,曹雪芹隐藏了什么,此书与天道有什么关系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之所以叫《石头记》是因为小说主角贾宝玉是含着“玉石”出生的人物,而这块玉石据说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神石,贾宝玉的人生注定是一场“宗教体验旅行”。

小说以一僧一道开局,预示着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故事,直接与人类最高的信仰神明有关。后面又有甄士隐和破足道人引出凡间故事,最终以甄士隐带宝玉隐居修行落幕为止。

贾宝玉在经历了人生起伏和家族兴衰后大彻大悟,整个《红楼梦》以凡间事抒发天上情,又以天上情解读凡间事,其宗教情怀始终未断。

一部小说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就是作者本人的价值观,《红楼梦》的宗教情怀就是曹雪芹本人的感悟。

曹雪芹能有此种感悟自然和他的人生际遇密不可分。

红楼梦难以释怀的情节,曹雪芹隐藏了什么,此书与天道有什么关系


现在《红楼梦》研究的主流认为曹雪芹出身江南官宦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满清皇帝面前的红人,他的家族掌握巨大的财富,但是到了曹雪芹成年后其家家道中衰,他本人也从一个富裕的纨绔子弟沦为衣食无着的穷文人。

这极端的反差令曹雪芹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震荡,这种震荡将其心中的创作能量激发,创作了《红楼梦》。也正是这种震荡使他的宗教情怀增长,并将这种情怀贯彻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红楼梦难以释怀的情节,曹雪芹隐藏了什么,此书与天道有什么关系


其实也不奇怪,宗教原本就是让失意者寻求精神寄托的避风港,曹雪芹的人生际遇和他悲天悯人的性格与宗教的出世气质一拍即合,这也是很多郁郁不得志的最终归宿。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曹雪芹虽然在书中极尽笔墨之能事,将宗教宿命论作为世界基本规律来解释贾宝玉的人生,但实际上,从曹雪芹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些许落寞、些许不甘、些许怨怼,只怕曹氏并未能完全放下这个世界吧?

《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公认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一个级别,甚至高鹗可能误解了曹雪芹的本意而导致整个故事“走形”。

​正是后面的内容无法按照曹雪芹的本意还原,导致我们在解读曹雪芹宗教情怀时也无法做到全面彻底,但不管怎么说,曹氏小说中的宗教情怀总是存在的,而且他并没有跳出儒释道三家融合的老套路,甚至是更进一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