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张连华,江苏省涟水县人,江苏省疾控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国家麻风病防治专家,主任医师,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二十多年。受聘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麻风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当选为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副会长,江苏省麻风防治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先后荣获“马海德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第二届“突出贡献奖”“2019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1968年,张连华出生于涟水县涟城街道(原涟城镇),在涟水中学就读初中和高中,并于198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扬州医学院。199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被派往建湖县麻风病院工作,从此与麻风病防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更加深刻的认识,张连华的内心泛起了强烈的责任感,作为医者的那份怜悯和仁爱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别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的坚持——争取和维护麻风病人的切身利益,消除麻风歧视,成了他人生不懈的追求。

1994年回到省城后,张连华选择以麻风病防治为终生职业,常年深入到全省每个麻风院村和麻风病患者的家中,为他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检查和诊疗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被麻风病友们亲切地称为“麻头”,29年来,经他诊治的麻风病达千余例,他几乎熟悉全省每位新发现麻风患者的病情和37所麻风院村状况,成为江苏省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工作中张连华始终是病人的贴心人。他发现宿迁某地一个家庭,父母都患了麻风病,家庭极度贫困,大儿子辍学打工,小儿子也快上不起学了,他把情况及时反馈给省疾控中心党支部,建议省疾控中心党支部联合当地疾控中心党支部开展联合捐资助学活动,同时针对麻风密切接触者属于麻风高发人群的特点定期亲自上门给两个孩子做体检,加强预防;淮安某地一父亲患有麻风,儿子得了麻风后,担心隐私泄露,不配合当地医生治疗和随访,他亲自上门约患者父母及患者交谈,做好解释安抚工作,打开他们的心结,告诉他们麻风病3个月之内容易发生反应而致生命危险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畸残,一定要积极配合当地医生的随访和治疗,从而挽救了该病人的家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除了诊疗四处奔波外,张连华还努力探求麻风病防治工作新方法,得到国家卫生部门认可和推广。他不仅主持和参与全省日常麻风防治工作,还为江苏省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顺利完成麻风病防治“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全程参与和主持了江苏省中 - 英合作麻风康复试点项目三个阶段共9年的工作,为国家全面推行麻风病康复工作贡献了江苏的经验;完成中 - 荷麻风防治一体化试点3年项目,总结出推进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姜堰模式”和麻风病社区康复工作模式,荣获中国疾控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组织评比的“一等奖”;引进AFP监测理论,开展麻风监测试点和扩大试点,总结并推行麻风监测工作的“四个制度”,为国家全面推行麻风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设计并普及“麻风病早知道”等资料,探寻了一条麻风病症状监测发现病人工作的新途径;规范和统一“麻风病专科病历”和麻风院村管理,提高全省麻风防治工作质量。

近年来,他主导全省开展麻风治愈存活者信息摸底调查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一手资料;开展村医麻风知识竞赛,提升了村医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的能力;推进麻风治愈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深化了麻风防治一体化工作内涵。多年来,他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科研课题一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参加国际麻风大会、亚洲麻风大会、国际麻风研讨会等大会交流。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这位涟水籍医师,在这一领域被称为“活字典”

多年来,张连华身体力行,利用各种场合,积极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为了减少基层医务人员和普通大众对麻风的恐惧心理,他经常下基层为医务人员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培训,近10年,由他培训的乡村基层医务人员达12万人次;为麻风病人及家属开展常规体检,与他们促膝谈心,甚至一起用餐,以身示范,向社会公众宣教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知识;在《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麻风病尚未走远,提醒您切莫麻痹》等科普文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作为嘉宾,他多次被金陵之声广播电台以及江苏城市频道《德行天下》栏目、江苏教育频道《今日科学》和《健康江苏行》栏目邀请为节目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答疑解惑。同时,他受上级指派,三次进藏、一次赴疆、一次赴青海,克服山高路远,开展麻风防治技术指导、调研和诊治病人工作,赢得了藏疆等少数民族病人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尊敬,为这些偏远省份的麻风防治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做出了贡献;2008年,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援建工作,获得中国农工党中央抗震救灾“优秀党员”和省卫生部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