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我们都知道,崇祯继位的时候,魏忠贤已经是权倾朝野的宦官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非常庞大,一般这种情况应该是很难除掉他的,必然要经过一番的斗智斗勇。但是崇祯上位之后也没过多久,好像也没费多大的力气,就除掉了魏忠贤,这是怎么回事?崇祯又是用了什么办法除掉魏忠贤的呢?

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崇祯皇帝画像)

这件事发生在崇祯二年,也就是在朱由检即位第二年,他刚17岁。17岁的崇祯如此果敢决绝,充分展示了他刚毅的一面,同时也借此向臣民宣示了他励精图治,挽社稷江山于即刻的决心。魏忠贤垮台后,举国上下一遍欢腾,盛赞崇祯为“圣人出”。

是什么原因促使小小年纪的崇祯,敢于挑战魏忠贤,并最终胜出呢?

一、不得不这样做

崇祯这个皇位可以说是捡来的。他本可以在他的“信王”位置上享受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终老一生。但皇兄的突然离世,迫使他无奈地拾起了帝王的权杖。可他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可谓内忧外患。

内忧:灾荒数年,瘟疫流行,党争激烈,叛乱频发,人才凋零。

外患:后金侵扰,攻城掠地。

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这可该从何下手呢?“攘外必先安内”。朝廷的 “阉党”与“东林党”的党争已愈演愈烈,严重地破坏了吏治。两派结党专权,排除异己,诛杀贤臣。置社稷黎民于不顾,把朝政作为打击对方的工具。以至出现“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现象。

朱由检对此极其痛恨:“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

他又说:“忠贤不过一人耳,外廷诸臣附之,遂至于此,其罪何可胜诛!”

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于是朱由检自然而然的将目光聚焦到了魏忠贤的“阉党”上。他要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要给党争一个警示。所以拿魏忠贤开刀祭旗。

二、作了精密的部署

崇祯在处置魏忠贤,和嘉庆对待和珅的手段不一样,他没有急于求成。他知道,魏忠贤是一个老辣的对手。他在朝经营几十年,党羽众多,根基深厚,关系网盘根错节。绝不是自己这个“黄毛小儿”能轻易战胜的,稍有不慎,将全盘皆输。

于是他在即位后第二年才动手。

他首先收拾的是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崔呈秀。崔呈秀是魏忠贤最得力的干将。朝议时,崇祯事先安排人弹劾崔呈秀,罗列其诸多罪状,贪污受贿、谋害良臣、专权祸国、结党营私等等。于是,崇祯下诏罢黜崔呈秀全部职权,并捉拿下狱。不久,崔成秀畏罪自杀。

《明史》记载:“时崔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罗诸奇异珍宝,呼酒痛饮,尽一卮即掷坏之,饮已自缢。”

可崇祯并未就此放过自杀的崔呈秀,还下旨“追戮尸”。

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崇祯除掉崔呈秀,其实就是在宣战。下面该轮到魏忠贤了。于是,包括贡生钱嘉征、大臣杨涟在内均先后上奏崇祯,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包括专权、谋害忠良、绝帝嗣子等。

魏忠贤自知难逃罪责,想以退为进。上书崇祯帝,因病辞去所有职权,甚至捐出自己的全部资产,告老还乡。

崇祯同意其全部请求,命其为天启帝守灵。

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不久,崇祯将魏忠贤发配到凤阳,途中自缢而亡。其家产也被全部查抄。

三、东林党人的鼎力相助

在处置魏忠贤这件事上,东林党人是最积极的。

魏忠贤权倾朝野,17岁的崇祯为什么能轻易地除掉他?

如杨,史可法等人帮助崇祯出谋划策,更是不遗余力的上书揭露魏忠贤的诸多罪状。尤其在铲除“阉党五虎之首” 崔呈秀的过程中,东林党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这样,显极一世的魏忠贤终于自掘坟墓,被17岁的崇祯给收拾了。

可能“九千岁”魏忠贤自己都没想到吧,自己会输给一个17岁的孩子。

那么,你觉得崇祯该不该除掉魏忠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