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5年前,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深圳。

那一年,深圳房价连涨13个月,同比2014年暴涨47.5%,上海和北京分别以18.2%和10.4%的涨幅紧随其后,广州则涨了9.2%。

如果从2014年中算起,深圳房价已经连涨15个月,涨幅高达63%。

经济学家贾康接受采访时很焦急:必须赶快出房地产税。

秦朔在旁边补充道:应该像德国那样,3年内涨房租10%就是犯罪。房地产的利益者太多了。

专家们的话很有见地。

可惜,说了也白说。

一轮房改20年以来力度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的上涨潮,彼时正在由深圳引领京沪,沿海引领中西部,一二线引领三四线,徐徐展开。

01 再现喝茶费

5年后,全国的目光又聚焦到了深圳。

这次是因为喝茶费。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所谓喝茶费,就是吃回扣。既然是拿好处的费用,你甚至可以叫排号费、茶杯费、抽烟费、张三李四费、乱七八糟费。

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擅于用“黑话”把难以启齿的事,包装得冠冕堂皇。

楼盘限价,开发商不甘心卖低价,对外说已售罄,中介渠道暗地里拉着你,偷偷的说还剩几套内部房源。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想买房,就得掏喝茶费,你不愿意,后面还有大把人追着要。

某楼盘116平4房户型总价1120万,喝茶费100万;89平3房户型总价816万,喝茶费85万。

某楼盘一套总价800万左右的房子,单价是8.5万-8.7万/㎡,最后以“喝茶费”60万成交。

某楼盘97-100平2房,喝茶费75万。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这杯茶,看起来很烫嘴,实际上很划算。

宝安中心区目前二手房挂牌均价近12万,限价盘备案价就算按9万来算,100平米的总价是900万,旁边二手房至少1100万起,加上喝茶费85万,躺赚100多万。

买到就是赚到。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

以前来的,是走投无路的冒险家,一文不名的异乡人。

现在来的,是豪掷千万不眨眼的富家翁。

02 喝茶费的前世今生

喝茶费并非深圳独有,也不是每次都稳稳当当。

武汉楼市的“茶水费”历史悠久,2016-2017年的时候,不交这笔钱几乎买不到房,后来监管日益严厉,操作开始隐蔽化,开发商不直接收钱,而是由中间人代收,代收也不会给任何发票,大家心照不宣。

就算买房的人不地道,偷偷录像录音,事后人家也不承认,行业潜规则下很难追究,一来二去,不了了之。

套路玩的多了,就冒出来很多啼笑皆非的事。

一个中介老板说自己有关系,保证能买到房,按照每套房4万到14.5万元价格不等收取“茶水费”。最后骗了41个人,收了400多万,人送外号“茶水大王”。

讽刺的是,仅有买到的几套所谓“内部房源”,都是这名中介自己排号摇来的。

有“上海北大门”之称的南通,最近几年楼市颇为火爆,喝茶费在南通叫做“号子费”。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在2018年,中国经营报出过一个报道,当时南通的“号子费”已经炒到了20万~40万元不等。

中介拍着胸脯表示,自己的路子很野,上至开发商老总,下至置业顾问,钱只要到位,关系不是问题。

事实上,重庆、郑州、西安、苏州、环京,只要楼市火热的地方,必然会出现喝茶费的名目。

记得2017-2018年的时候,甚至流行一种说法,100万茶水费的上海与60万茶水费的杭州,号称“茶水双雄”。

当然,你如果找开发商去问,全国统一的回复样板是:

我们从未委托任何网站、中介、代理机构或个人进行内部申购、名额落位等行为。

暗地收茶水费,只能做,不能说。

规规矩矩卖房,只能说,不能做。

地球人都知道。

03 供需矛盾

从情感上,我们每个人都讨厌这样的套路,但站在道德高岗上去凭空指责,是没有意义的。

喝茶费的根源,是资源稀缺引起的供需失衡。

任何存在套利的灰色地带,必然滋生出类似的利益链。

地方调控——新房限价——新房与二手房价倒挂——低价房引来哄抢——价高者得——喝茶费诞生。

开发商的关系户收了好处,中介有了外快,购房者买到了低价房,皆大欢喜。

谁吃亏了?

当然是那些老老实实拿着“六个钱包”排队的刚需。

因此,别再动不动说小城市的人不遵守规则、没有契约精神,至少在楼市里,所有城市都是半斤八两。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当没有足够大的利益出现时,每个人都是岁月静好,键盘打的劈啪作响,一旦出现套利空间,任何人都会趋之若鹜。

在利益面前,不要考验人性。

春节的时候,蓝白写过一篇文章,提到过类似观点:

1,供不应求时,口罩限价和楼市限价,都是“安慰剂”。

2,投机情绪高涨时出手打击,给刚需以希望。市场低迷时力挽狂澜,给房企留下一丝生机。

3,限价是为了刚需能享受到“相对公平”,而非“绝对公平”。

喝茶费也是一样,限价造成了“价格洼地”,引发投机利益链,就需要调控之手营造“相对公平”的环境。

深圳就很擅长做这样的事。

在去年11月份,因为豪宅税取消,深圳楼市一片躁动,有业主对买房的人说:接受不了高价就别买,先去搜一下什么叫先行示范区,再来跟我谈。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12月份,深圳住建局首次宣布对二手房业主出手,宣布将对恒裕滨城、中粮凤凰里花苑等发布集体涨价言论、炒作二手房价的小区进行调查,约谈发布集体涨价言论相关当事人,并暂停办理上述两个小区的二手房网签手续。

通稿上的严厉措辞言犹在耳,又出了喝茶费这档子事。

一次不行,就来两次。

4月3日起,宝安住建局开展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收取“喝茶费”“更名费”等价外费用的行动,涉案楼盘将暂停全部房源网签权限。

4月9日,深圳南山区住建局发布通知称,严禁炒作哄抬房价,告诫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国家2次出手后,雷霆措施必然会产生威慑,至少短期内,开发商会老老实实的卖房。

04 如何消除喝茶费?

但是,靠限价和处罚措施营造出“相对公平”的环境,只是让购房者心理稍微平衡一些,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消灭套利空间。

一边是全球大放水。自2008年以来,全球央行一共降息853次,而今年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就已经达到65次。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另一边是出于对印钞机开动的恐惧,高杠杆投机客们四处拿着房子抵押做经营贷,房产金融化愈演愈烈。

货币宽松造就了楼市热度高涨,房产升值预期催生了喝茶费。

唯有调控与市场之手形成合力,喝茶费才会消失。

回顾一下历史:

2013年,靠大量民间借贷支撑的温州楼市崩盘,断供后的业主打官司都要排队。

2015年中到2017年5月,环京房价暴涨两倍,燕郊逼近4万。

到了2018年,环京房价腰斩,成交暴跌9成,投机客资不抵债。

同年,杭州未来海岸,泰禾合肥院子,文一豪门金地,漳州融信一号府,上饶碧桂园信州府,厦门首开白鹭郡,全国降价维权潮拉开大幕。

2018年末,受信贷收紧影响,广州、深圳法拍房激增,断供案例频出。

人心惶惶的气氛下,哪里还有什么喝茶费的影子?

05 价格会“自我摧毁”

买房花100万“喝茶费”?这杯茶不妨再喝一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房地产是个“有效市场”,价格是具备“自我摧毁”机制的。

把限价的洼地填平,投机客自然会作鸟兽散。

房价涨到高不可及,只需要调控动动手指头,楼市必定轰然崩塌。

这就是所谓的“反身性”原理。

等深圳房价开始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2020年房地产宽松边界达到极限,经营贷、消费贷、信用贷大网收紧。

等外贸出口连续27年居全国首位的深圳,出现失业与断供,写字楼空置率再创新高。

到那时,喝茶费自然会成为过眼云烟。

现在,不妨让这杯茶再喝一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