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福寺耶穌會士碑演義(6)

第十一回:庚子事變墓再毀,《辛丑條約》鉅款賠

1900年6月義和團衝入正福寺墓地,燒燬房屋,剷平墓園,開棺暴屍。

6月17日義和團與清兵圍攻北堂,當時堂內共有神職人員和男女教徒3300餘人,法軍30人,意軍10人,持有步槍50餘支,義和團沒有攻入。

8月16日八國聯軍取道宣武門向西安門行進,駐守西安門的義和團和董福祥部浴血奮戰,終於不支,漸漸撤退,聯軍由西安門進入北堂。

北京教區法籍主教樊國樑在給巴黎遣使會總院的報告中說:為法國遠征軍提供了50名翻譯,其中有8名精通中國話的傳教士被最高將領委任為連隊長,這是為了提供給軍隊將領們所需要的情報,我手中已掌握義和團頭目的全部名單,知道他們中的許多人逃遁的去處。

北堂解圍的第二天即8月17日,樊國樑請示法國公使,在解圍的八天之內,所搶奪的糧煤或其他物品,其價值不足50兩銀子的不用交公,超過50兩銀子的交給教堂,作為中國政府的賠償款的一部分預支。

此時傳教士脫去宗教的外衣,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侵華的第五縱隊和赤裸裸的強盜。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聯軍各國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中國政府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寓意每個中國人賠一兩銀子。樊國樑從賠款中得到一百五十萬兩。京師一帶被毀壞的墳塋每處賠一萬兩銀子。實際上庚子賠款達九億八千二百二十三萬八千一百五十兩,中國人民生活在苦難之中。

第十二回:改革開放再保護,客觀評價傳教士

1958年的“獻堂獻廟”運動中,正福寺教堂獻給海淀區四季青人民公社,先後用作集體食堂和生產隊倉庫,1978年拆除。

1969-1971年間的備戰備荒運動中,正福寺墓地的墓碑墓從牆上拆下運走,用於修建防空洞。

沒有運走的則散落四處,有些被砸壞。後來多家單位遷入,正福寺墓地徹底湮沒。

1990年市教委擬在位於北京西城月壇北街的西城醬菜廠的位置上建一所中學,西城醬菜廠另遷新址,在原址上建立了北京第112中學,後改為第35 中學。施工單位發現了這批傳教士墓碑,當時西城醬菜廠方面說:“不知道這些墓碑具體是什麼時間拉到這兒的,只聽說修防空同時,從海淀正福寺那邊醬菜廠拉來的”。文物部門進行追蹤調查,確認這些墓碑來自海淀正福寺天主教墓地。

北京市文物局對防空洞中發現的耶穌會士墓碑極為重視,責成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實施保護。

據當時具體負責該項工作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業務部主任何維良先生回憶:當時防空洞內沒有照明,積水沒過膝蓋,又髒又臭,接通照明設備後發現,傳教時墓碑不是都排列在一起,而是分佈在岔路或拐彎等處的頂部或牆壁上,也許是因為墓碑的材質比較好,都用在了重要部位。時任館長高景春先生,籌集了10萬元人民幣購置建築材料,將這批墓碑替換出來。當時正趕上夏天,施工現場又熱又臭,工作非常艱苦。最終將這批墓碑運至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收藏、研究並展出。

正福寺耶穌會士碑演義(6)

石刻藝術博物館副研究員明曉艶女士與法國羅馬格里格大學神學碩士魏揚波合著《歷史遺蹤-正福寺天主教墓地》

正福寺耶穌會士碑演義(6)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五塔寺)耶穌會士碑

正福寺耶穌會士碑演義(6)

正福寺教堂

正福寺耶穌會士碑演義(6)

正福寺教堂

正福寺耶穌會士碑演義(6)

正福寺教堂

早期傳教士到中國的主要目的是傳佈天主教,但是為了這個目的,他們有意無意的傳播了西方的科學文化。就像蜜蜂雖然本意是覓食,但卻傳播了花粉一樣。

他們的歷史功績應該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

國家領導人說:

“利瑪竇等人把歐洲的天文、數學、地理等知識傳播到中國,給中國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

“1622年,著名的科隆人湯若望抵達中國,並在中國生活了四十三。他參與了中國明末的歷算改革,清初又編訂《崇禎曆書》,為中國實行新曆法做出了重要貢獻。”

波蘭籍傳教士卜彌格,被譽為“波蘭的馬可波羅”。

法國早期傳教士為增進歐中人民彼此瞭解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們逝世於中國安葬於北京正福寺墓地,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理應受到後人的尊敬與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