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一窗一人”做好基層政務服務加減法,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在C市Z區N街道為民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取代了從前的分類窗口,前來辦事的市民“一窗”即可辦理9大類85項事項,辦理多項業務再也不用來回跑、多頭找。

這樣可喜的變化,來自於N街道建立了C市街道層面的“一窗通辦+全科服務”模式。

85項業務高度“集成化”,優化服務流程

老百姓辦事煩什麼?何處堵?難在哪?N街道圍繞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窗通辦”的想法。

實現“一窗通辦”必須首先整合系統,街道為此提前謀劃,梳理出為民服務事項,對其工作流程、涉及層級、所需材料、操作步驟等逐一整合歸類,開發了“智慧N街”系統,解決了多項業務無法在不同網絡環境辦理的瓶頸問題,並從辦公場地、電腦硬件和系統軟件等方面積極作為,提升辦事群眾和企業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一號一窗一人”做好基層政務服務加減法,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N街道為民服務中心採用“一窗通辦”模式,用最短的流程、最少的環節、最高的效率,為轄區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便民、高效、規範、廉潔的服務。

這9大類包括民政、人社、衛健、殘聯、稅務、住房保障、司法、應急管理、總工會。此外,還整合了市監分局辦事窗口的17項服務事項,共計10大類102項。

“一號一窗一人”模式,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過去辦一件事要排幾次隊,如今一機取號、一窗辦理、一人通辦,市民只需對接一個窗口就可以把事情辦好。”N街道為民服務負責人衛敏捷介紹。

針對經辦流程不清晰和要件材料不全面的問題,中心在服務事項梳理、服務資源整合、業務權限設置上下功夫,打通“全科服務”模式運行障礙和堵點。

按崗位職責、業務分工的模式,設置前臺導服員、窗口辦事員、後臺管理員3種崗位,建立4個綜合受理窗口,明確窗口人員業務清單範圍。採取叫號模式,“一號一窗一人”真正實現群眾和企業辦事“一窗通辦”。

“一號一窗一人”做好基層政務服務加減法,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個體定額髮票怎麼申領?”“殘疾證如何申請?”“我需要辦理生育登記。” 雖然每個市民辦理的業務不盡相同,但窗口人員對各類事項辦理流程都很熟悉。

“一窗接件、內部流轉、一窗出件”的模式,省卻了群眾多窗口來回跑的時間,真正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增強為民服務的主動性、精準性和便捷性。

流程做“減法”,服務做“加法”

目前,服務大廳採取服務指南、公示公告的形式,根據辦事的複雜程度,明確不同的辦事機制。

對程序簡單,可當場辦理的事項,實行即時辦結制;對需要審核、論證、公告或勘驗,不能當場辦結的事項,實行承諾辦結制;對需要上級部門審批的事項,實行上報辦理制,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初審、上報,做好服務的“加法”。

“一號一窗一人”做好基層政務服務加減法,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此外,街道還對窗口工作人員制定了考核辦法,建立工作評價獎懲激勵機制。在每個綜合窗口前,都放置了一臺評價器,市民辦完業務就能對窗口人員的服務進行滿意度評,以便中心及時掌握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群眾的滿意度,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一網一平臺”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N街道基層政務服務中的“加減法”,通過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信息技術,在優化服務流程的同時,還能提高服務水平,讓為民服務變得更加主動、精準和便捷。

@新博科技針對政務服務,研究開發的民政業務雲平臺,涵蓋社會救助、社區建設、社會組織、社會事務等民政全業務,為民政工作搭建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四級全覆蓋、全業務、全流程的綜合性智慧民政統一平臺,通過數據共享,實現從‘群眾跑腿’向‘數據跑路’轉變,推動政務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一號一窗一人”做好基層政務服務加減法,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通過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系統整合,打造覆蓋民政基層全業務的應用平臺,實現民政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全面提升,為窗口服務人員和業務部門工作人員提供一體化的多渠道辦事審批服務

“一號一窗一人”做好基層政務服務加減法,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同時,實現各系統間的數據對接,與核對系統、一站式系統實時無縫對接;與全國低保系統、臺賬系統的自動數據上報對接,滿足政策需要和工作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