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我雖然一直在尋求走出油麻地,尋求新的題材與創作背景,但我作品的內核還是沒有改變的:無論是我對文學的理解和審美,還是對人性與社會問題的探討。

——曹文軒

在這個夏初時節,曹文軒先生悄然送出一部新小說——《草鞋灣》,用“驚險、懸疑、溫情”共同構築了一個至善至美的故事。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曹先生打破純美小說的慣例,用一張奇妙的探案導圖引起讀者的興趣,使其自然進入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節奏緊張而又明快,處處驚險,處處設卡,剛剛化險為夷,隨即節外生枝,卻又陷黑暗之門。整個故事渾然一體,潤澤耐讀,讀者始終懸著一顆心追趕著曹先生精心設計的佈局,與人物的一行一動產生共鳴。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上海草鞋灣路一百零八號住著一戶特殊的人家——私人偵探沙丘克和兒子沙小丘。沙小丘在成長過程中,耳濡目染,習得了極強的觀察與思維推斷能力。沙小丘十歲那年,一件棘手的案件把父子的命運緊密相連……

爸爸的細心與體貼,兒子的聰慧與機敏,與驚悚的案件相比,顯得異常的柔情與溫暖。充滿懸疑的劇情,於驚奇中有淡定,於緊張中有感動,有拐匪笨拙的綁架與恐嚇,有沙丘克縝密的追蹤與探查,又有沙小丘充滿童真童趣的破譯與逃生:紙飛機、數學題、絕食……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卻又有些不可思議,兒童世界表達的更是淋漓盡致。曹先生設置的場景,從不多餘一絲一毫,洋洋灑灑的二十二章,恰好達到故事的飽和,乾淨利索!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一棵比草鞋灣一百零八號的老槐樹更大、更健壯、更枝葉繁茂的大槐樹。樹上有一隻很大、很漂亮、很結實的喜鵲窩。

當劇情發生反轉,讀者大喊驚訝的時候,曹先生卻淡定的使用“老槐樹”和“鳥窩”意象,增加著故事的溫情。其實,曹先生在開篇“沒有喜鵲的喜鵲窩”中,早已為故事埋下伏筆,以此呼喚家的溫馨、和睦與團聚,在故事的推進中也時常顯示這一暗線,如“像倒伏的莊稼一般跪下”“天花板裡的畫像”等章節。

父子找到了阿珠,發現她安然無恙、生活快樂,沙丘克很想退出案子,成全他心愛的女人一個完整的家,這裡有他的自私之隱,但想起阿珠一家因失去孩子而帶來的悲慘與破敗,毅然“獨自一人走出大門”向警察局走去……多麼艱難的選擇!這樣的設計出乎讀者意料,細細琢磨,卻又那麼合情合理。期間,曹先生用“發抖”“逃避報案”“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現出畫像”“飯館吃飯”“咖啡館”等細節描寫勾勒出沙丘克內心的掙扎,如同跟讀者面對面一樣,拉近了讀者與故事的距離,彰顯曹先生的文字功底與特色。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總是隱含著不一般的教育意義,讀者往往因豐厚的閱讀收穫而走近作家和作品。曹先生擅長將文學與教育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從新小說《穿堂風》《蝙蝠香》《螢王》《瘋狗浪》到《草鞋灣》,均以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教育視角,為讀者們修築著充滿大愛大美大善大智慧的文字屋,令人受益匪淺。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再看《草鞋灣》,沙丘克有他做偵探的英勇與剛強,但也有他做父親的脆弱與無奈,因為自己的高危職業沒能給與兒子一個完整的家,他深感內疚,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如“兒子十歲了,依然幫他穿衣服”“每天早晨都揪一下沙小丘的鼻子”“捏著沙小丘的耳朵睡覺”。兒子被拐匪綁架,他心急如焚,設法營救……沙丘克好父親的形象完美地映現在讀者眼前。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在兒子面前的示弱,恰好給了兒子足夠的思考與成長空間;尊重兒子的意見——“我兒子說了,我們接這樁案子,我聽我兒子的!”構建了平等和諧的親子關係;鑑於安全,他不能把兒子送到學校,就通過自己設計的數學題來訓練兒子的頭腦。再如“這個世界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不一定”“帶沙小丘察看子彈孔”……加之自己的多重身份——偵探、畫家,讓兒子的繪畫特長得以發揮,這一切都有意無意地培養了兒子的發散性思維和觀察能力。沙丘克帶著兒子不懈的尋找線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偵破行動陪兒子上了一堂社會實踐合作課……這一組組感人的父愛鏡頭,猶如一條涓涓細流,淙淙流淌在故事的始末。

《草鞋灣》裡的教育思想歸真、時尚,且富有遠見,不正是眾多家長和教育者在親子教育和學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嗎?毋庸置疑的是,曹先生又一次用細膩的文筆、非凡的想象力與高超的講故事能力,將這部新小說推送到讀者面前——接地氣的《草鞋灣》又一次抓住讀者的心靈了!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在2016年獲得國際安徒生大獎之後,曹先生保持一年兩部長篇小說的創作激情,不辭勞苦地創作出令讀者滿意的作品,這在作家中並不多見。儘管曹先生出版的節奏不慢,但從他的創作嚴謹態度和追求完美的特質來看,從不輕易送出作品,都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醞釀,寫作與修改之後,才依依不捨地送到出版部門。

《穿堂風》《蝙蝠香》《螢王》《瘋狗浪》《草鞋灣》這些新小說雖然在形式上走出了“油麻地”(《草房子》《紅瓦》等作品的精神領地),找到了另一方水土,但內容上不會走出對人性的叩問,對真善美愛的追求。在這之前的愛國教育小說《火印》,寫的是張北草原上的故事,同樣取得了成功,更不用說讓人摘不下眼來的中法跨國奇緣大作《蜻蜓眼》、大王書系列了。曹先生涉獵的範圍很廣,沒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吃苦的幹勁和嫻熟的寫作技能根本不可能完成這一部部的感人之作。

《草鞋灣》可以看作是曹先生改變最大的創作類型,給了我們新的氣象,新的感覺,新的思考。很多忠實的小讀者早已歡呼雀躍,爭相閱讀,紛紛傳達:“哇!曹文軒老師又出新書了!《草鞋灣》跟以前的故事不一樣哦!”

《草鞋灣》

曹文軒

天天出版社


20年前我們讀了《草房子》,20年後我們再讀《草鞋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