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图/网络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是自然界一种感恩的行为。“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作为子女,除了责任,更该有感恩与担当!

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临近春节,姑夫无处可去,倍感悲凉,他取出箱子里早几年就备好的寿衣,放在靠墙处,一时想不开吞下了农药……

姑夫是二爷爷家的女婿,年轻时是个好石匠,做得一手好活,性子也如手艺一般,倔强,要强。

姑姑和姑夫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前几年姑姑病逝,只剩下姑夫自己。姑夫一辈子没自己做过饭,姑姑去世后,女儿们让他去家里住,他不去,就在庙会上给人帮忙,有时挣个零花钱,有时就是行善了,但无论如何,有口热饭吃。

后来,姑夫生病后腿疼,走路都不太利索了,干活是干不了了,就只好在三个女儿家轮流住,为什么不去儿子家住呢?

一言难尽,俩儿子家房子是前后院,当初,盖房子时因为打地基有了隔阂,老大家说偏了老二家,老二家说偏了老大家;当然,除了这个,姑夫还有数不清的偏心事:比如给老大家孩子零花钱了,没给老二家,给老二家干的农活多……各种各种……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姑姑在世时,两家就彼此推,都不想让看人到自己家住,到了姑夫这里,姑夫孤傲,更不想看人脸色,就自己住在老大家的一间偏房里。

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我们老家有个风俗: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老人不能在女儿家住!虽然,我们年轻一辈对这个风俗不理解,也不理睬,但改变不了老人对风俗近乎痴迷的坚持!

前年,临近春节,不清楚具体什么原因,大儿子家跟姑夫起了冲突,大儿媳妇居然把姑夫撵出了家,把那间偏房的门彻底锁了起来……

姑夫倔强,没有向亲戚说起,也没有向当地相关部门求助,但更多的缘由:是出于一个老父亲的爱,他不想让儿子丢人,出于风俗他又不能去女儿家住!

姑夫带了简单的行李,去了以前破烂不堪的老房子,听父亲说,老家的窗户都透了风!因为老家地处山地,冬天异常地冷!

姑夫大概在那间漏风的小屋,寒了心,他把寿衣放在了进门靠墙的位置,喝了农药,盖了唯一一床薄被,睡着了,再也没起来……

第二天,太阳升起老高的时候,大儿子不见父亲回来,才慌了神,找遍了能找的地方,最后在老房子发现了姑夫。

听说,在姑夫的葬礼上,大儿子哭得撕心裂肺,几经休克。

三个女儿也跟两个哥哥闹得不可开交,质问为什么自己不养父亲,不给她们打电话,让父亲含恨离世。

然而,姑夫再也回不来了,三个女儿也和哥哥家断了来往,如此怨恨,今生难解了吧。

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赡养老人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中,却逐步演变成了悲剧。都说“养儿为防老”实则是“儿多母受苦”。

以前的生活条件差,据说姑夫去给人家干活,人家给一个白面馒头,他舍不得吃,走十几里山路,也要给孩子吃……这是我长大后,我妈给我讲了好多遍的事情,每次起因都是姑夫的俩儿子不孝顺。就是这么深沉的父爱,到了儿子这里,居然成了云淡风轻,甚至不复存在。

不知道后来,他们想起老父亲在凛冽的寒冬,绝望离世,会不会悔不当初;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或许有一天他们老了,就能真正体会到姑夫内心的绝望,但愿他们人生迟暮,其心择善吧。

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古代有“卧冰求鲤”的佳话,讲的是: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祥,生母早逝,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一直给他安排打扫牛棚的活儿。

父母患病,他不计前嫌,衣不解带地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正值天寒地冻时节:他为了继母,不惜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后来,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喜出望外,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他的举动,被十里乡亲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后隐居二十余年,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寿终八十四岁。

这是一个人间至孝的典故,也是一个善有善报的必然。

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已经在农村全面推行养老保障,对于没有儿女赡养的老人给予“低保户”生活保障;对于60岁以上老人给予每月固定生活费补助。现在回到老家,经常听老人们说:国家对我们真好,这辈子没给国家做啥贡献,国家依然没有忘记我们,给了我们生活补助。

国家的养老政策日益完善:实现了全面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人参保,小病可保,调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种的基本用药全额保障,使老人们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

我大姨就是多年冠心病,高血压,每年吃药都要几千块钱,去年她通过手续办理了慢性病用药本,大姨说:现在吃药有了保障,心里也踏实了许多!

亲生父亲绝望自杀,满堂儿女是摆设?|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老有所养,我们作为子女,当时刻反省自己,我妈常说:老了最难,没了本事,自己就害怕遭儿女嫌了。父母要的不多,哪怕打一个电话,他们就能笑逐颜开;父母老了,要有耐心,不要口不择言地呵斥,也许把面条煮软一些就是最大的孝顺。

愿天下的老人都能幸福地度过晚年,希望姑夫的悲剧永远不要再重演!

古人讲: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父母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人们常讲“一碗水端不平”,即使父母有所偏爱,也不是忤逆父母的缘由,父母不辞辛苦将我们养大,乌鸦尚知反哺,丧失孝的本心,实乃为世人天道不容。

破壳的小坏球:从业K12文化,终生学习成长践行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开朗的俩宝麻麻。欢迎点赞

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