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出家之謎

李自成萬曆三十四年(1600)年生於陝西延安米脂縣李繼遷寨,他有勇有謀,大仁大義。天啟六年,李自成到銀川當驛卒,苦練騎射,成為一名英勇善戰的士兵。

崇禎三年(1630),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當了一個將官,大家開始叫李自成闖將。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同年,李自成領導起義軍攻佔北京,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終於推翻了昏庸無道、搖搖欲墜的明王朝。後來沒有提防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李自成手下的將領也有人叛變,致使清軍順利入關,李自成迫於無奈,只好領兵退出北京城。途徑河南、陝西、湖北等地,最後不知所蹤。於是,李自成北京敗退後到底歸宿何處,成了一樁歷史懸案。三百年來,一直撲朔迷離,眾說紛紜。

關於李自成的歸宿,歸納起來有以下說法:一、死於通城九宮山;二、死於黔陽羅公山;三、死於辰州九宮山;四、死於通山九宮山;五、死於石門夾山;六、死於廣西峽山。在這幾種說法中有兩種影響較大,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遇害和湖南石門夾山為僧兩說。

李自成兵敗後逃到石門夾山為僧,老死在夾山靈泉寺這一說法流傳極廣。湖南石門縣古稱“澧陽”,又稱“澧州”。據清乾隆年間何磷寫的《李自成傳》稱,李自成兵敗後,一個人逃到了石門的夾山寺當了和尚,法名是“奉天玉和尚”。夾山寺位於石門縣東十五公里的三板橋,是一座唐代古剎。據文獻記載,何磷曾經到夾山考察,見到過一位服侍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陝西的七十歲的老和尚,他告訴何磷奉天玉和尚是順治初年來寺的,並取出奉天玉和尚的畫像。這張畫像“肖似史書所記李自成的模樣”。1981年,在石門夾山還發現了傳說系李自成所作的《梅花百韻》木刻版,又從奉天玉和尚墓葬中發現了骨灰和磚刻《塔銘》,墓葬中,其弟子野拂所撰寫的碑文以及有關的文物與何磷文中所說相印證。據考察,“野拂”就是李自成的親侄兒李過,由此可證,被野拂精心侍奉的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在夾山還發現了“永昌通寶”銅幣,以及刻有“永昌元年”字樣的竹製扇骨和銅製燻爐等。此外,李自成率領的大順兵餘部盤踞澧陽六七年,竟然沒有另外推選一名指揮將領,也可以佐證李自成在夾山為僧。

持夾山為僧說者的另一依據是,李自成去當和尚,是為情勢所迫,是為了聯明抗清。當時,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的主要敵人已不再是明代統治者,而是清代統治者。聯合其他力量抗清已成為當務之急,而當時可以聯合抗清的,只有湖南何騰蛟擁立的唐王李聿鍵部,但與何騰蛟談判,部隊必須交給他指揮,而何騰蛟是唐王的臣子,李自成則是皇帝,這在情理上是難以接受的。況且,李自成逼死了崇禎皇帝,他是清王朝、南明王朝統治者心中的大患。於是,李自成只好用緩兵之計,採取假死、隱居為僧的做法,一方面,讓李過與何騰蛟聯合,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對這支大軍的敵意,共同抗清;另一方面,使清王朝以為大敵已除,放鬆警惕,一旦時機成熟,李自成可東山再起。另外還有不少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都可以成為李自成“禪隱之說”的佐證。

然而,大家普遍認為“禪隱之說”純屬子虛烏有。李自成最後葬身於湖北省東南部的通山縣九宮山,九宮山以西數十里外的牛跡嶺,是他的墓地。最早記載李自成死於九宮山的清朝靖遠大將軍阿濟格的奏報以及南明兵部尚書何騰蛟給唐王的奏報。奏報上說,李自成身受重傷,僅帶著親信約二十人,逃入九宮山中,被村民圍困,無法逃脫,自殺身亡。還有記載說,清順治二年五月初二,李自成東征途中轉戰至江南,與清軍大戰一場,士氣大損,後逃到湖北,躲在一個黃土洞裡,但沒想到反而落入別人的圈套,被程九伯的手下包圍,最後戰死。如今九宮山闖王陵墓的馬鐙遺物形制特殊,還刻有永昌年號,可以確認為闖王遺留下來的。

此外,史料中還有一些“蛛絲馬跡”,可以證明李自成的確死於通山縣九宮山。如《湖北巡按馬兆奎揭帖》和《荊州總兵鄭思維揭帖》等材料中,明確指出“闖逆已除”。更有說服力的是,在公佈李自成死訊後,史料中再也沒有出現李自成活動的記載,而在《明史·堵胤錫傳》中,李過稱李自成為“先帝”,也很能說明李自成已經過世了。

李自成究竟終於何地,以及因何而死,各種記載和傳說撲朔迷離,至今尚無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