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聽話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都非常喜歡的,為了能夠讓孩子更加的聽話,家長通常會喜歡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給他們灌輸各種各樣的大道理。

不過隨著時間不斷的發展,家長也會發現對孩子講大道理無疑是對牛彈琴,孩子永遠都聽不進去。

而且慢慢的孩子還會完全的把父母的這一些道理當成耳邊風,理解成為嘮叨。

後面還有可能升級成為影響親子關係的關鍵因素,於是很多的家長也發現一個問題,他們越是把講道理當成去教育孩子的法寶,對於孩子所起到的作用確實微乎甚微。

案例:

小麗的孩子現在正在上初三,從小小麗對於她就抱以了非常大的期望,平時他的成績也是比較優異的,所以在初三的時候就希望孩子能夠衝一把勁考上一所好的一級達標高中

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但是沒有想到可能是因為壓力的不斷加大,讓孩子的情緒受到了影響,越到臨近考試的時候孩子卻沉迷上了打遊戲。

這個時候小麗就開始慌張了,擔心孩子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不斷地沉迷遊戲的話別說考不上一個好的高中,能不能考上高中還是一個問題。

所以那段時間,小麗和她的丈夫就輪番的給她的孩子上思想教育課。

只是給孩子講大道理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很小的,孩子完全聽不進去,之後他直接把門給反鎖住,不讓小麗他們進來。

對於孩子的這樣一種狀況,小麗也覺得非常的無奈,她很不希望孩子在這個關鍵時刻放棄自己,但是無論他怎麼去和孩子說學習對於他未來的人生是有幫助的,孩子也聽不進去。

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分析:

那麼為什麼孩子總是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呢?

原因1:孩子的自私心理在作祟

其實每個人本性都是會有一點自私的,只是環境的不同和教育的不同會讓自私顯露出來的程度不同。

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孩子,總是喜歡和父母唱反調的孩子,他們很大的一個特點便是自私心理在作祟。

生活當中也經常能夠看到的,孩子非常喜歡在白牆上面畫畫,無論父母怎麼去說,給他講道理,但是他都聽不進去。

而且父母越說他們就越喜歡在牆上畫,這其實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他們有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的性格。

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原因2:叛逆心理的影響

一般來說每個孩子都是會進入青春叛逆期的,而進入這個時期之後有許多突出的表現,比如會認為父母所說的都是不對的,特別喜歡和父母唱反調。

對於父母所說的話經常會沒有耐心,當他們同樣的一番話說了兩遍之後就會產生厭煩的心理。

所以在這個階段,孩子不聽話,其實受到了叛逆心理的影響,他們想要通過和父母對抗,不聽話的行為來挑戰父母的權威。

孩子不聽話,其實採用階梯式選擇法就能夠很好的結局。

​那麼這樣的階梯式選擇法又應該如何去運用呢?

(1)主動地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

孩子有時候不聽話,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其實歸根到底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

仔細想想可以發現這讓每一次在給孩子講大道理的時候,比如讓孩子不要玩手機,好好睡覺好好的上課,好好的學習都只給孩子提供了一種選擇。

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憑什麼我的人生需要讓父母來做決定?

所以針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家長不妨主動地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去滿足孩子的選擇心理。

不過這樣的選擇也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選擇權。

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2)在指定的範圍內去選擇

對於年齡比較大一點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不斷的萌芽和發展,這個時候如果給他們提供兩個選擇的話,也會出現兩個選擇都不願意接受的情況。

所以如果出現這個問題的話,家長不妨採用第二個梯次,就是讓孩子在固定的範圍內進行隨意的選擇。

比如想讓孩子吃蔬菜的時候,給予孩子提供兩個選擇,就是你想吃胡蘿蔔還是吃白菜?

如果這樣孩子不接受的話,不妨就採用你想吃什麼樣的綠色蔬菜?

這樣的一種問法,就是給孩子限定了綠色和蔬菜這兩個範圍讓孩子從中選擇,雖然擴大了孩子自主選擇權,但是大體依然是受到了父母的控制。

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3)給孩子提供選擇和結果

每一種選擇相應的就會有結果產生,而不同的選擇他們所產生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當孩子做出選擇的時候,家長也應該告訴孩子你做出這個選擇之後會有怎樣的後果,讓他們進行衡量比較之後再選擇。

孩子經常不聽話,巧用“階梯式選擇法”,效果立竿見影

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可以讓孩子明白他做出的每一件事情,他也必須要為這件事情承擔相應的後果和責任。

育兒難題找艾媽育兒日記,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艾媽育兒日記,幫你解決育兒大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