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經常有家長和我留言,抱怨自家孩子撒謊成性,簡直就要變成一個"撒謊精"!

明明嘴角還掛著餅乾碎,家長質問的時候孩子還嘴硬地說:"沒有啊不是我吃的。"

下班回來發現客廳的本來乾淨的牆上出現了一片塗鴉,家長氣急敗壞地問孩子,他卻說:"不是我,是狗狗畫的。"

更嚴重的是,孩子偷偷拿父母的錢買小零食,家長問起來卻假裝不知道,只說:"可能是被隱形人拿走了!"

許多父母都在擔心自己孩子小小年紀就愛撒謊的個性,以後會不會更嚴重。

家長們不用擔心,但需要意識到的是,孩子撒謊是正常的,可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出在家長身上。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孩子撒謊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其實兒童說謊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多倫多大學研究所的所長李康博士描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他將孩子請到房間裡並讓他們猜測卡片上的數字。

如果孩子猜中了,就會獲得豐厚的獎勵。

在遊戲中途,實驗者會故意讓大人找藉口離開,且在離開前告訴孩子不要偷看卡片裡的數字。

結果有超過90%的孩子在大人離開後馬上偷看卡片,更有趣的是,當大人回來並詢問孩子是否偷看卡片時,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有30%的2歲孩子、50%的3歲孩子和80%的4歲孩子撒謊了。

根據多倫多大學的兒童研究所發研究表明,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撒謊的比例會越來越高,撒謊能力會越來越強。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2歲幼兒中有2%的比例會撒謊,而4歲兒童中說謊比例高達90%,年齡越大,撒謊比例也逐增。

但孩子並不是越來越會撒謊,等到16歲時,說謊的比例就會下降到70%,這時孩子已經開始學習用成人世界的法則,學會"善意的謊言",共情別人的感受。

李康博士說道,其實家長無需擔心孩子出現的撒謊行為,因為幾乎所有兒童都會撒謊,這代表他們到了新的成長階段。且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越發健全,他們說謊的能力和技巧就會越強,因為他們有方式去圓謊。

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做好相應的引導,孩子很容易會越走越偏,最後變成一個"撒謊精",這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和人格培養都是不利的。

撒謊是孩子的天性,但過度撒謊卻不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在很多時候,孩子愛撒謊,問題主要出在父母身上。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家長常見的錯誤做法,會讓孩子變成"撒謊精"

  • 故意考驗孩子,誘引孩子說出更多謊話

在生活中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事情的真相,卻不戳破,假裝不知情,想要考驗孩子般地讓孩子自己說出來,如果孩子說謊,那麼就一頓胖揍。

這樣並不能規範孩子行為,反而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因為你讓孩子感受到了揭發謊言後的恐懼、羞恥、害怕、緊張、焦慮等情緒。

比如規定了孩子吃飯後不能再吃零食,但晚上你洗漱出來發現零食被偷偷打開了一個小口,而孩子嘴邊都沒擦乾淨,這時很多家長都會故意問:"是誰偷吃了零食?"

因為這樣只會讓孩子下意識地說謊,因為"前科"告訴了他不好的結果,會讓他潛意識裡說謊以躲避責罵。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 家長無法情緒管理

即很多家長一談到"說謊",就會避之不及,談之色變,當發現孩子說謊時更是氣氛惱火,產生孩子"小小年紀就撒謊,長大後還得了"的心理,害怕孩子品質人格不好,從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在情緒管理失控下,父母要麼斥責孩子,語言暴力;要麼抽打孩子,行為暴力。而無論是兩者中的哪一種,都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

反而會給孩子喪失安全感,不敢敞開心扉。

  • 家長沒有以身作則

事實上我們有時候以"絕對誠實"的要求規範孩子,一味地要求孩子,但自己卻常常出爾反爾,說話不算話,而這其實都會被孩子模仿。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而他們模仿的第一對象,就是父母。

無論家長是在家裡對孩子隨口說一句"明天再跟你說""下次再給你買",都會讓孩子記住。

所以有時候,你的行為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影響到孩子的品質和性格,我們一定要慎重言行,要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讓自己做到這樣的人,孩子才會朝這個方向成長。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那麼,面對孩子的"謊話連篇",我們如何將孩子拉回正道?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撒謊處理三步法":TTH法則。

  • T(Trap):不給孩子設圈套,直接表明態度

就像前面說過的看到孩子都吃零食的例子,家長不應該用反問的語氣引誘孩子說出更多的謊話,而是直接用委婉的言語,告訴孩子你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直接告訴孩子:"你看你,嘴角的零食痕跡都沒擦乾淨,我們不是有過規定嗎,吃完飯後不能再吃零食,如果你想吃可以跟媽媽提,我會根據的你表現給你的。"

直接跟孩子表明態度,也比虛與委蛇,隱晦暗示要有效得多。

當我們用反問的語氣問孩子時,其實我們是想考驗孩子是否誠實,但這種考驗的結果往往是失敗的,而父母惱火的點就會變成孩子不誠實、愛撒謊,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 T(Time out):暫停,冷靜自己的情緒

兒童教育最忌諱的就是情緒失控,當我們帶著情緒上場時,會嚴重地影響我們的思路和判斷。

當家長髮現孩子做得不對時,各種發火、胖揍、斥責、體罰……層出不窮,但效果卻並不好,還嚴重地影響了親子關係,導致家庭的氛圍緊繃沉悶。

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式有很多,當發現孩子撒謊時,冷靜2秒,判斷孩子撒謊背後的需求是什麼,或者藉助外界:散散步、聽聽音樂、看看視頻,或者吐槽一下。

等到自己真正冷靜下來了,再跟孩子面對面溝通,跟孩子討論"撒謊"的問題,可能效果會更好。

一個學會情緒管理的家長,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也會讓孩子更容易說出自己的需求和原因。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 H(Honoring honesty):創造尊重誠實的家庭環境

即,家長要以身作則。

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完成做到,而不是出爾反爾。

比如你很久都沒有和孩子出去玩了,你感到內疚,就答應了孩子週末陪孩子出去玩,結果你週末忘記了或者臨時取消了,那麼在孩子眼中這就是不誠實、不守信用的表現。

他們的心理會認為,既然爸爸媽媽撒謊了,那為什麼我就不能撒謊?

總而言之,孩子小,撒謊是天性,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孩子變成"撒謊精",而是要發現自己的問題,引導孩子走向正道。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引路人,孩子的品質和性格如何,都要看父母給孩子的榜樣是怎樣的。

要想孩子不再肆意撒謊,學會使用"TTF"法則,讓孩子走向善意和誠實,而不是出口謊話,不敢說真話。

孩子愛撒謊,原因出在家長身上,巧用“TTH法則”把孩子拉回正道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