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大家好,這裡是棗讀書,今天我們共讀《自控力》最後一章。今天想和大家交流學習的是:為什麼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為什麼越是壓抑本能、慾望、情緒、衝動,越無法逃避?如何避免負面情緒、衝動行事,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慾望?

文 | 五點早讀

讀這一章《別讀這章,我不要力量的侷限性》時,我不自覺想到電視劇《包青天》主題曲《新鴛鴦蝴蝶夢》裡面的歌詞:

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歌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讀這章,讓我對李白的這首詩可以有更現代、更心理學的瞭解。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一個很火的思維命題——別想那隻白熊


小時候,列夫▪托爾斯泰(不錯,就是那個俄國大作家)的哥哥讓他坐在角落裡,直到他腦中不再想白熊才能走出這個角落。但是一直到哥哥回來,小托爾斯泰還坐在角落裡,原來他總是會情不自禁的就去想白熊或者和它相關聯的東西。(坑弟的親哥)

這個故事,被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韋格納讀到後,他就一直忘不了,他腦海中一直縈繞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他後來做了一個著名的思維實驗——白熊實驗。對一個人說:“不要想那隻白熊。”那麼,那個人想到的一定是白熊。

這個實驗說明,越是不讓我們想一件事,我們就會越去想它。在涉及思想、情緒的內心世界,“我不要”的力量就會失效。

這種情況叫“諷刺性反彈”效應。當人們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他就會像回飛鏢一樣飛回來。在人處於緊張、疲勞或煩亂狀態時候尤為嚴重。

“諷刺性反彈”效應可以解釋很多生活中身邊的例子:比如,失眠時候,越是想入睡越是清醒;憂愁時候,試圖擺脫焦慮卻越發的焦慮;失戀時候,越是想忘掉,越是忘不掉;戀愛時候,越是壓抑思念,越會夢到他(她);對於不愉快的記憶,想要忘記卻越記越深……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諷刺性反彈的腦神經原理

“諷刺性反彈”效應和大腦的“不要去想”的指令有關,簡單科普一下:

大腦把“我不要”的指令分為“操作”和“監控”,由兩個不同的系統去執行。

操作依靠大腦的自控系統完成,負責把人的注意力從被禁止的想法哪裡引開,這種自控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能量。

“監控”依靠大腦的另一部分,負責尋找證據,證明你沒有去想、去感覺、卻做你不該去想、去感覺、去做的事情。監控和操作不一樣,它自動運行,無須耗費大量精力。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監控系統和大腦的自動危險檢測系統的聯繫更緊密。只要“操作”減弱了,監控就會成為自控的噩夢。通常,操作和監控同時工作。如果這個人有精神負擔、精神消耗,操作難以完成任務,就會帶來監控和操作的不平衡。疲憊的操作和精力充沛的監控造成了大腦的不平衡。

就會出現,為了阻止你墮落,監控直接把你引向了墮落。

諷刺性反彈會來哪些問題?

諷刺性反彈會帶來三個問題:

1.忘不掉,導致意志力崩潰。

2.認知偏見。

當人們試圖擺脫一種想法,它卻不斷回到腦海中時,人們很可能認為它一定是真的,這是需要我們關注的重要信息。這會帶來認知偏見——人們會根據想起事情的難易程度來判斷它的可能性或真實性。

無論你想擺脫那種恐懼或慾望,它們最後都會變得更讓人信服,更引人注目。

如果人們非常恐慌,急於擺脫這種想法,她就會捲土重來。當他再一次迴歸的時候,他會對人產生更大的影響。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3.促使去做努力不去想的事。

心裡學家詹姆斯厄斯金認為,思維抑制不僅會讓人們更可能想某件事,還會促使人們去做自己努力不去想的事。

所有自我傷害行為的背後都存在諷刺性反彈。

研究表明,越想通過抑制想法來抵抗誘惑,受到的不良影響就越大。

比如,科學已經證實,禁止進食某種食物會增加人對這種食物的慾望。這種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

如何避免諷刺性反彈,掌控自己的生活

1.放棄自控。

如何避免諷刺性反彈,《自控力》作者給出的做法也有諷刺意味——放棄自控。

研究顯示,越是壓抑消極情緒,人越可能變得抑鬱。抑鬱的人越是想擺脫痛苦的想法,就越會變得沮喪。試圖壓抑焦慮情緒也會事與願違。

大腦激活研究證實,一旦允許把壓抑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個想法就不太容易被激活了,因此進入意識的可能性就變小了。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去想自己所想,追隨自己的感覺,這是治療焦慮、抑鬱和各種上癮症狀的有效方法。

這種方法對消除許多不好的內心感受都有用。如果想讓自己遠離精神痛苦,人們就需要與這些想法和平共處,而不是把他們推到一邊。

2.把“我不要”變成“我想要”的意志力挑戰。

當你面對我不要的巨大意志力挑戰時,除了我不要,我還能做什麼來滿足同樣的需求?用有同樣效果的新習慣來戒掉壞習慣,還有,關注錯失的機會比試著戒掉壞習慣更有激勵作用。

選擇自己相信什麼,選擇自己要做什麼。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有時,同樣的行為會被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支配。如果你關注自己想做什麼,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麼,你就可以避免反彈效應帶來的危害。

3.駕馭衝動。

無論你對什麼上癮,駕馭衝動的技巧都會幫你抵抗誘惑,而不是屈服於她。

當衝動佔據你的頭腦時,至少花一分鐘去感覺自己的身體。不需要從衝動上轉移注意力,也不需要寄希望於它自己消失,只需好好觀察自己,看看當時自己在想什麼,有什麼樣的衝動,自己身體、各部位會不會感到不適。

駕馭衝動不只適用於戒除癖好,還能幫助你掌控有害的衝動。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想象慾望和誘惑就是海浪,可是海浪終究會打在岩石上,會消散,我們做的就是深呼吸,在海浪裡滑翔,海浪終究會消散而誘惑也一樣,終究會被控制住。

《自控力》告訴李白,為什麼借酒澆愁愁更愁?

當你試著開始接受慾望的時候,請記住,抑制慾望的反面不是自我放縱。

以上方法都依賴觀察和了解自我的能力,而不是做出判斷的決斷力。認識自我、關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這三種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

那麼回到開頭,李白在753年來到宣州,他為餞別官為校書郎的叔李雲,寫成的這首詩歌,是諷刺性反彈效應絕妙的比興,情緒如狂濤漫卷,表達了他壯志未酬的苦悶。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棗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也請支持“棗讀書”,歡迎在下面留言,一起品讀經典、獲取新知,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