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我們栽培冬小麥,關於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冬播小麥概況

1991年秋,由於持續嚴重乾旱,臺兒莊南部山區無水澆條件的部分農戶,未能及時播種小麥。12月23日至翌年元月6日,該地區連降雨雪,降水量在35mm以上,解除了旱情。由於已入深冬,延誤了適期播種。據調查,僅臺兒莊區在此期共播冬小麥8000畝,品種有311303、濟南13號等,另有少量215953、晉麥21號。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平均畝播量16.5kg、基本苗22.3萬,最大苗量37.3萬,畝成穗23.2萬,穗粒數20.7粒,千粒重為41.3g,畝產168.6kg,總產134.88萬kg。嶧城區陰平鎮二里溝村1990年元月14日雨後播種濟南13號,播種基礎較好,播量每畝19.5kg、2月11日出苗,3月上旬畝苗量達24.2萬,6月底測定株高為87cm、畝穗數22.7萬、穗粒數20粒、幹粒重40g,理論產量181.6kg/畝,實際產量175kg/畝。在分析調查的基礎上認為:冬播麥雖然產量較低,但在秋旱不能適時播種的情況下,播種冬麥,對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有一定的補救作用。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二、影響冬播小麥產量的主要因素

(一)溫度和光照對冬播小麥生長髮育的影響

1.溫度對出苗的影響,小麥種子在1-30C範圍內,隨溫度的升高而發芽迅速,溫度過低發芽慢而不齊、易感染病害。冬播小麥多在元月10一20日,此時,正處我市低溫期,日均氣溫在2一3C以下,從播種到出苗需要25-35天,平均發芽出苗率為67.6%(按斤籽萬苗計),較秋播的出苗率低32.4%。薛莊鄉高山後村尚殿松,元月10日播種冬麥,品種為215953,畝播量16kg,畝施底肥:碳銨50kg、過磷酸鈣50kg。2月10日出苗,基本苗22.9萬,出苗率為71.6%。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2.溫度和光照對階段發育的影響,溫度和光照分別是小麥通過春化和光照階段的主導因素。根據資料,半冬性品種一般在0-7℃條件下,經過15-35天即可通過春化階段。在12小時的陽光下,一天24天左右穿過照明舞臺。冬季品種一般經過春化階段30天以上,在每天12小時以上的條件下,在3℃下經過30天的光照期。1992年元月30日(20日、10日)至3月底,臺兒莊區0一7℃溫度日數為35天(41天、45天),4月底至5月10日,日照時數在10小時以上的日數為16天。從氣象資料來看,溫度日數能夠滿足冬性或弱冬性類型小麥品種通過春化階段的需要。而日照時數沒有達到光照階段的時間條件,也能抽穗、開花結實,只不過較秋播的抽穗晚6-8天。尚殿松種植的冬播麥,5月7日抽穗,11日開花,較鄰近的同品種的秋播麥抽穗晚6天(5月1日),開花晚7天(5月4日)。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3.溫度對小麥灌漿的影響,小麥灌漿要求的最適宜溫度為20-22℃,上限溫度為26-28℃,下限溫度為12-14℃。自5月11日小麥開花至6月15日,日均氣溫高於26℃的日數僅有3天(分別為26.5℃、26.1℃、26.3℃),且在小麥灌漿後期,沒有出現乾熱風。冬播麥一般比秋播麥晚熟10-15天,?收穫日期多在6月13日的之後,這對於籽粒灌漿十分有利。據測定,冬播麥千粒重41.3g,僅比秋播麥千粒重(42.33g)低1.03克。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二)不同的類型品種對冬播麥產量的影響,由於弱冬性品種通過階段發育要求的溫度、光照及時間等條件較冬性品種容易滿足,階段發育進程較快,營養生長時間較短。因此,在氣候資源不充分的情況下,弱冬性類型品種較易獲得較高的產量。薛莊鄉高山後村尚殿松播種的215953品種,畝穗數23.8萬、穗粒數25.7粒、千粒重42.1g,畝產量218.9kg。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三)栽培條件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在眾多的栽培條件中,對冬播小麥產量的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有:播量、播期、有機肥施用量。

1.播量由於播種時溫度低,種子發芽出苗率不高、加上分藤少而小、成穗較困難、多以主莖成穗。據調查,平均畝播量16.5kg,基本苗22.3萬,發芽出苗率67.6%,畝穗數23.2萬,分櫱成穗率僅為3.9%,較秋播麥畝穗減少8.8萬,是產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積溫不足的情況下,以增播量來增加畝穗數是提高產量的十分有效措施。

2.播期冬播的小麥,生育期短、生長量不足,是限制提高產量的因素。據調查,張山子鎮楊西村的高華軍,1992年2月5日播種,品種為311303。畝施碳銨50kg、過磷酸鈣50kg、播量16kg,畝成穗28.2萬、穗粒數9.2粒、千粒重32.4克,畝產71.5kg,較一般在元月10-20日播種的小麥,減產136%。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3.有機肥施用量,有機肥料含有機質較多,養分全面,供肥時間長,並能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使土壤內生物發酵,產生熱量,提高地溫;不但有保肥、保水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能促進發芽出苗,促進作物生長髮育,提高產量。薛莊鄉賀窯村張宜勝,元月10日播種,品種為311303,畝播量16kg。畝施底肥:碳銨50kg、過磷酸鈣50kg、廄肥(主要是牲畜糞)2200kg,較鄰近的尚殿松之子未施有機肥種植的冬播麥,早出苗2天,基本苗多7.5萬,出苗率高21.3個百分點,畝穗數多9萬穗,穗粒數多1.2粒,畝增產125.9kg,增產幅度50.9%。

栽培冬小麥,冬播小麥的影響因素及增產措施,老農教會你

三、冬播小麥主要增產措施

首先廣闢水源、興修水利,推廣旱作技術,注意保蓄土壤水分與合理利用土壤中貯存的有效水分,力爭小麥適期內足摘播種。冬播小麥作為一項補救措施,在特殊的乾旱年景下可以推廣。第二,選用半冬性偏春性類型的品種或在早春直播春性品種。第三,增加播量。冬播麥產量不高的原因是畝穗數,按畝穗數的多少確定播量,同時考慮到低溫對發芽出苗的影響。例如:在1991年的條件下,若畝成穗35萬、畝播量為25.9kg。第四,在土壤條件適宜的條件下,儘量提早播期,不要擔心因低溫冷害而造成爛種。據統計,每kg種子能夠生產10.2kg產量,投產比為1:10.2,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第五,增施有機肥,特別是優質既肥等,能夠顯著地減輕低溫對發芽出苗的影響。畝施有機肥的數量應在2500kg以上。之外,防治小麥病蟲害,在小麥後期葉面噴肥,減輕乾熱風對灌漿的影響,提高粒重,也是冬播小麥增產的主要環節。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希望可以能幫助到大家,那我們下次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