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先是李自成占领北京建立大顺朝,随后又有清朝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清朝对汉人实际上并不好,虽然顺治和康熙皇帝很大程度上对老百姓进行安抚,与民休息,但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始终持不信任态度。防汉如防贼,怕汉人造反,实行高压政策。剃发易服、汉臣不得为王、满汉不通婚、汉臣地位低于满臣等等,无不说明对汉人的不信任。汉人也在很大程度上看不起满人,特别是金钱鼠辫,奇丑无比。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满清入关才20多万满人,而明末中国有上亿人口,面对相差如此大的人口数量,为什么汉人不奋起抗击,而是乖乖的当清朝的老百姓呢?

首先,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明末精锐部队非死既降

崇祯年间,明军即要镇压各路农民起义,又要在东北抗击以努尔哈赤为主的后金部队。明朝军队两线作战,导致部队力量逐渐被拖垮,再加上战事的不利和国库空虚军饷难发,明军节节败退。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的主力部队基本阵亡。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就拿松锦大战来说,明军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吴三桂的三万残兵退守宁远,其余明朝势力都在南边。最气人的是吴三桂又投降清朝,导致中原一带失去抗清的主要力量。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二、南明只顾内斗,置亡国于不顾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而亡,并不代表明朝彻底灭亡。明朝的文武大臣以及皇亲宗室纷纷逃往南方,并且在南京迅速建立了南明政权。明朝在早期制定了两京制度,北京为首都,南京为陪都。首都沦陷,沉睡了两百多年的陪都迅速启动,福王朱由崧监国,后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史称弘光政权。南明处江南富庶之地,经济实力雄厚,有财政收入作为政权运作的保障,又拥兵百万,有钱有兵,坐拥半壁江山继续抵抗清兵。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令人无语的是这个拥兵百万的南明政权只维持了一年时间就迅速垮台,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南明建立以后,并没有吸取明朝灭亡的教训,也没有放下个人恩怨把枪口一致对外,而是忙着内斗。阉党和东林党人士为了权利争斗不息,导致左良玉、高杰、刘泽清、黄得功等武将拥兵自重、飞扬跋扈,内斗不止。由于武将们不受控制,公然违抗朝廷命令,直接导致朝廷对地方控制能力减弱,清军趁机南下,南明军队一击即溃,纷纷投降清朝,弘光皇帝被清军俘虏,南明政权灭亡。

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任何不团结的团队都是一盘散沙,面对外来势力都会显得不堪一击。历史无数次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中国王朝历代崩盘无不是先由内讧引起,而后外敌趁虚而入导致最终灭亡。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三、天灾人祸,百姓对明朝已不抱任何希望

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明朝末年政治僵滞,党争不断,贪官污吏只顾收刮民脂民膏。再加上连年旱灾、蝗灾不断,又遇小冰河期,老百姓颗粒无收。又面临横征暴敛和各种苛捐杂税,老百姓身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明朝已经彻底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更希望有一个新的政权代替旧政权让生活重新回到轨道上来。对于战乱中的老百姓来说,谁当政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对清朝还是报以希望的。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清朝统治者太过于守旧不作为。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四:最后一批敢于抗争的汉人死于剃发易服

为了巩固统治,为了压垮汉族的民族精神和减少汉族的民族情感,强迫汉人接受满清统治,清朝入关后就迫不及待的实行了剃发易服,导致原本归顺的南方汉人重新奋起抵抗。抵抗导致清军疯狂镇压,这一镇压持续了37年,常熟城就有五千多人被杀。在福山塘,整个乡的人被清军屠杀。清军又制造了嘉定三屠,三万多人被残忍杀害。屠杀过程充斥着血腥和残暴,将近一千万人间接或直接死于剃发易服,汉族当时最后的骨气被杀殆尽,剩下的只能服服帖帖了。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五、民族意识并未觉醒

民族意识不强的古人并不排斥外来民族统治,民族意识真正觉醒是在民国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国人的彻底觉醒,民族和国家认同感空前。意味着民族大团结,由一盘散沙迅速凝结成一块坚不可摧的磐石,同时也意味着愚民时代的彻底结束。任何外来势力想凭借武力就想轻易征服一个民族的时代将一去不返。日本当年也想像清朝一样用武力征服中国,可惜日本没有赶上末班车,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民族意识已经唤醒每一个中国人,抗日呼声空前,致使团结一致,放下政治恩怨枪口一致对外。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基于这五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汉人不去抵抗极少数的满人统治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清军入关才20万人,明朝有一亿多人,为什么不拼死抵抗?

到了清末,汉人们普遍认为辫子是汉族祖宗留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